高校团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1-10 12:50张林达
新一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分析

张林达

摘 要:派遣高校团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锻炼,是一项切实加强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该项工作从2010年开始执行至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现象和亟待改进的新问题。本文拟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团干部;挂职;分析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共青团干部的政治性和群众性,共青团中央从2008年开始,连续四年分四批选派了2800名团中央、省级、地(市)团委到县(区)团委开展半年驻点工作。继而从2010年开始团中央又联合教育部部署了从全国高校中选派团干部到县(区)团委挂职工作方案,到今年已经是第八批,超过1000名高校青年教师正活跃在地方团委开展挂职工作,有效推动了高校共青团干部深入基层,有效推进了校地合作,也加强了高校青年团干部的群众性基础。2015年7月初,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要求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群众性,要以群众为中心,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严厉杜绝“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现象的滋生。团中央为此专门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在团中央、团省(区、市)委机关建立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制度的通知》。各省级团委和教育主管部门也积极开展关于高校青年师生基层锻炼常态化的研究。由此可见,派遣团干部赴地方挂职工作这种形式已经成为了共青团组织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好高校团干部赴地方团委挂职工作,必将有助于提高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队伍素质,也必将有助于加强地方团工作力量。

一、高校团干部赴地方挂职锻炼的意义

(一)提升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共青团干部的队伍建设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和助手,党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共青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始终把团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说,一所大学好比一个小型社会,但毕竟范围有所限制,人员构成相对简单,工作内容也相对单一。通过挂职形式,让高校团干部走出校园,到地方参加工作,不论从工作环境上,还是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上,都大大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团干部进入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于高校环境的工作领域中。虽然说,这一种改变会让高校团干部有一种改头换面的味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从事地方工作,可以大大丰富高校团干部的第二视野,从而可以进一步领会高校团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从而,通过这样的锻炼,大大增强高校团干部的工作目的性,提升高校团干部的工作效能。

(二)加强校地合作,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服务国家建设的功能

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服务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通过派遣高校团干部赴地方挂职,可以借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通过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形式,为校地合作共赢建起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可以加快高校智力转化成效,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三)增强地方团建力量,有效提升地方共青团工作效率

通过派遣高校团干部赴地方挂职,也直接为地方团单位输送了工作力量,可以有效弥补地方团工作人手不足、力量淡薄的现象。增强了地方团工作力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方团工作的效能。

二、高校团干部赴地方挂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团中央联合教育部通过选派高校青年团干部到地方团委挂职锻炼,累积八批次,选派了超过一万名高校青年教师和团干部到地方挂职工作。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深入人心,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让高校团干部深入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基层工作情况,锻炼提升了工作能力,培养了团干部的群众感情,从而实现了切实加强共青团干部的队伍建设。同时,也支援了地方的团工作,为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发挥了良好的协助和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挂职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与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并根据自己赴地方团县委挂职工作一年的工作经历,结合与同期及前一期挂职干部的座谈调研,总结为以下几点不足。

(一)从顶层设计上来看,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的不足

纵览团中央从2010年启动选派高校团干部赴地方挂职工作的历年工作通知,可以看到,团中央对这项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并对选派工作中的人员安排、选派条件、选派办法、岗位设置以及挂职干部的工作条件、考核和待遇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指导高校工作中,还存在没有建立有效的工作培训机制、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的问题。应该说,高校和地方的工作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也是千差万别的,在执行选派高校团干部到地方挂职的同时,因为没有一套具体的工作指导和体系的培训机制,造成挂职的高校团干部会化大量的时间去熟悉工作环境和了解工作内容,造成了时间成本的浪费。同时,由于缺乏团干部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造成高校团干部挂职工作的孤立性,使得从制度层面上对高校团干部的挂职锻炼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从执行层面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够重视的现象

执行层面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选派挂职团干部的高校,高校在执行落实这项工作中,付出了人力成本,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选拔培养上孤立和工作指导中缺位等现象。一些高校对这项选派挂职工作认识不够充分,单纯认为这是一项只是从高校选调人员支援地方工作的临时性工作,忽视了挂职工作对促进校地合作、拓宽高校团干部培养锻炼渠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没有从干部培养的角度来看淡问题,只是单纯地履行了选派任务。造成在实际选派工作中没有建立起挂职干部的遴选机制、工作指导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选派工作随意性大,甚至存在任意指派的现象,也缺乏对选派团干部的工作指导,对挂职工作中的团干部缺乏沟通与了解。选派的团干部往往是最基层的青年教师或行政人员,缺乏对全校环境和条件的认识,使得挂职干部不知如何利用学校优越的智力条件和人才优势,去支持地方的文化和经济建设。同时,在没有配套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条件,也造成了对被选派干部的工作消极性。endprint

其二是接收挂职团干部的地方团委,地方团委在执行落实这项工作中,负责调配工作岗位和内容的工作,但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一些“待客”现象。应该说,地方共青团队伍还是比较缺人的,也是非常希望得到人力支援的,尤其是非常愿意接收高校团干部来地方参加并支持地方团建工作的,但由于挂职时间短,又缺乏专项经费支持,没有系统的培训机制,地方团委没法放开手脚,给挂职团干部布置重要的实质性工作,从而造成把挂职干部当客人的现象,只分配从事一些列席会议和出席工作仪式等务虚性的工作。使得挂职团干部没有或没法接触具体工作,失去了锻炼的大好机会,没有起到提升挂职团干部工作能力的实际作用。

(三)从执行个体上来看,还存在一些观念淡薄的现象

执行个体指的是挂职团干部自身,往往是一群比较年轻、资历等各方面相对较浅的、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大学生。虽然他们身上有一股初生不怕虎的闯劲,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缺乏对社会的全面认知,也缺乏社会经验,一旦离开校园,变换了工作环境和内容,往往会有一些不适应。同时,更由于缺乏相应的选拔和培养指导机制,使得他们不敢放开手脚去做事的情况,畏手畏脚,没法施展出青年人应有的干劲而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基层锻炼机会。甚至,还会在一些不良价值观的误导下,产生挂职就是去镀金的思想,或者在清闲的工作环境中沾染地方拉帮结派等不良影响下,不去探索工作而去搞关系了。

三、改进高校团干部赴地方挂职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挂职锻炼工作深入开展

为改进高校团干部挂职锻炼工作,首先我们要及时总结过程中的问题,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和全面的培养体系,而不是让每个地方、每个高校甚至每一期挂职干部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而这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顶层设计。习总书记在中央党的首次群团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为了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我们不仅要深入群众中去,更要建立起走入群众的一套长效机制。

首先干部挂职制度是我国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途径,也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笔者认为,这对高校团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制度的建立很有借鉴意义。高校团干部挂职工作完全可以参照我国已经比较成熟的干部挂职制度建立起选人、用人和培养人的一整套制度来,從而不至于各地各高校都在孤立的执行团干部挂职工作;其次在整体制度的指导下,还应该指导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一套岗位工作的培训体系,应该对岗位职责有一个明确的设计和定义,对工作的开展应该设计一套完整的务实培训,只有具体指导,才能让挂职团干部尽可能快速的掌握工作要领,在较短的挂职时间里发挥出尽可能大的作用;第三还应该建立起一套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估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对挂职团干部和工作进行客观评估,形成报告,成为用人选人的依据,也成为改进下一步工作的依据。

(二)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模式,为挂职工作创造良好的执行基础

经过八个批次的高校团干部挂职选派工作,高校和地方团委都建立了一些旨在改进工作效力和提高工作待遇的政策和制度,起到了很好的工作推动作用,但笔者认为,仅仅如此,还不至于从长远角度来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高校团干部挂职工作过程,主体应该有高校、地方团委和团干部三方面来共同构成,而不应该仅限于团干部,地方团委和高校都应积极通过团干部的纽带作用,建立起一套模式探索工作机制。因为只有地方团委积极摸索出一套高校优势可以施展的空间,高校积极摸索出一套可以用于地方的转化方式,并通过团干部具体执行,才能将团干部挂职工作做实,做出成效,实现共赢,并切实锻炼了团干部的工作能力。

(三)强化宣传动员工作,提高高校团干部的工作意识

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一直以来是我们党深入开展各项重点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我们认为,对于加强共青团组织的群众性,广泛开展深入人心的政治宣传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挂职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宣传,不仅有效动员起高校和地方团委的积极响应,还应该通过宣传,号召高校团干部甘于奉献、敢于做事的积极性。

四、小结

中国共产党根据多年的革命斗争经验,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就总结出了知识分子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在中共中央首次召开的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群团组织存在“四化”等脱离群众和工作效能降低的现象,同时,也指明了“眼睛向下、面向基层”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加强共青团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在党的十九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重要论断。充分强调了培养青年人对于国家建设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充分说明了加强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说明了通过赴地方挂职锻炼对于改变工作思路和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性。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丰富校地合作模式和强化宣传教育正是加强这一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参考文献:

[1]梁隆圣,钱宗明.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道德意义[J].上海高教研究,1991.

[2]王浩发.地方高校干部挂职锻炼若干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

[3]吴剑文.高校青年干部挂职工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县(市)级团委挂职经历的思考[J].广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4]王静雅,肖剑.共青团校地合作与高校团干部固执互助共性模式探索[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析
禽大肠杆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危机下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对计划生育必要性以及其贯彻实施的分析
GB/T 7714-2015 与GB/T 7714-2005对比分析
网购中不良现象分析与应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伪造有价证券罪立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