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关键节点识别及导控对策研究
——以“大贤村遭洪灾事件”为例

2018-01-10 07:33赵蓉英
现代情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洪灾行动者突发事件

赵蓉英 王 旭*

(1.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理论探索·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关键节点识别及导控对策研究
——以“大贤村遭洪灾事件”为例

赵蓉英1,2王 旭1,2*

(1.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目的/意义]当今,在多极化信息传播模式下,及时防范和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迫在眉睫。[方法/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突发事件案例,对其产生的网络舆情数据加以采集与组织,接着进行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定量化的测度分析,试图挖掘与识别关键节点并解释其内在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结果/结论]根据本文案例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结构本身的控制对策;借助香农信息通信理论,提出了针对舆情主体的信源(政府)—信使(媒体)—信宿(公众)思维变革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对策;基于善治理论,提出了政府应坚持“善治”理念,与公众协同管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对策。

社会网络分析;突发事件;关键节点;识别;舆情控制;舆情引导;善治理论

1 研究背景

2016年11月16日,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安全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据 CNNIC 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1]。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信息发布、传播的方式以及信息互动的模式等。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变革期,社会矛盾凸显,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交通化工等领域突发事件频发。各种突发事件更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网络舆情传播和热议的焦点。突发事件影响重大,既危害公众生命财产,又阻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多极化的互联网时代,使得舆情扩散和舆情的影响不容易被控制,同时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也易形成信息变异、产生偏颇或极端意见,使其传播速度如决堤之洪,一泻千里。因此,面对突发事件造成的网络舆情,我们应作何举动、如何化解矛盾、如何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2 理论基础

社会网络分析是以量化的方式来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网络”是社会成员间关系的集合[2]。特定条件下,研究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特征、探索关系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是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1948年,香农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描述,并提出由信源、编码器、信道与干扰、译码器、信宿五部分组成的信息通信模型[3],通信的过程实质上传输的是信息,通信的结果就是为了消除或部分消除不确定性,从而获得有效信息[4]。“善治”源于中国传统政治语汇“善政”,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就有“善政”之说[5]。俞可平教授指出,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的基本要素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性、回应性和有效性[6]。以上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具体应用会在下文做详细阐述。

潘芳、陈福集、兰月新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网络舆情进行了研究[7-9],在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典型事件,对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进行定量测度分析,试图识别关键节点并解释其内在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同时,根据研究结果,试图提出针对舆情传播网络本身控制对策,以及提出基于香农信息通信理论和善治理论的针对舆情主体的引导对策。

3 “大贤村遭洪灾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社会网络分析

3.1 事件发展回顾

表1为“大贤村遭洪灾事件”事件主要发展回顾过程。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进行网络舆情传播研究,并借助发展成熟的新浪微博作为舆情数据收集平台。由于该事件舆情传播网络数据量非常巨大,为保证整体网络完备性,故选择滚雪球抽样方式来获取和采集数据[10]。

表1 “邢台大贤村遭洪灾”发展回顾

首先,以“大贤村遭洪灾”事件为主题,通过新浪微博搜索界面进行搜索,搜索得到“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转发量排在前100的微博ID名称。其次,在该前100的微博ID名称中,随机选取5个微博ID名称,分别是“邢台发布”、“央视新闻”、“人民日报”、“邢台生活”、“新京报”,将此5个微博ID名称作为信息源即“大贤村遭洪灾”事件发布的初始信息来源。再次,在选出的5个微博ID名称中,分别从每一条微博中再次随机选取5条转发或评论的微博ID名称,此时采集到第2批样本。接着,采集第3批样本、第4批样本、最后一共采集到5批“大贤村遭洪灾”事件的研究样本。

将采集到的“大贤村遭洪灾”事件的数据,按照SNA的规则要求,进行下一步的数据模型构建。本文一共采集到241条相关数据,即需要构建241个行动者间的关系网络结构,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构建的关键网络结构矩阵为对称矩阵。因此,本文按照成员间发生相互转发或者评论的关系,即A与B发生转发或评论,则值为1,否则为0。另外由于是对称矩阵,故设置矩阵主对角线全部为1。最后,基于“大贤村遭洪灾”事件的研究样本,本文构建出241×241的行动者互动关系矩阵。

3.3 网络社群图分析

上文所采集数据构建的互动关系矩阵,本节对该行动者互动关系矩阵进行可视化的社群图展现。经Ucinet→Netdraw操作,得到“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社群图。观察图1,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该舆情传播网络中行动者的特征、位置及角色,同时,可以发现“新京报”、“邢台发布”、“人民日报”、“京华时报”等节点处于关键位置,与多个节点有联系,在该舆情传播网络中起到重要的信息交流作用。该节内容对“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作了直观的可视化展示,具体详细的测度分析过程,会在下文进行阐述。

图1 “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社群图

3.4 接近中心性分析

接近中心度是指节点不受其他节点控制的程度。当一成员在路径上越接近其他成员,则该成员就越不受其他成员的限制、控制和约束。在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成员接近中心度值越大,则该成员越不易受到控制和影响,通常会越靠近舆情传播网络的中心位置。其测量公式为[11]:

(1)

其中,dij是i和j之间捷径距离。接近中心势是测量整体网络结构图的中心性程度,其关注核心成员与其他成员间在距离上的分布,从路径角度考虑整体网络信息互动能力。接近中心势值越接近0,行动者间信息依赖程度越强。表达式为[12]:

(2)

其中,n为网络节点数,Cci为第i个行动者接近中心度,Ccmax为Cci最大值。

运用Ucinet软件进行接近中心性分析(见表2)。同时,运用Netdraw→Analysis→Node Centrality Measures→Harmonic Closeness,绘制出接近中心度社群图2。

结合表2和图2可知,在样本“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最不受影响、控制的行动者是人民日报、邢台发布、邢台生活、平原锵声、央视新闻等行动者。这些节点在舆情传播网络中拥有中心位置,不易受其他行动者控制,反而在信息传播中会影响到其他行动者,是重要的意见领袖。另外,网络的接近中心势为24.40%,说明“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信息资源不易被行动者或小团体所控制,即该舆情传播网络中行动者与行动者间互动信息都能较好的传递给对方。

表2 “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接近中心性测度结果(前20个)

Network Centralization=24.40%

3.5 K-丛分析

K-丛分析是进行小团体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其表示某一个小团体有gs个人,其中每个人都至少与该小团体中的其他节点保持gs-k条关系。当n值一定,k值越大,网络越分散。

利用Ucinet软件,Network→Subgroups→K-plex,进行K-丛分析,在“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K值默认为2,小团体最小规模选择4时,分析得到171个小团体,由于小团体数量太多,不易分析、发现该舆情传播网络内在特征,故继续进行尝试。K值仍取2,小团体规模最小规模选择5时,分析得到15个小团体。当K值为2,小团体最小规模选择6时,此时得到0个小团体。因此,经最终尝试决定,K值取2,小团体规模最小规模选择5时,分析得到的15个小团体最为合适,分析结果见图3。

图2 “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接近中心度社群图

图3 “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K-丛分析结果

由分析结果可知,“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在进行2-丛分析后发现,当子群规模最小选择5时,共有15个凝聚子群(小团体),其中每个成员都至少与其团体内部3个成员保持一定关系。同时,可以发现,在“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小团体中,一方面,诸如新京报、京华时报、邢台同城会、Redresss 鸥酱酱酱、刘_AKI 等行动者属于多个凝聚子群(小团体),体现出他们在该舆情传播网络中起到桥梁及信息控制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241个行动者网络中,仅有33个行动者至少与分别其他3个成员保持一定的联系,由此可知,绝大部分网民处于信息沟通的边缘者,不会对该舆情的传播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仅仅起到一般性作用。

4 分析结论与导控对策

4.1 分析结论

上文对“大贤村遭洪灾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进行了定量的测度分析,揭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具体发现如下:第一,从接近中心性进行“大贤村遭洪灾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心性测度分析。研究发现,新京报、邢台发布、邢台同城会、邢台生活、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这些节点在舆情传播网络中拥有中心位置,不易受其他行动者控制,反而在信息传播中会影响到其他行动者,是重要的意见领袖,这些行动者处于控制舆情信息传播的权力地位,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能够控制较多信息资源并与其他行动者进行高效互动。第二,从接近中心势分析结果来看,整体网络完备性较低,缺少趋于中心的关键节点。样本网络中大部分的行动者不需要通过桥梁节点就可以获取信息,只要通过直接关注某些活跃分子,就可将互动信息资源较好的传递给对方,对舆情进行转发、评论,因此,无需过多的依赖控制信息资源传播的中间行动者。第三,通过K-丛分析,可以对样本“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识别与分层。一方面,诸如新京报、京华时报、邢台同城会、Redresss鸥酱酱酱、刘_AKI 等行动者属于多个凝聚子群(小团体),体现出他们在该舆情传播网络中起到桥梁及信息控制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241个行动者网络中,仅有33个行动者至少与分别其他3个成员保持一定的联系,由此可知,绝大部分网民处于信息沟通的边缘者,不会对该舆情的传播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仅仅起到一般性作用。

4.2 控制对策

上文通过SNA进行了该舆情网络的测度分析并得到关键节点,基于其特征和演变规律,笔者提出针对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结构本身的3个方面的控制对策:

4.2.1 发挥处于核心地位意见领袖的作用

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控制,应以合适的时间来选择恰当的传播媒介,并引入舆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者。意见领袖在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既扮演着有重要中介角色,又发挥着选择性地阐释、补充,以及强化传播作用。他将其获取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念想法后,以互联网络平台传递给其他更多网民。正如本文分析发现,接近中心性较高得到的处于中心位置、关键核心的行动者往往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影响力,同时也较容易控制舆情传播,这些行动者通常就是舆情传播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因此,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控制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实时关注和追踪意见领袖者的转发或评论的内容,对于其发布的不良舆情及时切断信息传播渠道。同时也要注意意见领袖和网民的舆情反馈,从而减少谣言传播,遏制负面舆论的扩散,把握舆情发展方向,推进正面舆论的发展,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13]。

4.2.2 挖掘具有桥梁作用的网络行动者

能够在子群之间起桥梁和中介作用的网络节点应尤为受到重视。该行动者发布的某条信息,可能会受到大部分网民的认同或以中介桥梁作用受到网民疯狂的转发、评论,从而成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桥梁“黑马”。经K-丛分析发现某些节点处于多个子群,诸如新京报、人民日报、邢台生活、央视新闻、邢台发布、作业本、李晨、珞夕颜、紫光阁等,他们总是具有较强的信息控制及传播能力。在复杂的舆情传播网络中,作为中介“黑马”,其言论往往会受到广泛关注,并左右舆情态势的走向,应充分挖掘中介节点,用合适的办法把他们集聚起来,促成中介团体,通过该团体使得真实、有效讯息传递至较为封闭群体。同时,在复杂的舆情传播网络中,还应重视这些网络行动者所发挥的意见领袖作用,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确保他们所发布和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积极疏导其他节点的心理情绪,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妥善处理营造良好的舆情环境,传播正面信息,防止虚假信息[5]。

4.2.3 兼顾处于边缘地位的网络行动者

由上文进行的K-丛分析,发现处于边缘的行动者共有208个。这些成员不是与大部分成员都有紧密联系,但不能忽略边缘行动者的作用,有的边缘成员正是“大贤村遭洪灾事件”舆情传播的初始信息源,故在关注核心成员的同时,也应兼顾处于边缘地位的舆情传播成员。同时,处于边缘的节点起先仅仅是零散存在于海量舆情空间中,其影响力是潜在的,此时,如果能够准确预见并判断出这些边缘成员可能产生关注效应的话,那么就可以从源头上进行干预,防止其在舆情演化过程中,从边缘成员成为核心成员促使不良集聚效应的产生。因此,应及时对诱发网络舆情的信息源进行引导和控制,防止处于边缘地位的网络行动者受不良信息蛊惑而形成网络聚集群,产生群体极化现象,进而诱发新的网络舆情事件。

4.3 引导对策

根据本文案例研究发现的关键节点及其结构特征,与上一节所不同的是,本节将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主体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政府、媒体、公众具体的引导对策。其中,借助香农信息通信理论,将提出信源(政府)—信使(媒体)—信宿(公众)的思维变革引导对策;基于善治理论,将提出政府应坚持“善治”理念,与公众协同管理的引导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4.3.1 信源—信使—信宿的思维变革引导对策

1)开放信源(政府)——信息公开

根据香农信息通信模型可知,信源作为消息传输的起始点,传输的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整个信息通信过程传输速度的快慢程度。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应对过程中,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如本文“大贤村遭洪灾事件”,及时有效的开放信源(政府)——公开信息,进行记者提问,有助于安抚民众情绪,消减或排除对政府故意隐瞒事故信息的猜测和质疑。及时开放信源(政府),消减或排除让民众受碎片信息冲击而对政府产生的消极看法,不仅是为了满足民众知情权,更是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要做到“快”,即发挥主场优势,掌握话语主动权,及时开放信源,及时公开信息,对事件进行官方解读,避免谣言产生。

2)提升信使(媒体)——增强媒介素养水平

根据香农信息通信模型,本文将信使看作是编码器、信道及译码器的结合体。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引导中,该结合体——信使的典型代表是新闻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信息接受者不是被动“灌输”而是主动寻求和还原信源真相,这是互联网快速发展下媒体生态环境所导致的必然结果[14]。新闻媒体人员作为该舆情传播网络的信使,应对此进行深刻认识,努力增强媒介素养水平,做好充当信使角色的任务与职责。一方面,加强自身法律、危机管理等相关知识理论学习,提升利用新技术、获取、研判和评估信息的能力,摒弃一切“侥幸心理”,时刻做好信息公开心理准备以防出现最坏结果。另一方面,重视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增强信使媒介素养水平,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决定新闻发布成效,信使媒介素养的提升是根本之道。

3)疏导信宿(公众)——不良情绪

根据香农信息通信模型,本文将公众看作是信宿,即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输的最终接受者和传输的对象。在“大贤村遭洪灾事件”中,作为舆情言论评判、发布的主力军——网民,其畸形的反理性、仇视和质疑的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着其对事故信息在言语和行为上的反馈,如不及时疏导信宿——民众,其不良情绪会不断滋生繁衍,形成舆情缓和消解的坚固阻力。甚至,会使信宿在主观上产生制造混乱倾向,争论推向极化,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应及时疏导信宿(公众)的不良情绪,构建行之有效的引导体系。一方面,在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平台建立全方位的信宿不良情绪监测、干预系统。另一方面,要畅通民意表达、诉求渠道,尊重信宿的观点表达权,调节信宿心态。最后,普及心理教育知识,义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增强信宿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时判断、辨别是非能力,同时向信宿传播正能量。

4.3.2 坚持“善治”理念,与公众协同管理引导对策

善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是国家政治生活与公民社会协调的最佳状态,是国家权利向社会回归的过程[15]。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引导过程中,通过政府与公众的协同管理,保证舆情管理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从而实现从“单一引导”向“统筹引导”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参与”转变、从“外部控制”模式向“科学疏导”模式转变。基于善治理论的基本要素,具体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引导。

1)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公开,坚持善治理念赋予的透明性。

信息公开具有社会预警、安抚民心、引导舆论等功能,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是正确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必要法宝。谣言止于公开,能否坚持透明性,有效的信息公开,将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及时辟谣。信息公开不仅体现了政府良好的执政能力,同时也是满足网民预知、欲想的重要途径。由善治基本要素可知,透明程度越高,善治的程度越高。透明性即信息公开是“防火墙”、“减震阀”和“稳压器”,是政府引导群众应付突发事件的重要渠道[16]。政府控制和拥有公共信息,及时、全面、有效发布信息是其职责所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合理传播,与政府处理舆情能力有关,其强大的舆情控制力可以有效的使民众了解事实真相,避免谣言恶化神级。因此,政府主动应坦诚布公,迅速、完整、及时发布信息,争取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2)着力实现网络舆论空间法治化,坚持善治理念赋予的法治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善治以法治为前提,善治依托于健全的法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空间,而非“法外之地”。依法治网就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管网,进一步化解网络矛盾、维护网络舆论稳定。网络舆论法制化,目的是调整网络空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舆论主体在网络舆论中的行为,发挥网络的正面舆论功能[17]。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政府应熟知其传播规律,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着力实现法治化引导,坚持善治理念赋予的法治性,促进网络舆情健康、有序发展。

3)树立责任政府意识,坚持善治理念赋予的责任性。

以人为本、责任重于泰山。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树立责任意识,本着服务于人民,责任于人民的善治理念担负起舆情处置与管理的责任、及时公开信息的责任、接受监督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以及追究存在的问题的责任等。为了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为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当树立责任意识,须知责任性是解决舆情危机、化解矛盾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身负的责任,与大众坦诚相待、协同应对,从而自然而然的便将责任性渗透于善治理念中。

4)树立科学管理意识,坚持善治理念赋予的有效性。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如果信息源作为其发展变化的入口,那么科学管理便是控制其发展变化中的出口的有效手段与途径。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扮演着减震器、制动阀、催化剂[18]。树立科学管理意识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本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标准进行舆情管理工作。树立科学管理意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进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有效的舆情引导,需坚持善治理念所赋予的有效性,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从善治出发,坚持好的动机、正确的方法、得当的措施,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及效果。

5)树立快速反应意识,坚持善治理念赋予的回应性。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展、传播的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立即行动、迅速反应,树立快速反应意识,进行及时、迅捷的舆情引导。同时,应始终坚持善治理念赋予的回应性,谨记反应迟缓等于失职,无所作为等于渎职,视而不见等于犯罪。由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本身具有突发性、迅速性、情绪波动性、内容非理性等特点,那么树立快速反应意识,及时进行舆情引导便至关重要。在引导过程中,坚持善治理念赋予的回应性,要求政府人员冲在前,走在先,快速应对[19]。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P020170807351923262153.pdf,2017-08-15.

[2]孙瑞英,王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6,(12):65-72,77.

[3]唐世伟,刘贤梅.信息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3.

[4]陈运.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4.

[5]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8.

[6]俞可平,王颖.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善治[J].中国改革,2001,(6):40-41.

[7]潘芳,胡彬,夏颖,等.网络舆情传播管理驱动策略[J].现代情报,2017,37(2):3-7.

[8]郑小雪,陈福集.网络舆情知识复杂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7):40-46.

[9]李昊青,兰月新,侯晓娜,等.网络舆情管理的理论基础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5):25-29.

[10]Johnson J C,Boster J S,Holbert D.Estimming relational attributes from snowball samples through simulation[J].Social Networks,1989,11(2):135-158.

[11]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105.

[12]SZNAJD W K.Opinion Evolution in Closed Commun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2000,1(6):1157-1165.

[13]王旭,孙瑞英.基于SNA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研究——以“魏则西事件”为例[J].情报科学,2017,(3):87-92.

[14]曹佳艺.“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网络舆情危机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15]李礼.网络舆情的生成机理与政府善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5-80.

[16]燕道成.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242.

[17]杨军.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对网络舆论问题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1,(4):135-138.

[18]李弼程,邬江兴,戴锋等.网络舆情分析——理论、技术与应对策略[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383.

[19]唐大淮.网络群体性事件成因、类型、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J].武警学术,2011,(4):14-16.

ResearchonIdentifyingKeyNodesandGuidingandControllingStrategiesofNetworkPublicOpinioninEmergency——ACaseStudyofBeingSufferedbyFloodinginDaXianVillage

Zhao Rongying1,2Wang Xu1,2*

(1.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Purpose/significance]Nowadays,under the mode of multi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it is urgent to prevent and deal with the unexpected incidents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Method/process]This paper use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nd combines with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emergency case.Then,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data was collected and organized.Meanwhile,the paper mined and identified key nodes and explained its internal structure,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by using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public opinion’s network of emergency.[Result/conclusion]Finally,according to the case study discoveries,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ntrolling strategy which was related to emergenc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dissemination.In addition,with the help of Shannon’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 the source(government)-sink(media)-destination(public) thinking guidance strategy which was based on public opinion subject ,and offered the Guidance strategy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based on good governance theory.

social network analysis;emergency;key node;identification;public opinion control;public opinion guidance;good governance theory

10.3969/j.issn.1008-0821.2018.01.002

G206.2

A

1008-0821(2018)01-0019-06

2017-07-03

赵蓉英(1961-),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

王旭(1991-),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社会网络分析与网络舆情。

孙国雷)

猜你喜欢
洪灾行动者突发事件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醒醒吧,人类!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做“互联网+”的积极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