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鞘瘤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对照研究

2018-01-10 08:55:30杨帆陈贤翔朱吉发吴火林俞玲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鞘瘤囊性实性

杨帆,陈贤翔,朱吉发,吴火林,俞玲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 1.超声科,2.病理科,福建 南平 353000)

周围神经鞘瘤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对照研究

杨帆1,陈贤翔2,朱吉发1,吴火林1,俞玲芳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 1.超声科,2.病理科,福建 南平 353000)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共49个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并结合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48个神经鞘瘤均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仅1例位于C4神经根处的神经鞘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肿瘤向神经孔内延伸,形成椎管内外两部分,呈哑铃状。超声显示神经鞘瘤实性33个,囊实性15个,完全呈囊性1个;后方回声增强42个,靶征23个,鼠尾征26个,血管伴行征18个;神经鞘瘤内血流0级4个,Ⅰ级10个,Ⅱ级22个,Ⅲ级13个。本研究中神经鞘瘤的病理特征主要有以下4种表现:①镜下见肿瘤由细胞丰富、排列有序的Antoni A区和细胞疏松、黏液样的Antoni B区组成,肿瘤中心以Antoni A区为主,周缘区以Antoni B区为主,两区之间可见清晰的分界。超声显示肿瘤内回声不均匀,可见靶征;②肿瘤以Antoni A区为主,分布较均匀,包膜下未见或仅见菲薄的Antoni B区。超声显示肿瘤为均质的低回声;③肿瘤内可见多发囊性变,多位于Antoni B区。超声显示肿瘤呈囊实性改变;④肿瘤几乎完全囊性变,囊壁由受压堆积的梭形细胞和包膜构成。超声显示肿瘤为厚壁囊肿。结论了解周围神经鞘瘤的病理特征,有助于深化其超声影像的认识。

神经鞘瘤;超声检查;病理学

周围神经鞘瘤是指发生在脑、脊髓等中枢神经以外的神经鞘瘤,其分布广泛,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约占所有良性软组织肿瘤的5%[1]。神经鞘瘤的病理学改变是造成声像图差异的基础,通过研究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可以深化和提高对影像特征的认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6例神经鞘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并结合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其超声特征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7月-2015年11月于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神经鞘瘤患者4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14~78岁,平均(41.8±17.2)岁;病程4个月~6年。患者多因扪及体表肿块而就诊,其中触压或牵拉肿块时有肢体远端放射性麻木、疼痛或放射性感觉异常者(Tinel征阳性)21例,腹痛2例,无症状者23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的iU22、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 MHz、5~11 MHz,腹部凸阵探头,频率2~5 MHz。由2名高年资超声诊断医师盲法观察46例神经鞘瘤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记录下肿瘤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和后方回声、与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关系及血流信号等情况,当意见相左时,经讨论后达成共识。评定标准为:当肿瘤呈类圆形时,定义为形态规则,否则为形态不规则;肿瘤的边界定义为是否清晰;肿瘤的回声结构分为实性、囊实性及囊性;当肿瘤内有簇状、云团状或靶状高回声区时(靶区回声水平高于毗邻肌肉组织回声,靶缘区的瘤体回声则低于肌肉组织回声,且最厚处>1 mm),定义为靶征;肿瘤后方回声定义为是否增强;在肿瘤长轴的一端或两端边缘,可见与之相连的进或出的神经干,呈细尾状低回声,定义为鼠尾征;当肿瘤毗邻血管,且肿瘤长轴与血管平行时,定义为血管伴行征;肿瘤内血流信号参考Adler分级:0级,肿块内未发现血流信号;Ⅰ级,为少量血流,可见1~2个点状或细棒状肿瘤血管;Ⅱ级,为中量血流,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一个较长的血管穿入病灶,其长度可接近或超过肿块半径;Ⅲ级,为多量血流,可见≥5个点状血管或2个较长血管[2]。复阅46例神经鞘瘤患者的组织病理切片,记录其病理特征,与超声表现进行对照分析。

2 结果

2.1 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

46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共49个神经鞘瘤。其中,位于头部5个,颈部8个,上肢11个,下肢14个,腋窝3个,躯干5个,腹膜后2个,阴茎1个,最大为11.0 cm×7.13 cm,最小为0.47 cm×0.43 cm,平均为2.75 cm×1.61 cm。48个神经鞘瘤均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仅1例位于C4神经根处的神经鞘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肿瘤向神经孔内延伸,形成椎管内外两部分,呈哑铃状。超声显示神经鞘瘤实性33个,囊实性15个,完全呈囊性1个;后方回声增强42个,靶征23个,鼠尾征26个,血管伴行征18个。神经鞘瘤内血流0级4个,Ⅰ级10个,Ⅱ级22个,Ⅲ级13个。

2.2 神经鞘瘤的病理特征与超声表现对照

神经鞘瘤的病理特征主要有以下4种表现:①镜下见肿瘤由细胞丰富、排列有序的Antoni A区和细胞疏松、黏液样的Antoni B区组成,肿瘤中心以Antoni A区为主,周缘区以Antoni B区为主,两区之间可见清晰的分界。超声显示肿瘤内回声不均匀,可见靶征(见图1);②肿瘤以Antoni A区为主,分布较均匀,包膜下未见或仅见菲薄的Antoni B区。超声显示肿瘤为均质的低回声(见图2);③肿瘤内可见多发囊性变,多位于Antoni B区。超声显示肿瘤呈囊实性改变;④肿瘤几乎完全囊性变,囊壁由受压堆积的梭形细胞和包膜构成。超声显示肿瘤为厚壁囊肿。

图1 神经鞘瘤声像图及组织病理图

图2 神经鞘瘤声像图及组织病理图

3 讨论

神经鞘瘤可发生在任何周围神经走行区,但最常见于四肢的屈侧、头颈部、腹膜后及脊神经后根等处[3-4]。超声是目前定性周围神经疾病的主要手段,术前准确评估神经鞘瘤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有重要意义。对于有真性包膜、膨胀性生长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而言,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位于毗邻血管的神经走行区、与神经关系密切是多数神经鞘瘤的共同超声特征[5]。不过,上述超声特征与其他神经源性肿瘤存有很大重叠,尤其是神经纤维瘤,常导致两者鉴别困难[6]。

神经鞘瘤在超声下多表现为均质的低回声[7-10]。但笔者却发现,不少神经鞘瘤内可出现簇状、云团状或靶状高回声区,分析这些神经鞘瘤的病理特征,发现其共同之处在于肿瘤中心均以Antoni A区为主,而周缘区则以Antoni B区为主,且两区之间常有清晰的分界;相反的,那些内部回声均匀的神经鞘瘤,其构成相对单一,多以Antoni A区为主。据此,超声靶征的形成机制可能为:①Antoni A与B区之间由于组织密度不同,导致存在声阻抗差,从而在两种组织之间形成较强烈的声反射界面;②Antoni A区内密集且规律分布(栅栏样)的梭形细胞易产生众多的声反射界面;③Antoni B区细胞内及细胞之间富含水样液体,声阻抗差小,超声下表现为极低回声区。可见,靶征是神经鞘瘤特有组织构成的客观反映,因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靶征在MRI诊断神经鞘瘤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MRI下靶征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9%[11]。而目前有关超声靶征的文献报道却很少,超声和MRI对于靶征的检出具有一致性,说明实际上超声靶征并不鲜见[12]。分析以往超声靶征显示率不高的原因可能包括:①超声仪器的分辨率较低,靶区回声不显著,可能被认为是斑点噪声而忽略;②检查者缺乏对超声靶征的认识;③超声靶征的判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本研究中有32.7%(16/49)的神经鞘瘤发生囊性变,提示囊性变为神经鞘瘤相对常见的超声特征,尤其是腹膜后神经鞘瘤,有研究人员称囊性变率可达66%[13]。病理上,神经鞘瘤内Antoni B区的细胞内及细胞之间富含水样液体,易形成微囊或大的囊腔;加之腹膜后神经鞘瘤发现时往往体积巨大,属于陈旧性神经鞘瘤,更容易发生囊性退变[14]。有时,整个神经鞘瘤甚至完全囊性变,超声表现为厚壁囊肿,此时,超声下很难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因此,对于发生在神经走行区,或有神经刺激症状的厚壁囊肿,需要考虑到囊性神经鞘瘤可能。

综上所述,熟悉并掌握周围神经鞘瘤的病理特征,有助于深化其超声影像的认识,从而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

[1]KUO Y L, YAO W J, CHIU H Y. Role of sonography in th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neurilemmoma[J]. J Clin Ultrasound. 2005, 33(2): 87-89.

[2]ADLERdd, CARSON P L, RUBIN J M, 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reliminary findings[J]. Ultrasound Med Biol, 1990, 16(6): 553-559.

[3]周永昌, 郭万学. 超声医学[M]. 第6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1427.

[4]ROSAI J. 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 第9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2264.

[5]关莹, 张建辉, 冼少荣, 等. 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 22(35): 88-90.

[6]ReyNOLDSd L J R, JACOBSON J A, INAMPUDI P, et al.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J]. AJR Am J Roentgenol, 2004, 182(3): 741-744.

[7]HODDICK W K, CALLEN P W, FILLY R A, et al.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benign sciatic nerve sheath tumors[J]. J Ultrasound Med, 1984, 3(11): 505-507.

[8]FORNAGE Bd. Peripheral nerves of the extremities: imaging with US[J]. Radiology, 1988, 167(1): 179-182.

[9]SINTZOFF S A J R, GILLARD I, VAN GANSBEKEd, et al.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soft tissue tumors[J]. J Belge Radiol, 1992, 75(4): 276-280.

[10]KING Ad, AHUJA A T, KING W, et al. Sonography of peripheral nerve tumors of the neck[J]. AJR Am J Roentgenol, 1997, 169(6): 1695-1698.

[11]KOGA H, MATSUMOTO S, MANABE J, et al.definition of the target sign and its use for thediagnosis of schwannomas[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7, 464: 224-229.

[12]杨帆, 陈贤翔, 吴灼金, 等. 周围神经鞘瘤的超声特征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5, 24(2): 151-154.

[13]INOKUCHI T, TAKIUCHI H, MORIWAKI Y, et al. Retroperitoneal ancient schwannoma presenting as an adrenal incidentaloma: CT and MR findings[J]. Magn Reson Imaging, 2006, 24(10): 1389-1393.

[14]WEISS S W, GOLDBLUM J R. 软组织肿瘤[M]. 第5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859.

10.3969/j.issn.1005-8982.2018.02.027

1005-8982(2018)02-00121-03

R91

B

2016-06-01

(李科 编辑)

猜你喜欢
鞘瘤囊性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心脏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咯血1例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56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