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09 07:48李秋娥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李秋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单位经营管理的作用愈加重要。但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风险意识缺乏,管控机制不全,内部信息不畅,监督力度不够等問题,基于此,本文在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内部控制建设发展意义,提出相应建议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对策

前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行政事业单位注入了新的契机与活力。但因部分领导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视不足,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内部监督、风控意识、信息沟通、管控机制等方面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行政单位内部建设中的作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体系,2012年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规范》的出台,引导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为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供了标准,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极具建设性的意义。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在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内部控制建设发展意义,通过分析内部控制发展现状,找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

1.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组织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作用是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价值服务。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管理职能的内在支撑。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分工,设立相应部门,从而有效降低相关财务风险,也可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积极程度,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高民众满意水平。

2.避免资产流失,促进保值增值

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形式,对资金有效管理和使用与单位资产保值增值息息相关。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可以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和核算能够按照既定程序进行,降低了财务工作的任意性,避免单位内部人员对单位资产的非法挪用和占用,进而避免单位资产流失损失情况。

3.保证信息完整,防止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健全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谋取自身非法利益提供了机会,如让其财务人员做假账,做虚拟财务报告等等。社会各界对这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关注,因为这一问题常常导致诸多会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因为人为原因造成信息缺失,不同环节之间脱节严重。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会计信息资料提供体系支撑,保证信息完整,防止信息失真。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风险控制意识缺乏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自负盈亏,自行承担运营过程中的生产经营风险。然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行使职能的部分之一,提供的公共服务属于非生产经营活动范畴,则由国家统一分配内部资源,基本不受成本和收益影响。因此,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进入这样一种误区,认为风险管控只存在于企业,不存在于自身。行政事业单位首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实施社会功能,如果自身为社会民众提供的服务功能无法满足民众需求,甚至损害民众利益,也会产生一定管理风险。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意识缺乏问题普遍存在,相当部分单位人员知法犯法,甚至以违规行为为荣,严重削弱了内部控制的管理效果。

2.内控管理机制不全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会从自身单位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法律法规制定较为详细的规章制度,如合同管理、资产管理、预算与财务管理等等,但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管理机制不结合实际、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企图通过制定常规制度办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办法中以事论事规定较多,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方法运用较少,以至于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参考标准无法统一,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标准的执行力。还有些单位虽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在系统培训方面落实不足,导致单位人员对内控条例不熟悉,降低了内部控制效果。

3.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沟通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信息沟通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沟通存在障碍。主要表现在:第一,内部信息沟通不畅。普遍存在上下级信息不畅、部门问信息不畅等现象。内部信息的不透明割裂了业务运行的整体性,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存在时差,单位内部无法第一时间共享信息;第二,信息处理能力不足,信息不畅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在大量信息中提取要以,领导凭借现有信息较难做出有用决策。同时,因信息不畅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也使单位人员对内部控制程序认识不足,无法有效参与和实施内部控制。

4.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内部控制与内部监督相辅相成。当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素质不高,在进行内部监督时,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流于表面,导致审计机构权威性不够,独立性不足。另外,单位领导对内部监督的轻视心态也影响了内部监督效果;外部审计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或审计部门,他们审计的重点是单位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对被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关注较少,这也导致了外部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1.强化内部控制全员参与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控制意识不足普遍存在,针对此情形,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矫正心态,以身作则,在全单位普及风控意识,将权责落实到个人,提高单位人员参与内部控制活动的积极性,从单位全体人员从心底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创新风险意识宣传形式,切合实际地开展培训和宣传,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并以此为出发点,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争取使每一位单位人员熟悉、掌握内部控制理念,避免单位服务结构与社会脱节。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业务环节,制定严格的业务程序参照标准,疏通业务流程,促进单位内部信息共享。根据单位人员平时工作表现实时建立奖优罚劣考核奖惩机制,保证单位人员全员参与,降低行政事业单位非生产经营活动管理风险。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从市场竞争角度出发,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控制部门的协调下对单位内部出现的管理风险进行追责,严肃处理管理风险不当等行为。

2.建立内部控制有效发展机制

内部控制有效发展机制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和内部环境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一方面应强化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还应完善内部环境的管理制度,要根据法律法规及各部门实际情况建立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以《规范》中的各项业务规定为蓝本,对照单位的业务流程环节,理清单位业务流程,并以此建立执行力度大,操作性強的内部控制发展机制。

对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的情形,应该明确职权分配,重点关注内部控制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保证内部控制发展机制有效运行。

3.健全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平台

信息作为一种市场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越加突出,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每天伴随着同数字打交道,也会产生大量经济信息,相关部门在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因应该重视对单位内部信息的梳理和整理。比如,建立健全内部报告制度,把领导层决策通过报告等形式纳入管理制度约束下,通过与单位人员充分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信息沟通。在日常办公、财务管理等领域引入信息平台,将各项经济活动的内部流程和方法固化到已建立的信息平台中,通过自动化手段保证各部门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内部管理效果、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均有充分认知,打造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平台。

4.建立内部控制部门监督体系

内部控制监督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进一步优化,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能够有效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漏洞,为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提供长久驱动力。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认真总结原因,提出有效整改意见。此外,还要加强对监督机构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监督机构人员能力素质,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充分利用税务、财政等外部监管部门的专业优势,共同监督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要把对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常规检查来进行,对外部监管部门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对于单位经营管理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相关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机制建设,不仅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还能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从而对公共服务质量做出相应的改进,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廉洁高效运行,提高单位管理效能。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