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瑾
【摘 要】基于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分析,本文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从国家、社会和大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及措施。“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更高层次的工程人才以应对未来高等工程教育的發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创新与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6-014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6.063
Higher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WANG Jin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Guangxi 541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state, society and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cultivating higher-level engineering talents to cop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Engineering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2017 年2 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新工科被归纳为“五个新”,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1]。时下,“新工科”已成为教育改革话语中最为醒目的关键词,创新和创业教育给它带来了很多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新工科”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高等教育的重点已经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转向培养核心竞争力,从而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高素质工程师的发展要求。
1 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内涵包括创新和创业两个方面。创新是指改善或创造可以获得利益的新事物、元素、方法和途径,而创业意味着一种特定的经济活动,结合各种经济要素可以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然而,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内涵首次应用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时代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期。当时,社会对其内涵的理解纯粹局限于解决就业问题,因而它被简单地和单方面地误解为职业培训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但事实上“新工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工程人才,让他们不仅能够选择职业以适应社会,还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引导其发展,并且能够成为一个除了完成工作需求同时还能抓住发展机遇的创造性人才。
2 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将现有知识转化为技术实践能力,是传统高等工程教育最深刻的变革和挑战之一。随着新工业革命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认可。为了更好的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未来在国家,社会,大学等不同层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1 提高国家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在重塑全球产业和经济竞争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新创业的水平和成就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借助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抓住时代脉搏,不断发现未来工程项目的需要,实现工程人才培养的绝对优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地位
2.2 优化社会就业布局
社会是工科学生未来就业的实践环节,它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工程人才的培养载体,继而将工程人才从招生到入职,再到终身学习的整个学习过程作为载体。在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将创新与创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完全联系在一起,非常有助于工程人才克服地域、行业、职位的限制,为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就业模式拓展空间,同时也更有利于调整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结构。
2.3 加强大学的竞争力
目前,大学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领导组织,社会转型的领导者和重大社会问题的决策者。然而,随着教育资源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发展的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将成为推动高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升竞争优势,保持高效运行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本科工科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教育是大学的天职。
3 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新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在国家,社会,大学等诸多方面开展中国高等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现状正在经历许多困难,我们迫切需要克服短缺,确保其顺利发展。
3.1 改进国家政策并均衡组织支持
在大学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国家应该发挥倡导者和支持者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大学的创新和创业教育将变得流于形式,无法实施。只有国家重视制定有关指导,监管,保障和鼓励的政策,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才能更加完善。例如,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鼓励的创新和创业的大平台上,国家需要与大学积极合作,对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素质进行实践培训。要打破传统的社会认识,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家就业体系。
3.2 提高社会意识,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施的前提,对促进和提升高校工科学生创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要实现工程人才的创新和创业,依赖于当地社会部门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大学与企业之间需要加强深化合作,促进工科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当前紧迫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和创业,并为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良性循环提供外部环境支持。
3.3 加强高校软环境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作为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体系,高校应积极加强教育软环境建设。在传授创新和创业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强实践和综合培训,特别要注重提高基本素质。
3.3.1 加强领导,科学制定工程教育与改革方案
按照工程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工程教育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加强对工程教育改革的领导,提高改革和发展的计划性。工程教育改革采取“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建设原则。
3.3.2 突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程知识结构
坚持以“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工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式作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办学优势,加强工程实践,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的人才培养原则,构建“3+1”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并對工程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3.3.3 加强师资引进和培训,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
制定师资建设规划,构建灵活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优先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提高本专业开展工程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坚持协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着力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专业综合改革提供强有力人力资源。
建设教师队伍应当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在实施“专业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高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工程素养,强化工程背景。
3.3.4 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改革,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工程教育改革应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精神培养的转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工程专业知识。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相适应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结合专业和课程建设,编写适宜于工程教育的特色教材及学术专著。
在教学组织形式、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要改革实践教学,强化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训练,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产学研办学优势,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尽早进入课题、尽早走进实验室,以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为载体开展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工程实践教学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活动。
3.3.5 融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构建工程实践教育大平台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工程认知、工程能力、工程创新三个层次的实践实训,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创新精神。发挥产学研合作和学科优势,坚持不懈走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道路,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为开展工程实践提供硬件条件。在教育项目修订过程中,应邀请企业专家参加,并对人才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校企合作,采取协调教学、项目案例共享、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和技术培训等措施,吸收企业积极参与工程全过程。高校应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建立一个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平台。
4 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全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的推进具有长远的意义。要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和学科优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且需要从不断改进的外部环境中获得全方位的支持与合作,以促进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
在“新工科”教育形势下,高校应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特别要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应用能力。高校作为工程人才出口的主要来源,应大力培养适应未来工程实践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新工科”发展的目的是优化教学体系,创造优质资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的持续竞争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26-35
[2]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6:6-10
[3]徐骏,王自强,施毅.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新兴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微电子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13-18.
[4]刘艳,林相友,逯家辉,等.改革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6.7: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