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关键词】 作文教学;兴趣;阅读;片段;范文;审题;鼓励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0—0063—0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从而导致抱着应付差事的心理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写作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做法。
一、 阅读名篇
写作既是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困难就是因为词汇贫乏,可写的素材较少。叶圣陶先生曾经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说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阅读是知识的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丰富词汇,丰富语言,开阔知识视野,解决写作时无处下笔的困惑。同时,从阅读中,可以借鉴作者的写作经验,学习其作品的立意与结构,从而提高对文章的欣赏水平。
二、 习作片段
片段訓练是学生习作起步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学生作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习作片段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段,引导学生以片段的形式,用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写自己的生活,写身边熟悉的人、物、事,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片段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积水成渊”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写作基本技能的一种切实有效的训练方式。片段训练用时少,学生易接受,教师易批改,训练灵活,针对性强,能够达到轻负担、高效益的作用。
三、 模仿范文
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反对照搬照抄,但并不否认模仿。对一名初中生,一个初学者而言,应用范文是十分重要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提倡照猫画虎的精神。课文是学生最好的模仿对象,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结构上,学生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就选材、谋篇、布局、开头、结尾等方面加以分析,结合作文要求布置练习题目,进行一些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使学生作文有章可循。通过这样反复练习,写作技巧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 练习审题
学生习作常犯的毛病之一是 “跑题”,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审题方法。审题也叫解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分析题目,抓住显现题材的关键词,使学生确定文章题材及题目所划定的范围,理解题目的写作意义和要求,准确把握写作重点,确定选材范围,做到布局谋篇合理,层次分明,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通过练习使学生见到作文题能立即做出审题、立意、谋篇的反应,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顺利打开思路,完成写作。所以,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指导学生审题至关重要,只有审清题目,才能进行布局谋篇。
五、积极鼓励
写作本身是一件艰苦的劳动,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写作。不同学生对待事物的观点、描写的角度、语言表达的方式、写作能力强弱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也不同,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赏识学生。在欣赏学生习作中,会看到有些文章好在结构、语言,有些文章好在素材的整合或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些文章好在一个词的运用等等。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在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的同时,应尽可能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那些写作水平偏低的学生,教师在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之后,应及时鼓励,提出努力方向。教师要特别注意习作讲评方式,坚决克服对个别跑题或用词不当,语句欠通顺,事件表述不清的作文一句否定。这不仅没有起到指导、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作用,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习作的积极性。总之,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