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對棉花苗床管理、苗期管理、蕾期管理、花铃期管理、吐絮期管理的介绍,以便指导从事棉花工作的人员实现棉花高产。
关键词: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棉花苗床管理
播种到齐苗阶段, 管理重心是保温、 保湿促齐苗。随时检查薄膜四周是否压紧, 防止“走气”。膜内温度提高到30℃左右,3~7d可出苗。齐苗后,管理重心是保温防寒、炼苗。白天温度较高时,应揭开膜的两头,以利通风降温。傍晚或阴雨低温时封闭保温。当子叶平展后,应进行间苗,每钵留1根健壮的棉苗,每30m2苗床用壮苗素1支(8mL),对水2kg,选晴天中午均匀喷洒于棉苗叶片上,以防高脚苗。
二、棉花苗期管理
1.适时移栽
棉苗三叶一心时,是移栽适期。应根据天气、前作成熟情况而定,一般在5月中、下旬,要做到不栽6月苗。
2.带肥、带药移栽
移栽前2d,喷施1次杀虫剂,傍晚叶面无水时,苗床撒施尿素15~30kg/hm2,移栽前1d下午,用4 000倍液“802” 溶液浇苗床,既有利于取苗,又能促进根系生长。
3.适宜密度
移栽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人为施肥量而定,肥多宜稀,肥少宜密,杂交棉营养生长优势明显,株形较高大,枝叶繁茂,宜稀植。一般1.8~2.25万株/hm2为宜。
4.移栽方法
在棉地免耕或有前作的情况下,宜采用打洞移栽法,在洞内施入腐熟、沤制好的有机肥、磷肥和少量氮肥,再将健壮的棉苗放入,用打洞时带出的泥土捏碎培根。在棉地翻耕整地情况下,宜采用开沟移栽。按行距开成深15cm的小沟,沟内一侧施基肥,再按株距放入棉苗,用小锄培土略高于钵即可。不论采取哪种栽法,栽后均可用4 000倍液“802” 溶液或1%~2%的碳铵水浇根以促发新根,提高成活率。
5.苗期管理
移栽后,勤查病弱苗或缺株,及时补齐并壮苗。注意清沟排水,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有前作的,在收获后应及时中耕灭茬。棉花苗期中耕2~3次,除去杂草,早施、轻施提苗肥,特别是套种或套栽的棉苗,应早施提苗肥,苗肥以速效肥料为主,如碳铵一般施用75kg/hm2左右,注意浇根不浇叶,以免灼伤棉苗。
三、棉花蕾期的管理
1.中耕陪土
6月中旬,棉株生长发育进入蕾期阶段,此时气温高,雨水多,雨后及时中耕爽土,同时培土,使根系下扎。
2.稳施蕾肥
蕾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土杂肥、菜饼等,一般施菜饼450~750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钾肥120~150kg/hm2,或选用高磷高钾的复合肥450~600kg/hm2。
3.看苗施肥
生长偏弱棉苗,应早施蕾肥,并适当加入速效氮肥;生长偏旺的棉花,可少施或不施速效氮肥,蕾肥应开沟埋施。
4.清沟排水
棉花进入蕾期后,是多雨季节,要注意保持田间排水畅通,以免引起根系生长不良。若干旱时,也只能轻灌,避免田间含水量过大,导致棉花疯长。
5.及时整枝
棉花主茎5~7节位开始长出叶枝2~3个,叶枝以上再长出果枝,叶枝不能直接着生花蕾;并由于叶枝营养体大,消耗养料多,因而正常密度的棉田,当第1果枝出现后,应及时去除果枝以下的叶枝。对缺株方向或边行,可每株留1个叶枝,以利用空间优势,对1.8万株/hm2左右的杂交棉,每株可保留1个叶枝。
四、棉花花铃期管理
1.花铃期化控
刚进入花铃期时用缩节胺30g/hm2左右,对水600~750kg/hm2喷雾,以后每隔10d,结合治虫,根据长势用缩节胺30~60g/hm2对水喷雾,以适度控制营养生长。
2.施肥
微量元素对棉株的生长发育具有特定的作用,花铃期是棉株对微量元素最敏感的时期。因此,此时喷施硼、钼、锰等棉花专用微肥,增产效果显著。
3.重施花铃肥
当棉株有1~2个硬桃时,应重施花铃肥。长势不强的棉田,花铃肥应在初花期施用,肥力较高的棉田,可在盛花期施用。一般用尿素150~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混合后开沟埋施,10d后再施1次。
4.整枝打顶摘旁心
整枝打顶摘旁心,能改善棉株营养运输分配方向,有利于多结铃和增加铃重。
五、棉花吐絮期的管理
1.棉株吐絮期长势长相
棉株吐絮期的长势长相是:嫩过8月,9月不早衰,处暑过后现双花(下部吐絮,上部开花),白露之后叶退黄,10月初吐絮一半桃。
2.吐絮期对肥水的要求及根外追肥
吐絮期需氮占一生总吸氮量的5%,吸收磷占14%,吸收钾占11%,需水量占一生总需水量的10%~20%。棉株体内90%以上的有机养料供给棉铃的发育。
3.吐絮期栽培要点
(1)防旱排渍。秋旱年份,初絮期高产棉田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铃重,应及时以小水沟灌。如遇多雨年份,要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防止贪青晚熟,减少烂铃,减少脱落。
(2)整枝去叶。棉田进入吐絮期,仍需继续做好去空枝、打老叶、打旁心的工作,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有机养分向棉铃集中,防止烂铃。
(3)推行并垄。对荫蔽较重、遇秋雨较多、湿度大的棉田,推行并垄,即将相邻两行棉株推并在一起,呈八字形,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温降湿,减少烂铃。但应注意在推行并垄中避免棉株受机械损伤,尽可能减少蕾铃的机械脱落。
参考文献:
[1] 袁文先,张东勤,郭志华等.郸城县棉花高产优质关键技术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14(3):55-56.
[2] 侯平军,李海潮,冯青军,等.棉花不同栽培模式优质高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11-113.
作者简介:董玉环(1970-6—),女,江苏沭阳人,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生产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