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产之木韵沉香

2018-01-09 12:39
云南画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木雕云南

彩云之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气候条件让这块高原热土自古以来就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高山峡谷、江河溪涧交织成擎天巨树、枝繁叶茂的良木天堂。云南人是高原的孩子、大山的嫡系,生而植木、长而倚木、逝也要得木而安。云南各民族过去盖房建屋,虽然形制不同、功能相异,但无論如何都离不开木竹这类材质。怒江边山险崖峻之上,傈僳族和怒族的垛木房,用圆木堆叠而成,保暖而坚实,为在完全无平地的山坡上建房居住,用长短不一的木脚找到水平支撑起房屋,“千脚落地”是生长于大山深处人们运用木材最智慧的范本;地热河谷中生活的傣族削竹为材创制通风散热、躲避蚊虫的干栏式建筑的代表竹楼,相伴而生的桌、椅、盛具等一应可用竹编制;滇中、滇南、滇西的部分地区接受中原文化传入较早,富贵之家、深宅大院建盖之时,也免不了良木修柱、撑梁,更不能忽视的是,大富之家几进几院的庄园式住宅群,白、纳西等少数民族融合了中原汉式建筑与地域民族文化形成的“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等特色民居,遍布于各处的庙堂、殿阁等等,其门、其窗、其亭、其阁、其柱檐楞角,都少不了雕梁画栋、飞龙起凤……木雕工艺因之而得以兴盛传承。

云南人与木的不解之缘,起于对木竹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运用和高度依赖,精于用木竹雕刻编织出地域、民族千百年来遍历的岁月沧桑与历史沉香。不知多少代人的努力,造就了“剑川木匠天下有”的盛景,发展到今天剑川木雕不仅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光炫耀于世,更在从建筑木雕向艺术精品、旅游纪念品的类型和层次拓展中,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主要产业。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狮河村,是剑川木雕工匠们世代聚居的村庄,现在成立了木雕协会,负责组织、引导满足于建筑装饰需要的木雕产品的生产,并且已经引入机械化装备,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同时,以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先生等一批人,在引入现代技术进行批量化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注重培养手工木雕的传承人,并且善于学习和借鉴东阳等其他地区木雕工艺的精湛与细腻,对剑川木雕的雕刻技法、内容创意和形制等进行着不断的研究与创新。

云南人不仅善于雕木,更善于赏木、藏木。地处边疆的云南不仅自产珍贵木种,周边毗邻的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和区域,均为世界良木名材的原生产地。云南特殊的区位优势,让以珍贵木种为材质制作的家具、生活用品、木艺根艺艺术品等依托一些地区的边境贸易市场形成了规模化集聚的态势,德宏州仅瑞丽一个市就拥有50余户具有一定规模的红木家具加工企业,从事红木加工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万人,以红木家具为主的高端家具产品供不应求,红木加工已经成为瑞丽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德宏州正全面整合以红木家具为主,其他木质古典家具、茶具、雕刻饰品、茶床等在内的木艺产品生产加工资源与市场,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红木产业基地。

取材于自然、取法于天地,是云岭山水赋予人们的生命财富与生活技能。在以文化生产和消费为主要特征之一的现代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格局中,自祖辈传承而下的“木韵沉香”的生存技能、生活方式与文化底蕴仍然能够与商品、资本的时代规律有效融合,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不仅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能够发挥促进作用,更能够通过地域、民族文化的展示与价值效益的转换,实现珍贵技艺文化的留驻与弘扬。

猜你喜欢
木雕云南
云南驿组诗
蒋正永
木雕鱼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
郑胜宁的木雕心语
潮州木雕
王宠和他的木雕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