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麦栽培技术的革新之路

2018-01-09 12:38李佳王珂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精耕细作技术革新

李佳+王珂辉

摘 要:我国是粮食产量大国,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其年产量的高低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民生大计,提高小麦栽培技术是增加小麦年产量的主要方式,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民的健康生活。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例,根据河南地域特点,从土地管理到种子选取,详细提出几项有效提高小麦栽培技术的方式方法,以方便广大社会相关人士参考并深入研究。

关键词:精耕细作;小麦栽培;技术革新

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一直处于我国前沿,其从低产到高产,再到超高产的发展演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近年来每公顷产量达到10500kg的产量栽培技术,其背后的革新之路对全国各地乃至世界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提高小麦年产量,不仅需要遵循固有的原则,还需要提高相应栽培技术,将传统技术与当今先进科学手段相结合,已达到更好更有效的发展。

一、合理栽培小麦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使小麦产量能不断突破去年年产量,必须遵循以下两项原则。首先,必须保证小麦的高产优质,整个生产过程中注重产量与质量相互协调,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追求质量。其次,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小麦的培育革新之路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需要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合理利用地理区域特点,提高生产力,改善与革新小麦栽培技术。

二、实例说明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革新之路

1.精耕细作,不断推广新品种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推崇土地的精耕细作,可参考以下几点:(1)优先选取肥沃的土地,土层较厚的坡地与平川地,尽量避免下洼地与渍水地,做好土地质量检测。(2)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指出,当地缺乏水浇条件,只能充分利用夏季储备的土壤中的水分,种好小麦,等秋后精细整地,这是当地种小麦的一个重要环节。(3)一年两熟的土地条件,于前茬(玉米、大豆、高粱)收获后,用钉齿耙耕作2至3次,将土地表层划破,减少水分的蒸发,达到保护土壤的效果。(4)9月中下旬的时候再进行翻耕与细耙,这样有效提高土地质量,顺耙、斜耙相结合,达到上虚下实,消灭坷垃、地面平整。

同时还要不断推广新品种,选择耐旱、耐贫瘠性较强的种子。龙麦26、格来尼、内麦19和海农1号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推崇的几种典型种子。种子的筛选至关重要,精挑细选出来的种子,籽粒饱满均匀,能够有效保证其发芽率。

2.优化播种方式,适时播种与收获

要想让小麦在播种方式与时间上达到最好预期效果,可采取以下方式:(1)小麦种子播种的日期与播种的密度至关重要,保苗株数和苗的生育天数都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土地肥力较高就播种的密集一些,如果肥力地就播种的稀疏一些,适当的进行调控。(2)晚熟和中晚熟品种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中早熟品種5月中旬播种,并需要做到播量精确,达到20至30kg/667m2之间,播种均匀,深度一致,覆土严密,深度保持在3-5cm。(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的种子品种多数是东性或者半冬性,土壤的肥力相对较低,需要将播期提前。(4)收获的季节,需要根据小麦的不同品种进行区域划分,有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收货方式,蜡熟中期开始割晒,联合收割是一蜡熟末期收获粒重和品质最好,这样小麦的品质才能有一定的保证,并适时做到早收,晾晒过程中及时单独出风晾晒、精选、贮存,才能确保质量。

3.科学治理,提高防虫害技术

要想有效提高防虫害技术,就要先做好预测预报,对于虫害的防治工作最好尽早进行,可参照以下几点:(1)选择高效可靠的化学农药,其中以生物农药为主。扬花期667m2喷施40%多菌灵胶悬剂100ml,施磷酸二氢钾200g,预防赤霉病、叶枯病,促早熟,增粒重。(2)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地下害虫的危害带来的影响十分重视,通过大规模的研究与引用,逐渐开始推广药物拌种防治地下虫的办法,尤其是对吸浆虫的防止治理工作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进展,在土壤处理上采用大面积用药,长期有效的控制吸浆虫危害。(3)采用物理防治的措施,从生理学或生态学角度出发,利用光、热、颜色、温度、声波、放射性等防治害虫的技术。(4)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在害虫防治过程中优势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基因产品等控制有害生物,包括以虫治虫、微生物治虫及其他有益动物的利用、利用不育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等。

4.因地制宜,提高土地肥力

若是想要小麦达到高产量,就要在深耕密植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天气变化、土壤情况、麦苗情况。因地制宜,从而提高土地肥力,可采用以下方式:(1)提出合理动态群体结构的概念,有利于提高小麦栽培技术。切记不可盲目加大播种数量,大肥大水管理,最终导致麦群体过大,但单位上发育不良,麦苗容易青枯,严重影响最终的产量。(2)大力推广氮素化肥在土地间的应用,我国化肥工业不断在发展,麦田中开始大面积的推广以碳铵为主的氮素化肥,这种化肥运用技术有效的增加了小麦的穗数,从而提高年产量。(3)自从中央召开北方农业工作会议后,我国华北、中南地区开始深翻土地、兴修水利,不断致力于改造低产田,优质小麦大面积推广并应用,都有效提高了小麦培育技术。

5.走科学化发展道路,采用新技术治理

如今各行各业都大力提倡发展科学技术,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农业也是一样,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断学习西方先进机械化农业科学技术,将先进的设备引入当地,用安排专业人士进行培训,使小麦的质量和数量向前迈进一大步。另外,改进配方施肥技术也是一大关键,由于土地肥力不同,土地类型不同,施肥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可以选择配方平衡施肥,补微肥、配菌肥,分层施肥、分期施肥,以保持、提高优质种子为主,全面推广“省肥增效宝”,可在正常施肥水平基础上减少10%-20%的化肥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小麦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土地治理上还是播种方式上,都能有效的提高小麦的数量与质量。科学有效的小麦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粮食大国,并以此为根据永不止步的改革创新,推陈出新,让小麦栽培技术不断有着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树勇.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35):(2017-04-13).

[2]郭小菲. 河南小麦增产栽培技术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耕细作技术革新
跌破4元/斤亩利润仍超2000元,这位草鱼养殖达人是怎样精耕细作的?
当代定格动画的技术革新和真实性研究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如何精耕细作让报纸出彩不出错
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制造技术革新
突出优势降成本,技术革新增效益
上海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SIBT)和上海国际智能家居展览会(SSHT)隆重开幕
立足县域 精耕细作:让电视新闻更具地方特色
汽车后市场急需“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的荷兰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