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年华
读柴静的《看见》,仿佛看见了她的眼睛,那双并不算水灵漂亮的眼睛,但在那双眼睛里,有着不一样的光芒。在她的眼睛里,有一份专注执着的职业思考,还有一份对他人的慈悲关怀。
她的眼神起初并不是這样的,在她刚进入《东方时空》节目组的时候,她做《东方连线》栏目的主持人,她采访时步步紧逼,“冷酷”如机器般,质询、质询、再质询是她的风格。她以为一味追求新闻事实真相,便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记者,但她却忘了摄像机面前的始终是活生生的人。
那时候,电视台内外都不看好她,有的观众反映说:“柴静的眼神太冷血了,没有人情味。”那时候的柴静,自恃才华过人,以为站在智慧和道义的制高点上审视他人,便可以代表真相和正义。
后来她到了《新闻调查》节目组,从做“非典”专题开始,她开始改变。她不仅仅在新闻专业上更加严谨,而且把自己置身于新闻当事人之中;她不仅仅在做一个旁观者,而且开始感受他们的悲喜,有些时候甚至打破客观记录的原则,成了新闻当中的一部分。
在一集叫作《双城的创伤》的节目中,她调查的是当年六个甘肃少年连续服毒自杀事件。节目间隙,摄像师没关摄像机,记录下了她为小男孩擦拭眼泪的画面。这一幕,有人说是在表演,但我想,但凡是一位内心柔软的人坐在那,都会为孩子拭去眼泪。
她的眼神里,从此开始有了一种不一样的光芒。
坊间时常会拿柴静与著名女记者闾丘露薇、主持人陈鲁豫相比。我觉得闾丘露薇的眼神,充满了职业素质的精湛,具有女强人外露的强势之感;陈鲁豫的眼神,是平和的,没什么特别,也没什么不好。但柴静不一样。我喜欢这样的柴静,她是真诚的,当她的眼睛里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时候,才配得上她的才气,才让她透出不一样的美。
如今她已淡出公众视野,无论她在哪里,在做什么,我想,她一定在用眼睛看着芸芸众生,思索着,感悟着。
记得几年前去了本地一家特色水中森林造景的小店,认识了小吕,精干的小伙儿现在已经独立负责着这家门店。小伙子白净而帅气,悟性很好,他的眼睛虽然还有年轻人的青涩,但你能看出他的用心。再看看那些精致的水箱,里面俨然是一个个微缩的森林,精妙不可言。当然,在没有充分调查之前,我不能断定这就是国内的第一,但是至少让我这样的普通人赞叹不已。
我们当时聊到“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我问他:“日本那么多做寿司的人,为何小野二郎最出色?”小吕说:“这个连做梦都在捏寿司的人,你看他的眼神,专注地凝视着一个方向。耄耋之年的老人,加上那不苟言笑的表情,严格,冷静,让人敬畏。”
如今,小吕的水缸,形已具,如何神具,小伙子自己也说还需要多学习。我相信他那双有灵气的眼睛,只要他沿着这条路用心走下去,多年之后,一定会走得更好。
他们都看见了生活,都用眼睛去找寻自己,在平凡中,他们都寻找到了生命最本真的东西。
有空看一看柴静的《看见》,爱自己,爱他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