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崴
(辽宁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
我国辽宁西部是低山丘陵地带,属于典型的多旱少雨半干旱气候类型。枣树种植在辽西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枣树抗旱性极强,耐粗放管理,是一种多收的铁杆庄稼。发展枣树种植不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的支柱经济产业之一。
长期以来,辽西地区的枣树栽植采用传统栽培方法,用自然休眠越冬的枣苗裸根栽植造林。然而,漫长的休眠过程中,枣苗遭受低温冻害、干旱等自然灾害;在起苗、运苗和栽植过程中又易失水受损,种植造林的成活率偏低。据统计,辽西朝阳市的枣树栽植成活率达不到50%,严重制约了当地枣树产业经济的发展。
枣树绿苗栽培技术是根据辽西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枣树生长发育特性而建立的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体系。其主要技术环节可归结为:苗前处理技术措施、前期萌动技术措施、栽前技术处理和主要栽植技术等。本文通过辽西朝阳市多地实验苗圃内的枣树绿苗栽植实践调研,研究绿苗栽培技术对枣树成活率的影响,对推广枣树高效栽植技术在辽西半干旱地区应用有积极作用。
枣树通过绿苗栽培后其根部形态将发生明显改善,根系非常发达,为后期枣苗生长,提高枣树的种植成活率,乃至早期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上有如下几个方面可提高枣树绿苗的成活率。
枣树的生长发育主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这个时期枣树主杆健壮,侧枝伸展充分,冠幅增大,因此根系结构亟待发展和完善,也是枣树绿苗栽培的最佳时间。
5月下旬,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枣树绿苗的体液运动开始加强,各项生理活动都在加快。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三羧酸循环以及碳循环等。这时期正是枣树绿苗从土壤中获得和积累各种有机营养成分和生长元素的最佳时期。
进入5月下旬,土壤的表层冻土已经化冻,而且深层冻土也开始化冻,这也为枣树绿苗栽植后根部能够很快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成分提供了温度环境条件。
枣苗栽植前要从大棚内带钵完好地起出,起苗前5天不浇水以便于钵内土壤成坨和运输。运输前用专用工具装苗,以防颠簸破碎。为减少枣苗水分散失,运输时用苫布将其罩住,尽量将水分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辽西枣树绿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选定朝阳县波罗赤镇、朝阳市燕山湖风景区、朝阳县柳城乡东山村、朝阳县林业局三北站等地作为试验基地,采用枣树绿苗栽培技术栽培枣苗和传统方式栽植枣苗进行不同枣树品种的成活率进行对比。
选定大平顶枣、大铃铛枣和三星大枣三个枣树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在背风向阳、温度较高、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阳坡地(实验地1),试验栽植苗木1 120株,面积3.3hm2,分别栽植大平顶枣560株(传统方式对照组560株),大铃铛枣和三星大枣各280株(传统方式对照组各280株)。同时为考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栽植成活率,在试验区附近各选择一块土地贫瘠的、空气干燥的、气温相对低、土壤含水量低的试验区(实验地2),按相同条件栽植三个品种的枣苗。
调查枣树造林成活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枣树绿苗高效栽植技术成活率调查结果
通过对比可以得到:采用绿苗栽植的枣树苗木成活率均在90%~96%,而作为对照组的裸根栽植造林成活率仅为45%~50%。因此,无论是立地条件好还是差,对枣树的造林成活率并无显著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枣树绿苗栽植造林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裸根苗木造林成活率。
另外,2007年4月,在朝阳西大营子镇沟门子村采用枣树绿苗栽培技术种植山枣,调查各种山枣的绿苗栽植成活率。结果表明,山枣1号、山枣2号的成活率均达到98%以上;山枣3号、山枣4号、山枣5号的成活率也达到96%。各种山枣造林成活率平均在97%左右,且长势较好。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枣树生长特性而建立起来的绿苗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多年的实践研究证明,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枣树品种均能显著提高枣树栽植成活率。相对传统枣树栽培方法,采用绿苗栽培技术基本上能够实现一次栽植一次成园,极大地节省林农的枣苗补植费用支出和降低劳作成本。该技术对本区域的枣树产业生产实践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1] 姜辉. 半干旱区枣树绿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6,36(14):104
[2] 徐兵. 半干旱区枣树绿苗栽培技术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4(S):40-41
[3] 刘明忠,刘青柏,刘国明,等. 半干旱地区枣树种质资源发掘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简报[C].福州:第三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2013
[4] 姜宗辉. 辽西半干旱地区枣树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