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英,杨 军,曹佳宁,徐 欣,杨承建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无锡 214000)
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价值对比
陈 英,杨 军,曹佳宁,徐 欣,杨承建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对比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和B组(20例/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期间,为A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肌钙蛋白的水平和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肌钙蛋白的水平和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和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均低于B组患者,其肌钙蛋白的水平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氯吡格雷相比,用替格瑞洛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小板的功能和冠状动脉的微循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替格瑞洛;氯吡格雷
临床研究发现,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1]。因此,在对此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应使用抗血小板药对其进行治疗。本文选取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从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和B组(20例/组)。A组患者中有男12例,女8例;其年龄为41~73岁,平均年龄(56.85±7.62)岁。B组患者中有男13例,女7例;其年龄为42~74岁,平均年龄(56.91±7.70)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在对这两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为其均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低分子肝素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A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替格瑞洛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180 mg/次,2次/d。在介入治疗后,将用药量改为90 mg/次,2次/d,连续用药1个月。为B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氯吡格雷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180 mg/次,2次/d。在介入治疗后,将用药量改为75 mg/次,2次/d,连续用药1个月。
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肌钙蛋白的水平和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
将本研究中的数据均录入到SPSS 20.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肌钙蛋白的水平和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肌钙蛋白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均低于B组患者,其肌钙蛋白的水平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肌钙蛋白水平的对比(n=20,±s)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肌钙蛋白水平的对比(n=20,±s)
组别 时间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U)肌钙蛋白水平(ng/ml)A组 治疗前 61.58±14.36 246.34±21.75 0.11±0.06治疗后 30.04±8.29 124.61±11.70 0.57±0.16 B组 治疗前 61.67±14.28 246.41±21.82 0.13±0.07治疗后 39.75±8.63 146.58±17.24 0.20±0.09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的对比(n=20,±s)
表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的对比(n=20,±s)
组别 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23.51±5.28 26.47±5.05 B 组 23.54±5.36 29.96±6.28
临床研究发现,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因此,在对此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应使用抗血小板药对其进行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属于ADP受体阻滞剂。此药可通过与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P2Y12)相结合的方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2]。但有研究指出,氯吡格雷存在起效慢、安全性低等缺点。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期间,应用氯吡格雷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替格瑞洛属于环戊基三唑嘧啶类抗血小板药。与氯吡格雷相比,此药具有起效快、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好、停药后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恢复快等优势[3]。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用氯吡格雷相比,用替格瑞洛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冠状动脉微循环。
[1]付冰.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6.
[2]李明英.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3):439-442,443.
[3]郑鳕洋,厉娜,黄志刚,等.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7,16(1):1-5.
R543.3+2
]B
]2095-7629-(2017)21-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