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缜
脑力劳动的前世今生
——读《超越智商》《思考,快与慢》《未来简史》有感
文丨熊缜
■爱书之人读书如同行山,穿越陡峭或蜿蜒的山间小径,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才能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我们常常会为足迹的重叠而欣喜,因为寻觅与分享,是读书最大的愉悦。
在思考“劳动”这个命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双手,那是我外婆的手,有着数不清的皱纹,曾握着农具劳动,也温柔抚育过婴儿。外婆在地里辛劳一生,手的颜色变成了泥土的黄褐色。于是我低头看了看自己正在打字的手,这是一双城市人的手,一天下来,大部分的劳动都是靠手敲击计算机完成的。外婆仰头看天,俯首看地,而我的俯仰之间,都是钢筋水泥砌成的森林。
过去的人们,包括我的外婆和祖辈,他们用了久远的时间来开垦田地,驾驭火、水和风来产生电力。现在的人们则正在摆脱这种劳动的方式,只要依靠电脑技术,就能拥有通天彻地之能。可以说,这是一个脑力劳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所以这次,我想借最近看的几本书说一说“脑力劳动”这回事。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一书中提出,人类有两种心智模式,一种动物式的被称为自主心智,而另一种更高级的认知能力,就是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自主心智是一种高速运转的心智模式,不需要你使用注意力,一经触发就会自动执行。比如说骑自行车,一旦你学会之后,只要双脚一蹬车轮就会自动地骑下去,不用特意去思考手脚该怎么放,身体
肌肉该怎么动。在踩自行车的时候,你还可以分心去想别的事情。但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就不一样了,这种模式运转起来比较慢,需要消耗脑力。“1+1=2”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用自主心智就能完成的事情,但“53×2678”可能就需要用到算法心智了。也就是说,当我们需要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事情的时候,算法心智就接替了自主心智,去帮你完成类似“高中要学文科还是理科”“大学要去哪个城市”这样的思考过程。
聪明人的想法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美国决策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也将人类的思考模式分为两种,他给这两种模式起了更简单的名字:系统1和系统2。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他对两个系统做出了完善的诠释:所谓系统1,就是我们直观的、应激性的大脑反应;而系统2,则是在系统1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进行综合处理并做出判断的思考机制。这与斯坦诺维奇的思考不谋而合。
系统1是个懒惰的小孩儿,能走捷径就绝不绕远路,但这种捷径往往是对某样东西的各种成见。大家想一想,你对广东人、上海人、四川人各有什么印象?你可能会想到“广东人什么都吃”“上海人精明、小资”“四川人爱吃辣,性格也火辣”,这些其实都是成见的表现,当我们遇到一个某地方出生的人,我们立刻会运用这些成见来对他做出初步的简易判断。
而系统2就像个行动缓慢的大胖子,慢是慢了一点,但它的主要功能是监督和控制人的思想活动,用理性驱逐褊狭的成见,这个功能极其重要。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一直都追求“高智商”,吹捧“神童”,但高智商并不能消除成见,人们只有具备理性思维,才能完成这一工作。这个理念也正是斯坦诺维奇的《超越智商》的书名所要表达的——理性应该是超越智商的存在——只不过我们一直都忽略了理性的重要性。
更何况,这是计算机以运算速度称霸的年代,计算机的“智商”已经全面碾压人类。2016年3月,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Alpha Go(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韩国棋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最终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2017年5月,Alpha Go与排名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20岁的中国棋手柯洁对战,再次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可以说,如今放眼围棋界,已很难找到能与人工智能匹敌的顶尖棋手,而围棋是一项公认的需要高智商、高精神集中力的脑力运动。
关于计算机的智能到底能进化到何种地步,现在众说纷纭,而未来人工智能和人类是否会有地位调转的冲突,也在很多书籍、电影里有所讨论。《未来简史》这本书里就谈到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作者在书里引用了一个著名的哲学问题——“他心问题”来引发思考,所谓“他心问题”就是说,我能够通过内省来确定我自己有心智,但如果我只能观察到其他人的外显行为,我要怎么知道其他人也拥有心智?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界还没有答案。尤其对于未来的机器人、人工智能,让这些机器拥有人类心智,听起来是一件既伟大又恐怖的事情。目前,对人工智能的心智检测有一个最著名的暂行方法,就是“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只要安排实验者分别与一个真实人和一台计算机沟通,实验者不知道两边的身份,他可以随意和两边聊天,然后指认哪边是人,哪边是计算机。如果实验者认为计算机是人,那么这台计算机也就通过了测试,可以被认定具备了“心灵”。
而在2014年6月,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举行的2014图灵测试大会上冒充一个13岁男孩,与30位评委分别进行了5分钟的谈话,最终尤金骗过了33%的评委,通过了图灵测试。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尤金是一台在智力上表现得和人无法区分的机器,因为它的设计思路只是为了“在5分钟对话内尽可能骗过人类”,也就是专门针对这个图灵测试设计的。事实上,尤金在其他方面的智力表现都非常差,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级人工智能。
尽管人工智能还没发展到让人惶恐不安的地步,但随着这种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未来可能会面临一些极其严重的问题,比如,当人类的智力、体力都全面败在机器手下时,人类可能会在计算机面前彻底沦为“无用阶级”。2013年9月,牛津大学的两位学者发表了一篇报告,主要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20年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报告结果显示,未来20年,美国预计有47%的工作会被计算机取代。比如电话销售和保险业务员有99%的概率会失业,体育比赛裁判为98%,收银员为97%,厨师为96%……你能想到的大部分工作都能轻而易举地被计算机取代。
《未来简史》中还提出,根据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未来许多人每10年就得换一个行业去工作,不是丢饭碗,而是行业会被彻底颠覆。目前看来,人类的体力劳动和只需要基础判断力的工作,都会被计算机取代,只有少部分需要更多脑力的劳动,尤其是高新科技和创意的工作才能屹立不倒。到时候,人类种群可能会划分为更极端的两个阶层——用技术或权力操控计算机的“有用阶层”和看不到自己生存的意义在哪里的“无用阶层”,这是你我难以想象,但必须用理性来思考和面对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