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财荣
摘要 自2011年以来,将乐县承担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推广冬种紫云英绿肥,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连片种植少、轮作空置时间长、积极性不高、管护不力、对绿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整合资金增加投入、分类指导分片推广、加强技术攻关、典型带动、加强领导等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紫云英绿肥;推广成效;问题;对策;福建将乐
中图分类号 S5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154-01
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北纬26°26′~27°04′、东经117°05′~117°4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8 ℃,年平均降雨量1 760 mm。境内面积2 246 km2,山地面积1 949 km2,森林覆盖率84%。耕地面积1.37万hm2,水田耕地占95%以上。栽培制度主要有稻—菜、稻—烟、稻—肥等模式。
自2011年起,将乐县农业局承担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紫云英示范推广(2013年改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至2016年,连续6年推广种植紫云英绿肥0.78万hm2,投资222.5万元,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成片种植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必须采取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整合资金增加投入、分类指导积极攻关等强有力措施,以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1 2011—2016年紫云英绿肥推广成效
1.1 水稻增产
2011—2016年,将乐县推广种植紫云英绿肥,平均鲜草产量23 250 kg/hm2。紫云英鲜草还田后,后作水稻增产稻谷340.5 kg/hm2,增幅4.03%。
1.2 节本增效
在将乐县开展紫云英鲜草翻压还田后季中稻减量施肥试验,还田紫云英鲜草22.5 t/hm2以上,后作水稻化肥施用量减少30%的基础上,产量不减。通过开展不同紫云英鲜草还田量对比试验,鲜草还田15.0~37.5 t/hm2的后作水稻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增长2.6%~6.5%。
1.3 耕地质量提高
经检测,紫云英还田后,土壤有机质提升1.65%~4.13%,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提高2.60%、0.89%、1.12%,土壤容重降低0.052 g/cm3。
2 推广紫云英绿肥的主要措施
2.1 统一采购种子
农业部和福建省农业厅下达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冬种紫云英推广任务和要求,省厅组织招标采购种子(2014年以后由县农业局采购)。种子到货后,县农业局有关部门对种子数量进行验收,并把关种子净度、发芽率等质量指标。
2.2 统一发放种子
一般在中、晚稻收割前20 d左右(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根据乡村造册登记的农户名单发放種子,或村民小组组织人员统一播种,播种量22.5~30.0 kg/hm2,播种时稻田土壤保持湿润,均匀播种。
2.3 统一田间管理
水稻收割后,由村民小组组织人员进行开沟排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牲口管理。同时,建立示范片,布置不同紫云英鲜草还田量对比试验和紫云英鲜草翻压还田后季水稻减量施肥试验,以试验带动示范片,以示范片带动全县,积极摸索果园、蔬菜、烟叶等套种紫云英新模式。
3 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 连片面积少,种植不成规模
将乐县常年种植烟叶0.26万hm2,占水田耕地面积的23%,多种植在村庄周边等交通便利、管理方便的连片稻田。紫云英绿肥则种植在零星田块和边远、管理不便的山垅田,连片面积少。
3.2 轮作空置时间长,肥田效果下降
肥稻轮作即紫云英绿肥与双季早稻轮作。由于将乐县双季早稻锐减,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0.17万hm2减少到2010年基本无种植,目前肥稻轮作多为紫云英绿肥与中稻或单晚轮作模式。将乐县各地紫云英盛花期一般是4月上中旬,也是鲜草还田翻犁时间,而中稻或单晚插秧季节多为5月中下旬,中间空置有40 d以上的时间。为了节省翻犁成本,生产上只好推迟翻犁,导致紫云英枯黄、养分流失,影响鲜草肥田和土壤改良效果。
3.3 种植成本高,农户积极性不足
种植紫云英绿肥除了投资种子450元/hm2左右,还需要开沟、管护等投资1 050元/hm2以上,种植户积极主动投入的意愿不足。
3.4 受畜禽养殖影响,管护不力
一是部分农民在冬闲田沌水放养鸭子;二是一些乡村冬春季放养耕牛;三是因路途偏远,且冬季长期积水或排水困难,管理不便,影响紫云英绿肥种植。
3.5 对绿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对绿肥提升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认识不足。二是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加之基层农技队伍人员少、中心工作多,影响了推广服务能力。三是县、乡财政不愿增加绿肥种植的管护和施肥投资。
4 对策
4.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要积极向广大干部农户宣传,以冬种紫云英绿肥为主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是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重要举措[1]。要积极向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种田大户宣传,发展冬种紫云英绿肥是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要积极宣传绿肥能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绿肥能减少石化产品投入,培肥地力,从而提高作物品质;绿肥是最清洁的有机肥源,没有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威胁,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农产品品质的需求。要积极宣传肥稻轮作的好处。在连作制度中插播一茬绿肥作物可以大幅度减少一些作物的连作障碍,减少病害、虫害和草害的发生。特别是在长期单一作物种植或连作障碍严重的地区,插播绿肥作物非常有效[2]。
4.2 增加财政投入,整合补贴资金
种植紫云英绿肥除中央、省级财政补贴种子外,市、县、乡3级适当补贴开沟、施肥、管护等投资。同时,整合各项农业财政补贴资金,对种植大户实行财政奖励政策,凡连片种植紫云英2 hm2,且鲜草产量达到22.5 t/hm2以上,经测产验收达标的奖励3 000元/hm2。农业部门可以凭此作为绿色食品认证或有机产品认证的参考。
4.3 分类指导,分片推广
在再生稻项目区加大推广力度。在中稻单晚稻区引进示范迟熟品种。在交通要道和旅游区示范推广紫云英和油菜、紫云英和肥田萝卜混播种植模式。
4.4 加强绿肥推广技术攻关
引进绿肥新品种,积极研究探索适合将乐县水田耕地种植的绿肥新品种,研究绿肥、观赏兼用或绿肥、经济兼用的新品种。积极研究新技术,加强绿肥推广技术攻关,降低生产成本[3]。
4.5 示范推广,典型带动
积极动员大户、合作社、农场主主动种植。绿肥与粮食产能功能区项目建设相结合,给予种子、管护、肥料等物化补贴,带动全县推广种植。
4.6 加强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的领导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要列入责任考核,要把种植绿肥、改良土壤作为藏粮于土、粮食安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重要举措[4]。把绿肥推广面积与生态县责任考核挂钩起来。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强化对村级农技员的管理,使其成为该村的种植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和管理员。
5 参考文献
[1] 李满娣,蔡文杰,张国斌,等.关于恢复推广种植紫云英绿肥的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增刊1):48-49.
[2] 林新坚,曹卫东,吴一群,等.紫云英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1,28(1):135-140.
[3] 周健,袁国保,耿月明,等.对我国紫云英发展的思考[J].中国种业,2012(12):19-22.
[4] 袁名安,孔向军,祝泽刚,等.苗圃绿肥紫云英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5(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