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贵生+俞祚明+高建民+汪巧生+黄少华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在南京市溧水区进行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麦14、扬麦25、南农0686综合性状好,增产显著,适宜在溧水区推广;苏麦188、镇麦12与对照扬麦20产量相当,品质优,可作后备用种继续使用。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江苏南京;溧水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036-02
小麦是溧水区夏熟生产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开展小麦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是全面实施溧水区小麦增产技术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索适合当地推广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2017年溧水区作物栽培指导站将宁、镇、扬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扬麦25、宁麦14、南农0686、苏麦188、镇麦12等5个品种作为试验品种,以溧水区当家品种扬麦20作对照,按照现代高产栽培技术,在和凤镇金达谷物种植家庭农场进行了比较种植试验[1-3]。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龙头水库圩的金达谷物种植家庭农场种植基地进行。东经119.027 7°,北纬31.477 0°,海拔4 m,地下水位0.8 m,最高地下水位0.6 m,最低地下水位1.2 m,农田基础设施完全配套,排水能力强,一年两熟,典型种植制度为稻麦轮作,常年产量水平15.9 t/hm2,试验田均为土壤重壤、马肝土,含有机质20.4 g/kg、速效磷25.2 mg/kg、速效钾80 mg/kg,肥力等级为3级。
1.2 供试品种
供试小麦品种6个,分别为扬麦25、扬麦20(由南京红太阳种业公司提供)、南农0686(由南京农业大学提供)、宁麦14、苏麦188、镇麦12(由南京溧水兴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扬麦20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4-8],小区面积为667 m2。采用机械匀(条)播。畦面宽2 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并开好环沟。
1.4 试验实施
由于水稻腾茬及雨水原因,延误了播种最佳时机。11月25日上午播种,播种量150 kg/hm2(理想状态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播量90~120 kg/hm2)。机开沟一定要到位,做到三沟配套,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在播后5 d内,用拜宝玛1 200 mL/hm2兑水900 kg/hm2喷雾封闭,基本可保持小麦全生育期无草害。注意施药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施纯N 262.5 kg/hm2、P2O5 60 kg/hm2、K2O 87 kg/hm2。N∶P2O5∶K2O=1.00∶0.23∶0.33。具体施肥方法:基肥施有机肥1 500 kg/hm2、40%配方肥(20-10-10)450 kg/hm2、尿素105 kg/hm2。第1次追肥在1月中旬,施尿素75 kg/hm2。然后根据苗情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追施拔节分蘖肥,施尿素135 kg/hm2+氯化钾45 kg/hm2。在小麦返青期2月27日用春泉矮壮丰675 mL/hm2兑水750 kg/hm2叶面喷雾。
小麦病虫害防治主要做好纹枯病、赤霉病、穗蚜和灰飞虱的防治。重点在3 月下旬,在病菌侵染茎秆之前用药,用6%井冈·蛇床素1.8 kg/hm2或用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225 g/hm2兑水750 kg/hm2噴雾。赤霉病、穗蚜和灰飞虱可以在小麦扬花始盛期,结合小麦后期叶面追肥,用47%多酮1 275 g/hm2+25%吡蚜酮300 g/hm2+氨基酸叶面肥750 g/hm2兑水450~600 kg/hm2喷雾。间隔5~7 d第2次用药,单用杀菌剂。6月3日成熟机械收割。
1.5 小麦生育期气候情况
1.5.1 秋播至越冬期。秋播期间,温度适宜,雨水偏多(溧水区10月降雨量为336.1 mm,雨日为20 d。11月、12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1.4、6.7 ℃,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0.5、0.1 ℃,累计降雨量135.9 mm,较上年同期减少1.2 mm,较前3年均值增加38.5 mm)。播种期间降雨量偏多,雨日较多,导致机械无法下田,部分田块播期推迟,播种质量明显下降导致出苗率降低,长势欠旺。
1.5.2 越冬至返青期。降水偏多,1月上中旬温度适宜,利于苗情转化,1月平均气温为2.9 ℃,与常年相当。月降水量为73.8 mm,较常年同期偏多35%。月日照时数101.4 h,较常年同期偏少20%。土壤墒情总体适宜。2月气温、降水总体情况较好,月平均气温6.3 ℃,较常年偏高1.2 ℃,月降水量16.6 mm,较常年偏少73%,日照时数204.5 h,较常年偏多74%,利于小麦春长春发。
1.5.3 返青期至小麦拔节期(油菜薹期)。3月溧水区平均气温较高,降水偏少,光照充足,小麦生育进程加快,月平均气温10.7 ℃,高于常年1.3 ℃;月降水量29.7 mm,较常年偏少68%。月日照时数163.5 h,多于常年16%。由于此阶段气温回升,而且多晴好天气,有利于小麦转化升级,苗情明显较返青期好转。
1.5.4 小麦抽穗至成熟期。4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日照充足。月平均气温16.9 ℃,较上年高1.4 ℃;月累计降水量180.2 mm,较常年偏多102%。4月日照时数175.3 h,较常年偏多6%。5月平均气温21.9 ℃,较常年同期偏高0.8 ℃。月累计降水量94.3 mm,较常年同期偏少约1成。月日照时数249 h,较常年同期偏多约3成。月内气温偏高,但是未出现高温天气,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小麦灌浆乳熟,千粒重增加。6月1—5日持续晴好天气,适宜夏收工作开展。
2 结果与分析endprint
2.1 穗粒结构
通过5月18日考察,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均为大穗型品种,其中宁麦14、南农0686、镇麦12表现尤为突出。除镇麦12穗数为407.25万穗/hm2,略偏少之外,其余参试品种穗数均在468.0万~570.0万穗/hm2之间,穗数较为合理。千粒重镇麦12较为突出,为42 g,其他几个品种相差不多,均为38 g。总体来说,参试品种中,除镇麦12在以后的生产上要适当增加基本苗以达到理想的穗数之外,其余品种的穗粒结构较为合理。
2.2 产量表现
F检测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对各品种的产量进行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中宁麦14产量最高,平均产量8 058.5 kg/hm2,较对照扬麦20(CK)增产达25.6%,与其他所有参试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居于2、3、4位的分别为南农0868、扬麦25和苏麦188,平均产量分别为7 319.0、7 213.0、6 971.0 kg/hm2,分别较对照扬麦20(CK)增产14.0%、12.4%和8.6%,增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南农0868、扬麦25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镇麦12和对照扬麦20(CK)的平均产量分别为6 555.5、6 418.5 kg/hm2,不存在显著差异,产量相当。
2.3 生育性状与抗病性表现
由于播种期受雨水天气影响,错过适期,均在11月25日播种。收割时间均为6月3日,均为200 d。从表4可以看出,南农0686、扬麦25、扬麦20的株高均为82 cm。镇麦12的株高较为适中,为80 cm。宁麦14和苏麦188表现较为矮健,分别为76、74 cm。在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性表现上,南农0686表现尤为突出,病穗率仅为1%;其次表现有一定抗病性的分别为扬麦25、扬麦20和镇麦12、苏麦188,病穗率分别为4.0%、4.5%、6.0%和9.0%。品种表现较为感病的品种为宁麦14,病穗率达17%。田间小麦赤霉病的病级普遍较低。在对小麦纹枯病的抗病性表现上,品种间的差异不是太大。宁麦14、南农0686和镇麦12 表现较好,病株率分别为6%、7%和9%。扬麦25和苏麦188感病稍重,分别为12%和13%。在对小麦锈病的抗病性表现上,品种间的差异较大,最为感病的品种为苏麦188和宁麦14,病株率分别为67%和65%。中等感病的品种有南农0686,病株率为30%。对锈病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分别是扬麦25、镇麦12 和扬麦20,病株率分别为11%、8%和5%。在穗蚜方面,宁麦14发生率较高,穗蚜率达16%;南农0686最低,为0%;扬麦25、苏麦188、镇麦12和扬麦20分别为5.0%、5.0%、5.0%和2.5%。在抗倒伏性上,尽管在近青期使用了矮壮丰抗倒伏,但在后期仍有部分品种出现小面积的倒伏,总体表现好于全区大面积生产情况。具体表现如下:宁麦14、扬麦25镇麦12、扬麦20没有出现倒伏,抗倒伏能力较强;南农0686出现零星轻微倒伏,抗倒伏能力中等,苏麦188出现零星倒伏,抗倒伏能力较弱。
3 品种综合评价
宁麦14的产量为8 058.5 kg/hm2,较对照扬麦20增产25.65%,居于参试品种的第1位。该品种全生育期200 d。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株高76 cm,抗倒性较强,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饱满。对纹枯病表现发病较轻,对赤霉病、锈病及穗蚜的表现发生较重。该品种值得大力推广。不过要在做好常规的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赤霉病、锈病及穗蚜的防治。
南农0686产量为7 319.0 kg/hm2,较对照扬麦20增产14.0%,居于参试品种的第2位。该品种全生育期200 d。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属大穗型品种。株高82 cm,抗倒伏能力中等,熟相好。穗纺锤形,小穗排列稍稀,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饱满。对赤霉病、纹枯病和穗蚜表现发生较轻,对锈病表现发生中等。该品种值得大力推广。不过要在做好常规的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锈病防治及抗倒伏工作。
扬麦25产量为7 213.0 kg/hm2,较对照扬麦20增产12.4%,居于参试品种的第3位。该品种全生育期200 d。分蘖力强,株型稍松散,叶上举。株高82 cm,抗倒伏能力较强,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饱满。对赤霉病、锈病表现发病较轻,对纹枯病表现发生较重,对穗蚜的表现发生中等。该品种值得大力推广。不过要在做好常规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纹枯病及穗蚜的防治。
苏麦188产量为6 971.0 kg/hm2,较对照扬麦20增产8.6%,居于参试品种的第4位。该品种全生育期200 d。分蘖力强,生长旺盛。株高74 cm,抗倒伏能力较弱。株型较为紧凑,叶上举。穗形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较饱满。对赤霉病、穗蚜表现发病中等,对锈病纹枯病表现发生较重。该品种值得推广。不过要在做好常规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特别要做好纹枯病及穗蚜、锈病、纹枯病的防治。
镇麦12产量为6 555.5 kg/hm2,较对照扬麦20增产2.1%,居于参试品种的第5位。该品种全生育期200 d。分蘖力偏弱,株型偏松散。株高80 cm,抗倒性较强,熟相好。穗大,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饱满。对赤霉病、锈病表现发病较轻,对纹枯病和穗蚜的表现发生中等。该品种值得大力推广。不过要在做好常规的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纹枯病和穗蚜的防治。
扬麦20产量为6 418.5 kg/hm2,在此次品种大区品比试验中产量最低。该品种全生育期200 d。分蘖力中等,株型稍松散,叶上举。株高82 cm,抗倒伏能力较强,熟相好。穗大粒多,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软质。对赤霉病、锈病穗蚜和表现发病较轻,对纹枯病表现发生中等。该品种是溧水区近年小麦生产的当家品种之一,建议可以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吴子健.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80-81.
[2] 王艳,邵俊杰.2013年夏熟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J].农民致富之友,2013(24):114.
[3] 杜桂林,侯海鹏,董家行,等.2014—2015年天津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天津农林科技,2016(3):6-8.
[4] 王兴.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农技服务,2016,33(15):13-14.
[5] 张海燕,陆桂清,陈莉,等.江苏沿江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08(12):29-31.
[6] 韩媛芬.西安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种业,2011(8):56-57.
[7] 韓媛芬,李明毅,张爱玲,等.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及示范[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6):79-82.
[8] 傅豪,李志辉,郭松景.河南省近期小麦新品种(系)抗病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6(5):56-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