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秀成++邱献锟++赵剑峰+赵基洪+赵卫东+岳杨
摘要 通育267水稻新品种于2017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通育267中晚熟,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偏半弯曲穗型,谷粒椭圆,无芒,千粒重25.0 g,灌浆速度快、籽粒转色快。阐述了通育267的选育过程,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通育267;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吉林省水稻按照中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分为4个熟期组,其中中晚熟、晚熟品种在吉林省种植面积最大,约占70%,每年审定的品种也以中晚熟和晚熟最多[1]。通育267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水稻新品種,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15—2016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275.6 kg/hm2,较对照品种通35增产6.5%。稻瘟病表现苗瘟中感,叶瘟中感,穗瘟中抗。纹枯病表现中抗(MR)。2018年即将在吉林省中晚熟、晚熟地区推广种植。在栽培上,应稀播育壮秧,播量150 g/m2,行株距30 cm×15~20 cm,每穴3~4株苗。氮、磷、钾配方施肥,水分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为了更好地宣传与推广种植该品种,现将其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育过程
2004年夏,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通育316为母本,以01-125为父本进行单交,2005年用自选材料9405(是通育313与野生植物马唐利用复态导入法授粉远缘杂交第8代材料)为母本进行复交。F1~F6(2006—2011年)杂交后代出现分离,系谱法和田间鉴定选择;F7~F8(2012—2013年)选育出优良稳定株系,进行米质分析、田间抗性鉴定、产比、病圃鉴定试验。2013年品系代号为通育13-9213。2017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审定名称通育267,审定编号为吉审稻20170028。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通育267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41 d,需≥10 ℃积温2 850 ℃左右。适宜吉林省松原、四平、长春、通化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2.2 农艺性状
株型适中,株高115.1 cm,剑叶上举,茎叶绿色,分蘖力强,有效穗数352.5万穗/hm2。谷粒椭圆,颖及颖尖黄色,无芒,千粒重25.0 g。穗长18.9 cm,平均穗粒数139.0粒,偏半弯曲穗型,结实率86.7%。该品种生育后期灌浆速度快、籽粒转色快、叶片持绿时间长、不早衰。
2.3 抗病性
2014—2016年连续3年鉴定结果表明,对苗瘟表现中感(MS),叶瘟表现中感(MS),穗瘟表现中抗(MR)。
2.4 米质
依据农业部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整精米率72.2%,粒长5.1 mm,糙米率85.2%,精米率76.7%,长宽比1.9,垩白率24%,垩白度5.2%,胶稠度50 mm,直链淀粉含量16.0%,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米质符合等外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
3 产量表现
2015—2016年2年区域试验以及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 275.6、9 307.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通35增产6.5%、7.8%。
4 栽培技术
4.1 播种育苗
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1~2 d放水浸透床面,精细整地,达到泥烂、面平。稀播育壮秧,播种量150 g/m2。壮苗标准是秧龄35~45 d,主茎叶片5~7片,叶直不披、叶色绿中透黄。
4.2 合理插植
一般于5月中旬插秧[2]。插植株行距为(15~20)cm×30 cm,每穴插3~4株苗[3]。
4.3 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采用分蘖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4-6]。采取氮、磷、钾配方施肥,施纯N 150 kg/hm2、P2O5 100 kg/hm2、K2O 130 kg/hm2。氮肥按底肥∶蘖肥∶补肥∶穗肥=4∶3∶2∶1的比例分期施用[7],磷肥全部作底肥,钾肥 60%作底肥、40%作穗肥[8]。
4.4 病虫草害防治
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9-10]。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11-12]。水稻播种后,当种子露白时或立针期,用30%扫弗特乳油1 500 mL/hm2兑水喷雾,封闭床面进行杂草防除[13-14]。
5 参考文献
[1] 赵剑峰,赵基洪,孙桂杰,等.水稻新品种通育255选育报告[J].北方水稻,2013(3):60-61.
[2] 刘晓静,潘存红,周长海,等.早熟晚粳稻扬粳28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6(12):136-137.
[3] 王才林,陈涛,赵庆勇,等.优质高产粳稻“南粳9212”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6(6):118-120.
[4] 潘存红,李爱宏,余玲,等.优质迟熟中粳新品种扬粳805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5(3):53-55.
[5] 曾德财,陈德清,郑乐华,等.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银丰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17(5):43-44.
[6] 季一胜,杨飞,吴晓鹏,等.沿江稻—麦两熟模式下水稻机械化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17-18.
[7] 成纾寒,姜晓东,王德安,等.迟熟中粳稻苏稻5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5(9):101-102.
[8] 朱镇,赵凌,赵庆勇,等.优质高产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南粳52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5(7):77-79.
[9] 郑文凯,邓正春,吴仁明,等.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徽两优6号标准化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2016(7):814-815.
[10] 杨桂梅,程晓秋.水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2016(4):30.
[11] 王红叶.寒地水稻高产高效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12] 李刚华.特高产水稻产量形成机理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13] 程加来,孙建民,王杰,等.水稻抛秧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251.
[14] 王咸友.水稻抛秧田杂草药剂防除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20):87-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