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璇
美国大学2018年的申请已于去年年底结束,各大学的招生官在这个冬天忙着从海量的申请者中选出适合本校的学生。这种筛选到底是怎样进行的?有什么标准?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走进大学的录取团队,披露了招生官挑选学生的过程。
“这个学生学业还算扎实,但成绩并不出众;选修了几门难度大的大学预修课,但数量不够多,成绩嘛,确实是低了点”,乔治·华盛顿大学招生官弗赖塔格一边翻着一名高中生的申请材料,一边和同事讨论。“不过,和他周围的同学相比,这个学生还算比较优秀:申请书写得不错,课外活动中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家里人还和咱学校有点关系”,弗赖塔格继续说,“录取还是不录取,我觉得都行”。弗赖塔格花了几分钟和同事研究后,做出的结论是——候补。
每名招生官每天要看30到40份申请材料,因此第一轮筛选几乎是程式化的。杰出、行动派、改革派、必修课成绩大部分是A、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所申请大学有了解——如果学生的申请资料能体现出这些特点,那么他们进入下一轮筛选的可能性就很大。成绩平平、大学预修课选的少、个人故事没特色、对所申请大学知之甚少——如果学生的申请资料给招生官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基本上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弗赖塔格所选择学生的SAT分数在2000分左右,此外,还要参考学生的学年成绩,包括核心课程的成绩,如英语、数学、科学、外语等,还有非核心课程,如体育和戏剧,同时还包括大学预修课程的成绩,最后要看看这个学生核心课程得了多少A和B。
招生官考察完学生的硬实力后,会重点考察软实力,看看他们是否有领导力、冒险精神、好奇心,是否对他人有同情心,是否有故事等。
乔治·华盛顿大学会要求学生阐述为何会选择他们学校。弗赖塔格称,一些学生在写申请书时文不对题,把“为什么选择华盛顿大学”写成“为什么选择华盛顿特区”。有个女生在文章中提到来过大学,这就给她加了分,因为这说明她对所申请大学的兴趣是真实的。一名女生在申请书中写自己“有领导力”,并在句子后面加了4个感叹号,这让招生官觉得她很勇敢,是块“华盛顿大学的料”。还有学生在申请书中写了100遍“黑人的命也是命”,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文章吸引了招生官的眼球,让他顺利拿到offer。
通过前两轮筛选后,有的学生还需要参加面试。每个学校的面试团队规模大小不一,人员构成各异,有的甚至包括大学生和校工。以乔治·华盛顿大学为例,他们的面试团队一般有3个人,一个人负责记录,其他两个人负责提问。面试结束后,招生官们会开会讨论,综合学生的个性和成绩,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做最终决定。诸如种族、民族、是不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之前是否有工作等,都是招生官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