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探讨

2018-01-08 04:27张冬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卧床住院

张冬梅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 钦州 535099)

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探讨

张冬梅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 钦州 53509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试验。依照随机序贯法将其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运用五级法展开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模式予以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情况、概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16%。可见治疗组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五级法进行心脏康复护理的早期活动,能够缩短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并有效减少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可以继续推广。

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心脏康复护理

临床中急性心肌梗塞使接触较为普遍的心脑血管病症,患者通常会伴随有血压较低、心律失常等情况[1]。患者在发病期间不仅伴随有加大的心理压力,还要承受一定的病痛折磨。针对患者治疗期间可能产生的焦虑等消极情绪,可以通过科学的护理调节,促使患者能够更快康复。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探究,并将探究过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保证是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的条件下展开、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签署过知情同意书。依照随机序贯法将其分成两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45.7±5.6)岁;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3~85岁,平均年龄(47.2±5.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心肌梗塞护理模式,患者在第一周应卧床休息,保证环境的绝对安静。患者在第二周可适当开展小幅度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但患者若是在治疗中伴随有心力衰竭或是高血压病症,则需要继续卧床休息半个月,并在休息后进行相应活动。

治疗组患者采取五级法进行早期活动,将患者早期的活动等级分为A、B、C、D、E五层。A级:患者在心肌梗塞出现后的1~2天,需要保证绝对的休息,B级:患者出现心肌梗塞后3~4天,可以适当摇高床头32°~46°[2]。C级:在患者心肌梗塞出现后的5~6天,可以摇高床头至60°,由患者自行饮食进餐[3]。D级:患者在出现心肌梗塞后的7~8天,可以试着下床,并在协助下在床边进行大小便。E级:患者在心肌梗塞后的9~10天,可以在引导下适当进行床边范围的活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及概率,并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展开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16%。可见治疗组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属于冠状动脉的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肌坏死。患者在临床中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心律失常、休克以及胸骨后的压榨疼痛等。依照有关研究表明,过去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在第一个月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但这种治疗方式实际上是十分不正确的[4]。患者在长期卧床的环境下可能会出现栓塞及血栓,同时对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生理感受都会造成一定负担。因此,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适当改善,通过科学的锻炼及活动较为必要。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展开五级法的心脏康复早期活动,使患者冠状动脉得到良好扩张,促使心肌供血量增加,减缓动脉压及心律。

研究表明,针对心肌梗塞患者一律实施卧床四周的治疗方法,是十分不必要且不合适的[5]。对照组患者在进行绝对的卧床治疗后,其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情况反而高于治疗组。这证明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科学运用五级法实现心脏康复治疗,能够促使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得到缓解。此外,患者心肌功能的受损度、心电不稳定性、心肌坏死缺血都会造成患者出现意外的并发症状。所以应及时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通过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监测、心电监护、血清酶学等,对患者潜在的风险并发症予以治疗。在早期心脏康复的治疗阶段,若是患者出现以下集中情况,应及时停止或者减缓康复活动的速度:①患者心率增加速度大于120次/min。②患者活动中发生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或是心绞痛情况。③患者的心电图检测观察到ST段的显著变化[6]。

上述研究结果证明,对于手术中没有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早期的安全活动是可行性较强的。患者在术后3~4天可自行在床上进餐,在术后5~6天可以在床边排泄。至患者能够发展到床边活动的E级时基本需要12天左右的时间,因此患者在康复状态良好的情况下14天左右及能够出院。若是患者存在些微的并发症情况,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病情轻重,对活动的时间项目安排以及频率予以调整,减缓活动的进程及活动量。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在绝对卧床休息的情况下,会加重自身的心脏负担及精神负担,并不利于患者早期的康复与治疗[7]。总而言之,应用五级法的心脏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缩小经济负担及住院时间。通过活动帮助患者体力更快恢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蔡泽坤,徐 琳,马 骏,等.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4):391-395.

[2] 陶香君,吴 瑛,张 艳.心内科护士主动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康复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35-39.

[3] 许 红,吕春苗,叶莉芬.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生存质量和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17(1):75-77.

[4] 刘 华,刘遂心,LiuHua,等.住院期康复治疗对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4):287-291.

[5] 耿文真,丁 梅,石 娟.早期渐进式综合性康复干预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6,36(6):1359-1361.

[6] 张晓英.早期康复训练与延迟活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能力恢复中的差异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33-135.

[7] 简翔晴,张丽娟,彭利敏.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22):157-158.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50.61.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卧床住院
妈妈住院了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