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晨钰
石黑一雄:获诺奖,出人意料又实至名归
□ 毛晨钰
10月5日,接了一个电话后,石黑一雄觉得“一切都乱了”。
明明前一秒,没有洗澡洗头的他还窝在电脑前给朋友写邮件。挂上电话那一刻,这个一向低调的日裔作家有了新身份: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这个身份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料。在诺贝尔文学奖结果揭晓前不到一个月,就有博彩公司公布了赔率排行榜。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石黑一雄”的名字被远远甩在五六十名的位置。原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说:“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过他。”
半小时后,他位于伦敦郊区的家门口就被媒体占领。屋里是响个不停的电话,门外是排着长队等待采访他的记者。他生活的这个街区一过11点就安静得如同“鬼船”。此刻,电话铃声混杂着不同口音的交谈,像是浪头拍在船身上,嗡嗡作响。
“我还以为是个骗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石黑一雄这样说道。是的,就连他本人都没有想
到这个结果。当时他的经纪人也在收看现场直播,“但他们没指望我拿奖,纯粹只是想知道谁获奖了。”
记者的长枪短炮无限凑近石黑一雄,试图将这个日裔英国籍作家的一切拍成特写。石黑一雄显然被这次的大阵仗吓到了,把拿诺贝尔文学奖戏称为“一个被吓到的惊喜”。他上一次被如此广泛关注还是在大约30年前。
1989年,石黑一雄凭借小说《长日留痕》获得了英国“布克奖”。这个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一般在每年10月中旬公布。不仅颁奖时间与诺贝尔文学奖相近,“布克奖”在文学圈的影响力也几乎与之相当。
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冯涛第一次关注到“石黑一雄”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本书,他认为,这是“一位管家讲述的大英帝国盛衰史”。这本书之所以轰动,是因为题材是英国特有的管家文化,而作者却是一个日本人。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在日本长崎,因为父亲工作变动,不到6岁的他就跟着全家搬到英国伦敦。离开的时候,他的书包里还装着日语课本,因为父母亲预计两年后就会回日本。但归期拖了一年又一年,等到石黑一雄再次回到日本已经是30年后的事情了。
为了写《长日留痕》,石黑一雄“扫荡”了当地的二手书店,搜罗了很多有关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外交政策和政治的书、小册子、论文和英国管家们写的书。他取消一切日程安排,不查看也不回复任何信件,绝不靠近电话一步。每周一到周六的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半,“除了写作我什么都不干”。四周后,他基本完成了这部小说。
《长日留痕》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在英国的销量达到了百万册,石黑一雄也因此和英国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萨曼·拉什迪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在冯涛的回忆中,石黑一雄拿下布克奖是相当轰动的事。当时,他还是外国文学专业的学生。他立刻就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了原版书看,一读就一发不可收拾。在这部作品中,他感受到了一股“静水深流”的力量,让他觉得冲突最大的是男管家和女管家之间的感情。“他们之间明明有好几次可以表白的机会,但都阴差阳错地错过了”。对他来说,这种“想爱却不敢直视对方”的情感微妙而复杂,“用遗憾来形容这种情感太过简单了,牵涉其中的是人的自我欺骗”。
但这本小说却没有在中国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至今,尽管《长日留痕》在豆瓣上获得了8.4分,但打分评价的读者不超过一千人。在评论中,读者大多留下了“克制的情感”这种评论,也有不少人的评价是“冗长”“平淡”。作家蒋方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也读过他的《长日留痕》,觉得相对于其他两位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的写作“并没有那么惊艳”。
对于这个评价,冯涛不以为然,但他也承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便是在他的同学之间,知道“石黑一雄”的人也不是很多。在他看来,石黑一雄始终只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比较活跃”。喜欢石黑一雄的人要跨过几道坎,首先要关注外国文学。在这个大范畴里,有太多情节更刺激、故事更好看的类型文学来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比如侦探小说、奇幻小说、吸血鬼小说等。最终,能耐下心来看石黑一雄作品的人少之又少。“当时十个人里面能有一两个人知道他已经很好了。”冯涛说。
事实与冯涛估计的差不多。1987年,《译林》杂志最先在国内介绍了石黑一雄的两部小说。截至2014年7月初,国内只出版了一部专门研究石黑一雄的专著,相关博硕论文仅有34篇。
在中国乏人问津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石黑一雄也处在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中。
要让一个小众作家快速被大众了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它改编成影视作品。比如这次被认为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种子选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如果不是因为作品《使女的故事》被改编成了今年口碑爆棚的同名美剧,很难让人注意到这位加拿大女作家。冯涛说:“想要让这些文学火起来,依靠的恰恰不是文学本身”。
布克奖向来被认为是IP集中营,历年的获奖作品中有三分之一都被改编为电影,《长日留痕》就是其中之一。1993年,以拍摄“英伦风格”电影而闻名的导演詹姆斯·伊沃里执导,主演是安东尼·霍普金斯和艾玛·汤普森。此时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已经凭借《沉默的羔羊》获得了一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小金人。
这部电影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了包括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8项提名。有不少观众看过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有7500多人为它打分。但因为距离小说出版有些年头,再加上经过改编,许多人压根儿不知道原来剧本来自石黑一雄的作品。
在日本,石黑一雄的关注度也并不如料想中那么高。事实上,跟其他国家的媒体相比,日本媒体普遍对诺贝尔奖不太关心。在诺贝尔奖结果公布的第二天,五家日本全国性报纸中只有两家把这条消息当作头版头条,其中《朝日新闻》给石黑一雄的介绍是:长崎出身的日裔英国人。
2016年,日本TBS电视台曾将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翻拍成电视剧,由当红演员绫濑遥主演。为了更好塑造角色,绫濑遥甚至专门飞到伦敦和石黑一雄进行了4个小时的对谈,了解角色创作的缘由。
但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多年的陪跑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却曾高度评价石黑一雄,他读过石黑一雄的每一部出版作品,这本《别让我走》是“近半世纪的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本”,因为它讲述了一个“悲伤且富有预见性的故事”。
只是,村上春树最爱的故事却并没能得到大多数日本观众的认可。2016年1月开播的日剧《别让我走》高开低走。在这一年冬季日剧收视率排行中,《别让我走》平均收视率为6.81%,当季最热门日剧的平均收视率达到了14.57%。剧中所探讨的“克隆人”主题过于压抑,人物关系非常扭曲,很难让人看下去。
虽然这部剧让石黑一雄获得了一部分人的关注,但对于大多数日本读者而言,他仍是个陌生作家。他们在推特上提问:“石黑一雄是谁?”因为在日本,石黑一雄的名字一直以片假名表达,这种文字体系在日本通常被用来表达一时找不到好翻译的英文词汇,所以人们一度以为是哪个不为人知的外国作家。
2006年,译林出版社综合编辑部主任王理行负责将《别让我走》编辑出版,这是译林出版社推出的第三部石黑一雄作品。
译林出版社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翻译石黑一雄作品的出版社。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王理行说,这意味着中国出版社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再也不能“看上哪本就出哪本了”。考虑到要额外支出一笔购买版权的外汇,很多出版社都不干了,索性放弃外国文学这块领域。就是在这个时候,译林出版社抢先买下了大量外国作家的作品版权,包括后来的超级畅销书《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提到石黑一雄时,王理行说的最多的词就是“不太高”。这是一个名气“不太高”的作家,当时“别说知道石黑一雄的人有多少,国内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也没那么多”。上世纪90年代,他们用一个“肯定不太高”的价格买下了石黑一雄两部作品的版权,每部最多两三千美元。从2002年开始,译林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石黑一雄的小说《上海孤儿》和《长日留痕》。这两本书的首印都“不会太高”,每本5000册左右,销量自然也“不太高”,算是外国文学中销量一般的作品,但也不至于让人失望,“五六千册花个几年时间也能卖掉”。
但在这些年中,冯涛始终都在关注石黑一雄。2000年,他进入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起意要出版石黑一雄的作品,而此时石黑一雄的版权还在译林出版社。不久后,石黑一雄的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在英国出版。冯涛第一时间联系了版权代理公司,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拿下这部作品,并以此为突破,顺带收入其他3部小说的版权。在冯涛的印象中,这些作品一直都“卖得不好不坏”,首印量最高的不过一万册,其他都在七八千册左右,但“就是冲着他的文学成就,也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没有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是译林出版社。2015年,由于诸多客观原因,译林出版社与石黑一雄版权合约到期后不再续约,译文出版社顺势接手。就在今年国庆假期之前,他们刚刚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的版权交接流程。
北京时间10月5日晚上7点,瑞典学院发言人宣布石黑一雄获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无异于一颗原子弹。不只是普通读者,就连很多文学评论家都深感出乎意料。
王理行认为,普通读者也许就是想看个好看的故事,但这绝非石黑一雄的追求。他想要达到的是形成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关注人类普遍性话题,真正推动文学向前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石黑一雄在获奖前只活跃在小圈子中。正如瑞典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
在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仅一天后,石黑一雄作品销量便开始暴增,很多网购平台在他的每一本作品书名后都缀上了一串特别说明: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点开书目链接,显示的全是“预售”字样。
石黑一雄终于火了。冯涛说,这个地球上最大的文学奖让石黑一雄的小说销量“至少达到十万册”。为此,译文出版社提前结束国庆假期,加印43万册石黑一雄作品,以便10月底前读者都能买到。明年三四月份,他们还将推出另外3部新译的石黑一雄小说。
(摘自《读报参考》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