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扬
★【城市名片】
青岛,海滨丘陵城市,中国帆船之都。“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青岛有“中国品牌之都”称号,诞生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新华锦、青建等一批企业和品牌。
★【建筑美学】
青岛,中国北方最年轻的滨海城市之一,建城史不过百余年。清末民初,在西方殖民者的强势影响下,青岛跃升为经济文化中心。时至今日,青岛不但是北方经济最强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城市之一,许多人提到青岛,都会有一种好感与向往。
青岛城市美学的第一次建立
青岛的建城史,可谓一部浓缩的城市美学史。
青岛北依大泽山脉,南滨黄海,中间为胶莱盆地,陆海相接之处,崂山、大小珠山、铁橛山等接连耸立,拱卫胶州湾。加之海岸线曲折、湾岬交错,使得青岛天生就是极具经济、军事价值的良港。
1892年,为巩固海防,清廷派兵驻防青岛,修建总兵衙门、炮台、栈桥,街道以及商铺也随之出现,青岛作为一个萌芽城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真正发掘青岛潜力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曾在中国实地考察数年,极力向德国政府提议占领青岛:“此地可以建设一个伸展到华北的铁路网……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胶州湾不可。”
1897年11月14日,德国占领青岛。殖民者没有急于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是首先开展土地勘察测量,在完成城市规划之后,建设才全面展开。
整个城市行政中心围绕着总督府展开。总督府建在观海山的半山腰处,为保障建筑质量,殖民政府从德国聘请建筑设计师、专业技术工人,本地无法生产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直接从德国运来,总督本人下班后亲临工地视察。还通过立法做了详细的规定,比如房屋高度、相邻建筑的间距等。其中一项规定——建筑外形不能重复,直接导致各种风格、样式的建筑纷纷在青岛落地。
德国人重视城市绿化,设立了“林务署”,引入法国梧桐、槐树、银杏等,配合红色屋顶,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加之青岛市区的山地丘陵,建筑往往顺坡就势,高低错落,构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效果。
青岛成为了一座个性鲜明的城市。德国人的城市建设,奠定了青岛基本的城市格局和风貌。
德国人治理青岛17年后,一战爆发。日本趁机对德宣战、取而代之。日本人对青岛的经营,更多着眼于急功近利地扩张与掠夺,这一时期建筑质量也明显下降,风貌大为倒退。
青岛城市美学的第二次提升
一战结束,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但此后数年军阀混战,乱局之中,青岛的城市建设也是一落千丈。
直到1931年,驻防青岛的海军将领沈鸿烈被任命为青岛市长。青岛逐渐远离战火,局势稳定,再次开始了城市建设,且完全由中国人主导。
首先,青岛市政府深化了关于城市建筑的法规,设立市区工程设计委员会,着力提升建筑质量,甚至还包括一个建筑审美委员会,对于不符合青岛风貌的建筑一律禁止,对优秀的设计则予以獎励。著名的八大关别墅群,便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
其次,政府通过绿化以及一些特别的设计,使得青岛城区的许多道路都颇具韵味。
最后,中国人治下的青岛市政府,更加注重对城乡区域的平衡发展,以及对城市边缘贫民区的改造,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1935年,成就颇丰的青岛市政府,出台了第一部中国人制定的青岛城市规划,其中甚至包括一条从青岛经新疆直通欧洲的铁路,其雄心壮志,溢于纸面。然而规划未及实施,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便让青岛的发展再次停滞。
青岛城市美学的第三次升级
抗战结束后,青岛历经内战、建国初期的曲折探索,一些建筑风貌遭到破坏,城市风格大变。真正的改变发生在近些年,人类可以填海造地、削山填谷,对自然地理条件的改造能力极速增加,青岛的城市风貌完全跳出之前的发展脉络,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出现,不再是红瓦绿树、疏落有致,而是高楼林立、紧凑致密。
与其他高楼林立的城市大不相同的是,青岛的特色依然相当突出,它的海湾曲线极为优美,大湾小湾依次出现、连绵不绝,城市建筑群与大海交融穿插,滨海建筑布局从低到高,层次分明。密集的高楼建筑群,还会被突兀的山峰打破,使得青岛在钢筋水泥之中,依然保持些许山野气息。新城市快速崛起之时,极具特色的老城也并未因此消亡,它们互相冲突、互相融合。
(图文资料参考《星球研究所》)
★【城市美文】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先后聚集了众多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光耀岛城,当时寓居青岛的文人墨客如过江之鲫,从蔡元培、童第周、沈从文、梁实秋、巴金,到闻一多、郁达夫、老舍、王统照,无不对青岛推崇备至。广东人康有为的评价则最为经典:“绿树青山,不寒不暑,碧海蓝天,可舟可车,中国第一”。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建校,聘沈从文为中文系讲师,沈从文曾写道:“房屋刚粉刷过,楼前花园里花木尚未载好,只在甬道旁有三四丛珍珠梅,剪成蘑菇形树顶,开放出一缕缕细碎的花朵,增加了院中清韵风光。”来到青岛,名人故居也成为青岛的一条独特风景线。
五月的青岛(节选)
◎老舍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儿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作“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地走,燕低低地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綠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将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忆青岛(节选)
◎梁实秋
青岛好吃的东西很多。牛肉最好,销行国内外。德国人佛劳塞尔在中山路开一餐馆,所制牛排我认为是国内第一。厚厚大大的一块牛排,煎得外焦里嫩,切开之后里面微有血丝。牛排上面覆以一枚嫩嫩的荷包蛋,外加几根炸番薯。这样的一分牛排,要两元钱,佐以生啤酒一大杯,依稀可以领略樊哙饮酒切肉之豪兴。内行人说,食牛肉要在星期三四,因为周末屠宰,牛肉筋脉尚生硬,冷藏数日则软硬恰到好处。佛劳塞尔店主善饮,我在一餐之间看他在酒桶之前走来走去,每经酒桶即取饮一杯,不下七八杯之数,无怪他大腹便便,如酒桶然。这是五十年前旧话,如今这个餐馆原址闻已变成邮局,佛劳塞尔如果尚在人间当在百龄以上。
青岛的海鲜也很齐备。像蚶、蛤、牡蛎、虾、蟹以及各种鱼类应有尽有。西施舌不但味鲜,名字也起得妙,不过一定要不惜工本,除去不大雅观的部分,专取其洁白细嫩的一块小肉,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否则就近于唐突西施了。以清汤氽煮为上,不宜油煎爆炒。顺兴楼最善烹制此味,远在闽浙一带的餐馆以上。我曾在大雅沟菜市场以六元市得鲥鱼一尾,长二尺半有奇,小口细鳞,似才出水不久,归而斩成几段,阖家饱食数餐,其味之腴美,从未曾有。菜蔬方面隽品亦多。蒲菜是自古以来的美味,《诗经》所说“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蒲的嫩芽极细致清脆。青岛的蒲菜好像特别粗壮,以做羹汤最为爽口。再就是附近潍县的大葱,粗壮如甘蔗,细嫩多汁。一日,有客从远道来,止于寒舍,惟索烙饼大葱,他非所欲。乃如命以大葱进,切成段段,如甘蔗状,堆满大大一盘。客食之尽,谓乃平生未有之满足。青岛一带的白菜远销上海,短粗肥壮而质地细嫩。一般人称之为山东白菜。古人所称道的“春韭秋菘”,菘就是这大白菜。白菜各地皆有,种类不一,以山东白菜为最佳。
★【小编印象】
青岛,拥有亮丽的城市色彩,盛夏八月来到这里,也不觉得很热,再加上清新的海风吹来好心情——这样一座城市,你会很容易就爱上她。
海滨城市,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海产丰富,实在是旅游的好地方,海浪、沙滩,来到这里会觉得和大自然亲近了许多。来到海边,尽情地享受着轻风和细浪,孩子们在海滩上快活地游玩嬉戏,大人们也追逐着海浪,或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人的心情似乎都被海风吹得敞亮了,吹完海风,再到啤酒屋里吃着蛤喇喝着啤酒,真是美好的体验。
还可以去街上逛逛,各式各样的德式建筑,不规则的街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阳光灿烂,走在哪里,都能发现美景。建筑遗存是不同文明碰撞与融合所产生的火花,感受历史,也感受人类文明迸发的璀璨光华。
青岛,一个曾经的小渔村,历经百年的沧桑,形成了这独一无二的城市魅力。来青岛亲身感受湿润的海风,走一走那分不清东西南北的连绵起伏的街巷,品一口新鲜的海产、香甜的啤酒,总能激起无名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