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叶芬
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是课程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现代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然而,当前的教育模式在运行中,应试教育浓墨重彩:作业训练多,学生负担重,教师压力大……不少教师为求分数,将教学囿于斗室之内,学生以做作业为主,视野十分狭窄,效果也堪称平平。反思悟道:教师必须理智教学,更新观念,明确作业是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拿语文为例,教师应从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发展性入手,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落实教学的高效。
一、“趣”味入手,事半功倍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①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在家每天坚持练習几分钟的朗读。这种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把事情做好的良好品质。②画画作业。学习写景课文时采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充分发展了学生想象设计的能力和绘画的能力。③手工作业。动手做小制作和小实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还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科学性较强的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时,我让同学们回去做他们自己的第一个听诊器,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做得相当出色。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动手能力。④想象作业。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注重与课文相应的想象写话练习,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学习《小露珠》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小露珠就要消失了,她为什么还笑盈盈的呢?大伙儿与小露珠会怎样告别呢?让学生想象说话。这样的想象作业,有常做常新之感,所以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都非常高。⑤表演作业。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这样,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如教学《三袋麦子》《景阳冈》等课文都可采用表演形式,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层”次彰显,异曲同工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他所知道的东西犹感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最有效。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如在教完《庐山云雾》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默写词语;背诵课文;收集写庐山的文章或庐山的风景画;查找并背诵古人写庐山的诗;仿写一篇写景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选其中的二至三项来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前两项作业课文没上完他们便已完成,他们就把时间花在查找、背诵、仿写上,在积累练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践”行得当,面面俱到
陈至立部长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实践型作业就是旨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或口头式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同学甚至学生本人拟订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来完成的。作业可以以“练习”“思考”“观察”“调查”“探究”“小实验”“做一做”等不同的形式出现。我在教学《夏天》一课时,设计了如下作业。①爱看书的你,不妨阅读一篇有关夏天的小短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②爱习作的你,不妨写写你对夏天的感受。③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夏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象。④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一首夏天的歌。⑤爱科学的你,不妨去查查资料,了解雷雨是怎样形成的。⑥爱与人交往的你,不妨和同学辩论“夏天好不好”的话题。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有关的文学、生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走进社会。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观体验,不仅让他们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还得到了大量难忘的体验。
四、“延”外之意,源远流长
学生由课文的一点知识,去感知一大片知识,这种触类旁通的学习,会让学生一生受用。因此,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发展性的作业,这将会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
(一)扩展阅读
新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阅读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第二课堂。一篇课文仅仅是阅读的开始,教师可以从横向纵向指导学生阅读。如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景阳冈》《猴王出世》这组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阅读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更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有关四大名著的读书交流会或其他主题活动。我们在学习完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可以读读她的《呼兰河传》,这样,学生阅读的意义是不是更大呢?
(二)创造课文
学完一课后,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续写、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等练笔活动。这不仅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
总之,教师应设计“理智”的作业形式,使学生的视野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让他们在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发展性的作业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