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文本细读的理论主张源于英美新批评派,盛行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而今,文本细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文本研习方法,在读者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多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材中孙犁的一篇散文《鞋的故事》展开解读,以说明细读文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细读语词
仔细揣摩这篇文章的语词,我们会发现一些以往不曾注意的东西。下面例举几处加以说明。
1.文本第五小节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城市姑娘,虽然漂亮,我对她们终是格格不入。”这里“终”可以理解为“最终”或者“终究”,也可理解为“始终”。笔者认为这里理解为“始终”要更好一些。如果理解为“最终”或“终究”的话,表明作者主观上是想融入到城市中去的,只是出于某种原因未能融入进去。而“始终”表明作者作为从乡下进城的一员,自始至终都清醒地意识到城乡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这种解读与后面的“格格不入”一词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也符合孙犁一贯的乡土思想观念。
2.文本第三十五小节结尾说:“做了来就很不容易了。我默默地把鞋收好,放到柜子里,和第一双放在一起。”这里“默默”一词也颇值得玩味。初读,“默默”指的是作者对鞋的做工相对粗糙的理解,细读之下,理解的背后还有无奈、失落的意味。作者意识到乡土文化中一些让他眷念的东西的逝去是不可避免的,他无可奈何,只好把这种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3.文末说:“那里大自然的风光,女孩子们的淳朴美丽的素质,也许是永存的吧。”这里“也许”一词意味深长。“也许”既表达一种希望乡土文化中那些美好的东西能够永存的希冀;也表达一种隐忧,对这些美的东西能否永存的担心;同时也表达我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的过程中一些乡土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渐渐式微的反思。我们知道,孙犁是一位追求“单纯情调”的作家,所以其作品往往刻意隐藏或删去一些丑陋的事物,呈现出诗意。但只要细读文本,咬文嚼字,反复玩味,我们就能品味到“单纯情调”背后的复杂情调。
二、 细读意象
“鞋”无疑是文本中极为重要的意象,对这个意象的理解关乎对文章意蕴的理解。“鞋”首先是传统乡土文化的象征。这种“鞋”一般由家里人手工制作,寄寓着浓浓的深情,是亲朋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文中这种“家做鞋”的渐渐消逝也隐喻着传统乡土文化的式微。其次,处于城市中的“我”始终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鞋,则隐喻着城乡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小书绫第一次做的鞋十分精致却小了一点,第二次做的鞋很松快,表面上“我很满意”,然而最后“我”还是默默地把鞋收了起来,這就意味着“鞋”依然不那么称心如意。这跟作者的生活处境息息相关。作者虽身处城市当中,却眷念着传统乡土的生活方式,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文中正是通过不合脚的 “鞋”这个意象表现出来的。同时,“鞋”的不合脚也可以理解为对时代的反思。文中作者对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同时也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些传统文化层面的传承,以至于像“家做鞋”这样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东西在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被遗忘甚至抛弃。这也是作者在文末表现出隐忧的原因所在。最后,“鞋”这个意象从谐音、双关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和谐”的象征。文本在显性层面更多地表现了“和谐”的一面,如人物的美好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但细读文本,也会发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鞋”的不合脚就可以看作 “不和谐”的一面。当然,这种不和谐主要源于作者对时代的反思,对传统乡土文化的挽惜、留恋等方面。总之,细读文本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揣摩文本的意象,这样才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毕竟,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是中国文学的一大传统。
三、 细读细节
“细节”,简而言之就是细小的情节,对这些细小的情节的解读往往影响着我们对作品主旨意蕴的理解,从中我们甚至可以窥见一些思想文化层面的“原型”乃至时代的“原型”。这篇文章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我”要求小书绫给自己做双便鞋的时候,“这时女孩子突然问她姐姐:‘我能向他要一张照片吗?我高兴地找了一张放大的近照给她。”这里,小书绫为何要“我”的照片呢?不妨细细研读,前面文章交代了小书绫快要结婚了,到城里来是为置办嫁妆,而“我”送了她一笔钱。在“我”要求她做一双便鞋后她不能拒绝,因为拒绝了以后可能就永远欠“我”一份人情,而小书绫这个有着传统美德的姑娘显然不愿意如此。然而,“自古以来,女孩子做一双鞋送人,是很重的情意”。一般说来,女孩子只给亲人或者未婚夫做鞋,如果给一个相对陌生的“我”做鞋显然会引起一些误会或者招来风言风语。基于这层考虑,颇有主见的小书绫向“我”要了一张照片,把事情做在明处,可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误会或风言风语。而“我”显然是理解了这层意思并欣然赞许,所以“高兴地找了一张放大的近照给她”。要弄懂这个细节,我们要对文本中的细枝末节处进行研读,并结合相关背景文化知识解读。通过细节研读,我们发现,“要照片”这个细节并未与文章的主要情节脱节,而是更好地彰显了文章的主旨。这个细节既凸显了主人公小书绫自尊自爱的美好品性,也折射出传统时代里美好的风土人情,表达了“我”对传统乡村风土人情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对文本细节细读、细思、细品,可以使他们感知到人物内在情感的暗流涌动,并启发他们发现时代的或文化观念的“原型”所在,进而对文本进行文化层面的剖析。当然,这对学生而言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无疑,这样的细节研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抓住文章的精神本质。
文本细读可以从很多层面展开。我们可以从文本的裂缝处入手进行文化解剖,可以从叙事学层面入手解读文本,也可以用西方的文学理论及研究方法来解读文本,甚至可以从宗教层面来解读文本。文本是丰富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冰山一角”细读文本,并对文本作多元化、深层次的解读。如此,方可于咫尺之间窥见文章蕴藏的烟波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