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聚落的气候适应性自然山水空间模式分析

2018-01-06 06:23陈坚王宽李涛
现代园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陈坚 王宽 李涛

摘要:从传统聚落景观环境的空间设计出发,针对萱州古镇区位的自然地理空间和气候特征,分析出衡阳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生态环境空间单元模式,总结传统聚落空间与气候适应性之间的关系,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考。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小气候;景观设计

传统聚落村镇自然山水景观格局是以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体现出人居环境的生态质量,其历史经验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对自然生命系统的认知。传统的聚落环境是针对该区域特有的气候环境特征所形成的空间单元,是一种低能耗气候适应性途径。以湖南省衡阳市萱州古镇为例,挖掘出其历史建设过程中气候适生的自然山水空间模式,分析總结出衡阳地区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适用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1萱州古镇概况

萱洲镇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区北部,南北长,东西窄,沿湘江而建呈带状,地貌呈丘岗状,连绵起伏。古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降水量充足,全年冬暖夏凉,无霜期长。古镇临湘江,空气纯净,河水清静,土地清洁,环境质量优越。

2萱州古镇环境空间单元模式气候适应性分析

2.1围合和豁口模式 萱州古镇的北侧以及西侧以小山丘环绕,东侧和南侧面向湘江河视野开阔,前有朝山、案山为屏,这样就构成一个多重围护与屏蔽空间,形成了以西北向山地围合一东南向豁口开敞的水平生态凹的空间格局形态。西北向的丘陵山地起伏延绵,形成高大的山脉屏障,构成了一个半围合的空间,形成冬季寒流难以进去的围合空间。而东南向开敞,是古镇内部空间与外界气候相联系的水口和气口。湘江河流的水引入内部空间,既方便生产灌溉,也利于内部空间小气候的调节;开敞的豁口夏季利于来自河流之上的湿润凉爽的空气吹入古镇内部,进行气流交换,同时也能将内部浑浊的空气进行调节,将废气由豁口带出,调节小气候。正是这样的一个地理环境,构建成了理想的农业地形小气候的最佳山水空间结构形态模式:中心盆地——围合山体屏障——北侧高大连绵山脉屏障。

2.2选址的气候适应性格局 萱州古镇的民居大多数分布在围合的山丘南坡和东南、西南坡方位,以及沿河流的位置和走势而定的区域。靠近山体南坡和东南、西南坡方位的民居,在冬季时能防风,同时争取到了最多的日照时间,夏季又能通风遮阳。而沿湘江河流走势而定的民居,其大体格局和前者是异曲同工之妙。沿河而建的民居建筑是依照地形高低的台地式建造,北侧地势高,南侧临近河流地势低,在大的山体围合的前提下,局部同样的原理手法选择基址,加之南侧临水一面视野开阔,风景交融,交通便利,是更佳的一个基地选择之处。

3萱州古镇聚落的民居格局

萱州古镇聚落民居的选址格局以及朝向方位凝聚了人们的智慧结晶,它是历年该地区经过漫长的变化所形成,最适合当地人们生存、生活、劳作、发展的一种格局模式。

3.1沿河道而建的民居模式 古镇民居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沿湘江河岸边的高地上,呈阶梯状的布局形式。由河堤岸——游步道——绿化种植区域——建筑区域和河堤岸——绿化种植区——游步道——绿化种植区——建筑区域这2种形式组成。建筑依河流走向而建,面朝南、东南的河流方向,这样视野开阔,人的身心较为舒畅。在夏季之时,能很好的接收到来自东南方向湘江河流吹来的风,凉爽湿润,同时也能较为良好的接受阳光,西侧还能随着台地的遮挡,下午能避免到太阳的西晒。冬季之时,受到台地的影响,西北侧地势较高,能够很好地遮挡住来自西北的寒风,而河流区域的水,由于比热较大,在寒冷的冬季能够给该区域带来一定的增温效应;屋前的活动区域,无冷风的吹入,上午迎接太阳照射而升温,下午又有水域而得以保温,因此在冬季是一个相对舒适的活动范围。

3.2依山而建的民居模式 “背山面水”指的就是该民居模式。这类的民居基本是建立在山脚下,沿着等高线依山而建,甚至可以将背后的山体纳入其休憩的场地或者农耕种植的场所。建筑多位于太阳辐射充足的山体南坡或者东南坡的山脚下,建筑前有水塘或者小溪流用于灌溉使用,面向南方的农田,开阔的视野,不但对视力有好处,对抑郁症等疾病也有缓解作用。这类格局的风模式受山谷风影响较大,在夏季或者白昼,由于山体受到太阳辐射时间较早较长,因此气流上升,气压变小,引起来自平原地带的气流,从而形成了谷风。在冬季或者夜晚,平原地带和山体相比温度下降的慢,因此气流上升产生气压差,需要来自山上的气流补充,从而产生了山风。在较冷的冬季,背面的山体将西北的寒风彻底地遮挡在外,而屋前的农田以及池塘在冬季水域裸露,由于水的比热能够带来一定的增温作用。而夏季炎热,东南侧开敞,来自湘江河上面的风,带来空气湿度以及凉爽。

3.3沿道路两侧而建的民居模式

这类民居主要位于开阔的平原地带,沿道路两侧而建,相比以上两类居住空间,舒适度稍差,但是其便捷的交通、临近农田耕地等优势,使之成为萱州古镇民居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两大类别,其一是沿着南北走向的道路两侧布置,建筑为东西朝向。其中建在道路西侧的建筑朝向为东,门口基本开敞或者有较少的乔木种植,接纳阳光,而屋后通常有高大落叶乔木,遮挡午后的西晒,冬季落叶后又能迎接阳光的照射。而建在道路东侧的建筑门口朝向为西,因此门口通常有遮阳棚以及乔木,在夏季时候能遮挡住太阳的西晒,而在冬季,人们又可以在自家的门前晒晒太阳取暖。其二是沿着东西方向的道路南侧而建,建筑为坐北朝南,而道路南侧即建筑的北向为农田水塘,这样就能在全年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阳辐射,同时屋前的视野较为开阔,农田、水塘为近景,起伏的山脉为远景,组合成为一组舒适自然的山水田园风光。

4结语

从传统聚落景观环境的空间设计出发,针对萱州古镇区位的自然地理空间和气候特征,分析出衡阳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生态环境空间单元模式,总结传统聚落空间与气候适应性之间的关系,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考。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