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玉 杨衡 李楠 黄兴
摘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有植物及其变种2389种,植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及种类的稀有性,科研和保护价值较高;针对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多样性特点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
1自然环境概况
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的新县境内,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东临河南省商城县,南部、西部分别与湖北省的麻城市、红安县接壤,东经114°43′~114°52′,北纬31°33′~31°43′,面积1 0580 hm2。本区地处北亚热带的北缘,地跨两大水系,南部属长江水系,北部是淮河水系,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湿润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5.1℃,极端最低温-17.3%,极端最高温42.5℃。日照时数1900.8 h,≥10%的活动积温4769.5℃,年均太阳总辐射4720MJ/m2,无霜期227 d。年均降水量1248 mm,相对湿度76%。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貌奇特,相对高差100~700 m。复杂的地貌特征和特殊的气候条件,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小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1986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植物多样性特点
2.1植物资源丰富
根据专家学者以及作者多年的实地调查,本区共有植物232科、937属、2389种(含变种、亚种、变型,下同),其中苔藓类植物53科、115属、273种;蕨类植物31科、68属、153种,科、属、种分别占河南蕨类植物的94%、88%、67%;裸子植物6科、12属、23种,被子植物142科、742属、1940种。连康山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分布的种子植物是长江以北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区分布的种子植物占河南省种子植物总科数的89.4%,总属数的72.7%,总种数的53.2%。
本区内还分布有12种特有植物,如长穗珍珠菜(Lysimachia chikungensis)、燧瓣珍珠菜(Lysimaehia glanduliflora)、河南山胡椒(Lindera henanensis)、大别柳(Salix dabesshanensis)、河南鼠尾草(Salviahonania)等等。
2.2植物起源古老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是起源古老的类群,这类植物在连康山比较丰富。如蕨类植物中古生代出现的石松科(Lycopodi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木贼科(Equisetaceae)、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eeae)等,中生代出现的紫萁科(Osmundaceae)、里白科(Gleicheni-aceae);第三纪残遗植物,海金沙科(Lygodiaceae)、乌毛蕨科(Blechnaceae)等。裸子植物中松科(Pianceae)出现于石炭纪,杉木(Cunninghamia laneolata)为第三纪的残遗类型。
被子植物的离心皮类和柔荑花序类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类群,它们大多发生在第三纪以前,有的甚至在侏罗纪就在地球上出现。连康山离心皮类有5科35属89种,柔荑花序类9科41属112种。如木兰科的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五味子(Schisandra ctuinensis)等等。
被子植物许多起源古老的属在本区有分布,如中生代侏罗纪出现的榕属(Ficus)、枫香属(Liq-uidambar)、朴属(Celtis)、樟属(Cinamomum)等等;第三纪渐新世出现的盐肤木属(Rhus);晚第三纪出现的花椒属(Zanthoxylum)、黄杨属(Buxys)、野茉莉属(Styrax)、勾儿茶属(Berehemia)等等。
2.3地理成分多样
连康山地处过渡地带,东西南北植物交汇,各种成分兼容并存,植物区系种类组成丰富,地理成分多种多样。中国种子植物地理分布的15个类型31个变型中,本区有15个类型15个变型,反映出本区与全世界和全国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聯系。现代植物区系中,本区域属的地理分布以温带分布属为主,共419个,其次为热带分布属,共225个,世界广布属80个,中国特有属29个;种的地理分布则以中国特有分布种为主,共896种,其次为热带分布种,共341种,东亚分布种328种,温带分布种306种,世界广布种32种。
2.4植被类型复杂
根据《中国植被》和河南省植被区划,连康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桐柏、大别山地、丘陵松栎林植被片,具有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植物群落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草甸、沼泽和水生植物7个植被类型122个群系,约210个群丛。针叶林有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杉木林等;阔叶林有青冈栎林、麻栎林、枫香林、楠木林等;竹林有毛竹林、桂竹林等;灌木林有橙木林、映山红灌丛、白鹃梅灌丛等;草甸主要有羊胡子草草甸、结缕草草甸等。沼泽植被主要为以香蒲、芦苇、灯心草等为主构成的草本沼泽;水生植被主要为以慈姑、泽泻等构成的挺生植物群落,以菱、满江红为主的浮水植物群落,以狐尾藻、黑藻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
本区域有河南省境内面积最大、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如楠木林、石栎林、青栲林。
2.5珍稀植物种类多
根据1985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写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连康山保护区共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8科、22属、24种,约占河南省国家级保护植物的47.5%,其中Ⅱ级保护植物有狭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香果树(Enunenopterys henryi)、独兰花(Changnienia amoena)等9种、Ⅲ级保护植物有青檀(Pteroceltis tatarrnowii)、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楠木(Phoebe zhennan)、闽楠(Phoebe bournei)、野大豆(Glycine soja)等15种。
根据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本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均为Ⅱ级保护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大别山五针松(Pinus fenzeliana var.dabesha-nensis)、球果香榧(Torreya fargesii)、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樟树(Cinnamomum csmphora)、闽楠、楠木、浙江楠(Phoebe ehekiangensis)、花榈木(Ormosia henryi)、红豆树(Ormosia hosiei)、香果树、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野大豆、野菱(Trapa incise)等。
根据200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本区内有省级重点保护植物49种,占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总种数的50%,如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ncus)、中国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青钱柳(Cycloearya paliurus)、大果櫸(Zelkova sinica)、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河南山胡椒、石栎(Litho-carpus glabra)、珂楠树(Meliosma beaniana)、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a)等等。
3保护建议
连康山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境内的大部分珍稀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香果树、楠木、榉树、青檀等珍稀植物的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但受保护经费不足、保护能力不强、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影响,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花榈木、红豆树、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等珍稀树种仍处于濒危状态,有的濒临灭绝。因此,进一步加强保护,提高保护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3.1加强资源监管,依法保护资源
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野生植物和动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保护区内植物资源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使珍稀物种得到有效地保护和繁衍。
3.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保护条件
积极寻求上级业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自然保护区建设、外资项目、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等项目和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改善职工生活和工作条件,增强保护能力。
3.3加强科研工作,提高保护水平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研队伍整体素质。积极争取课题项目和经费,开展植物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基础性研究,特别是要摸清资源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利用先进的繁殖技术,不断扩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种群数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共同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解决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难题。
3.4利用现代科技,提高管理水平
利用“3S”技术、生态定位观测等先进技术,开展植物资源动态监测、灾害监控、生态定位观测等工作,建立珍稀植物资源信息系统,将本区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调查、保护、鉴定、评价等数据输入数据库,建立动态监测模型,提高保护与管理水平。
3.5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在坚持保护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增强自养能力。在缓冲区和试验区内,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本区域林特产品资源丰富,可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森林蔬菜、名贵中药材等种植业及特种养殖业,增加单位和职工经济收入,增强自身活力,提高发展能力,促进保护区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