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阳 顾萍
摘要:从以单一性质藏品为展品的专题博物馆景观设计入手,以专题博物馆主题体系中的景观主题为切入点,以丹阳市黄酒博物馆景观设计为例,从主题提炼、主题整合、主题定位和景观生成的角度系统探讨了专题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主题塑造流程。
关键词:专题博物馆;景观设计;主题塑造
进入21世纪,我国博物馆事业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但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外环境往往不被重视,一般只能满足简单的交通和疏散功能。专题博物馆以单一性质藏品为展品,汇聚了地域代表性特色与行业文化,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创新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阵地,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品味的体现。专题博物馆景观作为专题博物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专题博物馆的个性、特色和主题的营造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分析如何通过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糅合地方特色和行业文化,打造独具韵味的专题博物馆景观之主题,成为专题博物馆景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题博物馆景观的主题塑造,是景观设计者利用主题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专题博物馆景观设计全过程,是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思维和瞬间的创造性思维上升到景观设计领域,从而完成整个专题博物馆景观设计的过程。笔者将主要探讨和分析专题博物馆景观方案规划和设计阶段的主题塑造过程,具体又可分为主题提炼、主题整合、主题定位、景观生成4个阶段。
1主题提炼
主题提炼,就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将从专题博物馆所在场所及展品中得来的思想认识加以集中和深化,进而形成专题博物馆景观主题塑造过程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主题提炼的过程,就是将对于专题博物馆基地和展品等前期资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1现状调查
丹阳市黄酒博物馆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下辖县级市——丹阳西南侧的横塘镇境内。基地周边现状以村庄、农田和部分河道水域为主,通过312国道连接丹阳城区。在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线路中,丹阳现只有丹阳市博物馆1处;且丹阳境内至今尚无以丹阳黄酒为卖点的景点和旅游线路。
1.2史料追踪
每一座有历史文化的城市,都能从潜在的历史事件、社会变革的特征、革命胜地、人物纪念地得到显现,无论其形象消失或残存,传统文化影响的“因子”都能成为文化的“烙印”代代相传。专题博物馆作为体现城市某一类或某一种特色的专一性展示的窗口,在其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虽然景观主题的塑造大部分通过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进行表现,但却不能完全割裂本土文化和藏品背后的历史积淀,从而做出华而不实的景观。
丹阳市黄酒博物馆以丹阳黄酒类相关物件和丹阳黄酒文化为展品。从丹阳境内出土的西周青铜凤纹尊、兽面纹尊以及青铜方尊等远古酒器来看,丹阳黄酒的酿造史已有3000余年。
1.3特色凸显
特色凸显是一个从无意识的对原始信息搜集过程上升到对景观主题影响因素的理陛分析的过程,是主题塑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第一步,是主题提炼的最关键一步。
酒米出三阳,丹阳为最良——优质糯米是酿造丹阳黄酒的主要原料。清光绪《丹阳县志》载:“糯稻,崇明、绍兴酿酒用之,亦名酒米,有‘酒米出三阳,丹阳为最良之谚”。
水是酒之血,好水酿好酒——好酒离不开好水。丹阳黄酒的甘冽醇香,还得益于丹阳的水好一玉乳泉,唐朝刑部侍郎刘伯刍,品尝后赞为“天下第四泉”,以“清澈一泓传千古”而扬名。
源远流长的酿酒历史——丹阳黄酒源远流长的酿造历史,早就见诸文献记载,东晋时王嘉《拾遗记》是迄今为止对丹阳酒最早的描述,距今已约1700年历史。
酿酒工艺的传承发展——丹阳酿造业继承和发扬了“古遗六法”的传统工艺,并结合丹阳独特的优势条件,创造出了一套传统的酿酒工艺,使它能在酒林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
2主题整合
主题整合是前提。该阶段是在主题提炼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区位优势、藏品文化和场地肌理等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专题博物馆自身优势情况进行整合、梳理和提升。专题博物馆景观的主题塑造的核心在于创意与特色。创意、特色是专题博物馆景观设计的灵魂,其关键就在于设计者将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相结合,一方面分析专题博物馆周边环境和历史沿革对景观设计可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将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区位优势、藏品文化和場地肌理等专题博物馆特色资源,并将其整合上升到具有特定概念的中心思想阶段。
2.1凸显黄酒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是使游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城市易于识别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专题博物馆景观的主题塑造过程中突出和再现丹阳黄酒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其区别于我国其他类型黄酒的独特性将是丹阳市黄酒博物馆景观主题塑造的关键问题之一。从“酒米出三阳,丹阳为最良”、“水是酒之血,好水酿好酒”、“源远流长的酿酒历史”到“酿酒工艺传承发展”,丹阳黄酒博物馆景观应串联起丹阳黄酒酿造的全过程。
2.2再现黄酒酿造过程
黄酒按照工艺可分为传统煮制和现代蒸制的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除了原料中酒米和酒水的独特性,智慧的丹阳人民还结合自身条件,在继承“古遗六法”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创造了一套传统的黄酒酿造方法。
3主题定位
主题定位是关键。主题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灵魂,统领并贯穿景观设计的始终,确立主题就如同设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利于景观结构的形成和各景观要素的最优化组合。主题定位是在调查分析、整合提升的基础上,提炼出独具专题博物馆特色的、符合专题博物馆所在地实际情况的总体主题定位。
3.1黄酒文化的挖掘与再现
追溯——“粮满囤,船满载,竹风幽幽”。保持文化的延续性,首先要从文化地理的视角观察场地的来龙去脉,把握并延续场地所根植的文化。
再现——“蒸米,酿酒,丹阳黄酒香淳淳”。通过再现丹阳黄酒特殊的制作过程,让游人在场地的自然行进中全方位了解和熟识丹阳黄酒文化的内涵。
品味——“清风,湖水,把酒看月时”。人是设计行为服务的最大受众和城市活动的主体。设计考虑景观的人文关怀性,即对游人心理和生理特征的关注程度和针对性设计。
3.2黄酒文化的空间展示
丹阳市黄酒博物馆室外空间主要目的是为游人提供活动场所和服务,因此,黄酒文化的空间展示可以从活动空间和服务设施2方面入手。
活动空间——丹阳黄酒文化在室外活动空间的展示主要表现在入口空间、线性空间、节点空间、区域空间的处理上。从人口空间主题的直抒胸臆,到线性空间对节点空间主题的串联,最终呈现给游人一个统领主题。
服务设施——一般情况下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的服务设施都承担着供游人休息的功用。但是在丹阳市黄酒文化博物馆室外环境存在一定主题的情况下,服务设施更多的是扮演着场所精神、地域文化传达者的身份。
3.3黄酒文化的时间凝缩
历史遗址遗迹能给场所带来第四维度的空间——时间,这种时间是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在时间上的延续,是地区特色历史积累的外在表现。丹阳黄酒的主题塑造,无论是通过对丹阳黄酒酿造全过程的压缩展现,还是蜻蜓点水式展开丹阳黄酒历史上某些重要历史时刻的节点,究根问底是对历史时间段的再现。
4景观生成
景观生成是目的。主题起源于景观设计师的感性认识,物化于理性的景观建设,情感的融入是专题博物馆景观保持活力的内在推动力。景观生成阶段是在对专题博物馆景观的主题提炼、主题分析、主题定位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造园手法和技艺,因地制宜地使景观主题自然、生动地融入园林要素之中,也就是所谓的“以意御术”、“文循意出”的过程。景观生成阶段依附于整个景观规划设计全过程,包含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设计两个层面的内涵。
4.1总体规划层面
4.1.1总体布局。布局是总体规划层面对景观主题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之一。丹阳市黄酒博物馆中黄酒主题的塑造在总体布局中的体现,主要在于丹阳黄酒酿造全过程于整个景观体系中的微缩体现。从丹阳糯米的种植,到糯米收获后的水路、陆路运输过程,再到抵达目的地码头后的装卸过程,接着是原始谷仓的呈现,最后到丹阳市黄酒博物馆内部的有关黄酒制作的一些特殊工艺和程序的展现。真实再现了丹阳人民酿造黄酒的辛勤劳作的全部过程,是对丹阳黄酒历史和文化的完美诠释(图1)。
4.1.2规划结构。丹阳市黄酒博物馆在总体规划层面的景观主题结构主要为从属结构,即一个统领主题——丹阳黄酒文化的主题,3个细分主题——丹阳黄酒原料生长主题、丹阳黄酒原料运输主题和丹阳黄酒的酿造主题(图2)。
原料生长主题主要针对于丹阳黄酒的主要制作原料——糯米而设计的景观。设计以丹阳黄酒的特色原料的种植为主要景观,并与时令性花卉交替种植,致力于营造一种欣欣向荣的农田景观。
原料运输主题以糯米的运输过程为卖点。一般运输过程可分为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该区设计2条路线,一条主要以景观水体、酒坛叠水和运粮船组成的景观性“道路”,另外一条主要是在微地形和植被间穿梭的道路结合酒肆组成景观性和功能性兼具的道路。
黄酒酿造主题通过室内外景观的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古代丹阳黄酒的酿造全过程。从运粮船的装卸到谷仓的堆积,最后到黄酒的制作。整个过程糅合了谷仓和运粮船等元素的重现、文化景墙的运用、室内展览等特色明显的景观,同时与原料的生长、原料的运输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序列。
4.2景观要素层面
4.2.1入口景观。丹阳市黄酒博物馆作为城市开放式建筑,黄酒文化的主题在出人口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主入口和次入口上(图3)。主入口处设计有带有耐候钢制作的LOGO的锥形地形和参差错落的文化景墙,包括以整个地形和密林作为背景的谷仓景观。2个次入口因所处的主题分区不同,展现出不同的细分主题。北侧的次人口相对的是专题博物馆建筑组成的庭院空间,其主要展现的是丹阳黄酒的品鉴主题,而西侧的次入口以糯稻的种植景观为主,展现的是黄酒原料的种植丰题。
4.2.2线性景观。线性景观贯穿起3个细分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细分主题和对整个主题故事线的有益补充,同时又不乏对细分主题的直接表现。线性景观的出现改变了游人单一视线的游览参观模式,通过不同地形的营造改变了游人视线的变化,同时也将室内展览部分向室外扩展,是室内景观和室外景观的胶合剂,从而使得室内外景观达到融合。
4.2.3节点景观。丹阳市黄酒博物館景观设计中的主题在节点景观中的塑造主要表现在游人视点和观景视线的转换上。节点景观根据专题博物馆景观主题元素容量的不同分为主要节点景观和次要节点景观。如原料生长区部分,采用的是糯稻和时令花卉交替种植的方式,在呼应丹阳黄酒文化主题的同时,考虑了游人景观观赏性和美感的需求(图4)。
4.2.4区域景观。区域景观在一般情况下和细分主题的分区是重合的。整个景区主要分为原料生产区、原料运输区和黄酒酿造区。区域景观因表达细分主题的差异而不同,不过都是整个历史文脉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丹阳市黄酒博物馆区域景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增加游人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基础,是丹阳黄酒文化全面表达的必要前提。
4.3室内外环境渗透层面
从构成要素来看,丹阳市黄酒博物馆景观同时包括室内空间、室外空间和过渡空间,虽然三者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其存在都是为了丹阳黄酒文化主题的表达。丹阳市黄酒博物馆室内外环境渗透主要指通过一定的造景和展示手段,打破传统博物馆空间对于室内展示的限制性,一方面将部分室内有关黄酒文化的展示引向室外造景,另一方面将部分室外环境造景元素引入配合室内展示,从而突破室内外界线,使室外景观向室内发展,室内展示向室外延伸。
5小结
文章选取了丹阳市黄酒博物馆景观设计为例,从主题提炼、主题整合、主题定位和景观生成4个角度详细探讨了丹阳黄酒文化主题的由来,以及具体在景观设计层面的体现,主要包括总体规划层面、景观要素层面和室内外环境的融合渗透层面,系统探讨了在其景观设计过程中的主题塑造流程和成果,以期能够为今后专题类博物馆景观设计的主题塑造提供一定的案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