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年“降成本”中部调研组
中部地区企业运营状况与成本构成分析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年“降成本”中部调研组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为切实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考察企业成本费用构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部组分赴河南、江西和湖南三省的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结构,深入挖掘影响企业成本费用的结构性因素。调研发现: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导致融资成本升高;企业存货周转与销售回款慢,资金占用严重;“减税降费”的感知因企而异;企业财务费用有所下降,但“融资贵、融资难”的环境依旧;企业间研发投入差异明显。我们认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是降本增效的基础和第一要义;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建设,构筑企业降本增效的制度环境;完善营改增税收政策和抵扣链条,让“减税红利”惠及企业;支持研发创新则是降本增效的持久制胜法宝。
成本费用负债率融资环境研发创新
为了解实体经济企业现实运营状况,考察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构成情况,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部组分赴河南、江西和湖南三省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经济结束两位数增长,进入“中高速”阶段。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仍未发生根本改变。在此经济“新常态”下,中部三省GDP增速持续下滑,自2014年起,三省GDP增速进入个位数时代。随着整体市场需求持续走弱,三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持续下滑。
近五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稳步攀升,资产负债率维持在47%上下,利息支出不断增加,企业毛利率五年累计下滑2.45%。至2015年,全省范围内亏损企业数量增多,亏损企业占总企业数的比重从4.44%上升到5.06%,平均每个亏损企业年亏损3800万元(见表1)。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59165.50亿元,同比增长8.0%;负债合计28132.47亿元,增长10.2%;资产负债率47.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195.70亿元,同比增长7.9%;发生主营业务成本69430.08亿元,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5174.14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6.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53%,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67元,每百元资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4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113.3万元。产成品存货1678.36亿元,同比增长4.4%,存货周转天数8天;企业应收账款5745.29亿元,同比增长15.4%,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23.3天。
表1 2012-2016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数据
2012-2016年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889家,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降低,毛利率逐年下降。至2015年底,累计下滑1.47个百分点。企业利息支出上涨14.65%。201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518.7亿元,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2399.4亿元,增长11.9%,同比大幅提高9.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13户。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合计863.4亿元,增长7.8%,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8.7天,下降0.1天,资金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2016年,亏损企业共563户,较上年减少243户,亏损企业占比5.57%,降幅明显。从亏损额看,企业亏损总额为71.8亿元,增长11.9%,亏损企业平均年亏损额1275万元(见表2)。
表2 2012-2016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数据
进入2017年一季度,江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433.0亿元,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501.1亿元,增长18.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9%,较上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企业利息支出继续回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37.5亿元,下降4.7%。
2012年以来,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小幅增加,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2%-55%之间,企业利息支出缓慢增长。盈亏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规模以上企业毛利率从20.19%下滑至15.56%。亏损企业数量小幅上涨,2012-2015年,亏损企业占总企业数分别为5.65%、5.31%、6.00%、6.75%,其中2015年亏损企业平均年亏损1969万元(见表3)。
表3 2012-2016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数据
随着工业品价格环比波动上涨、同比下跌幅度收窄,以及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等政策举措实施效果的显现,2016年企业盈利状况整体有所好转。盈亏相抵后,2016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620.52亿元,增长4.5%,较上年增幅提升4.2个百分点,全年基本呈现震荡上行,年末回落的态势。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4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30%。
本课题组赴河南、江西和湖南三省对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调研,获取样本如下:河南6家(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2家,小型企业3家)、江西6家(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2家,小型企业2家,微型企业1家)、湖南4家(上市公司)。行业覆盖:汽车、金属制造、非金属矿物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化工、医药和纺织等。其中,外企2家、国企3家、民企11家。在规模、行业和企业性质上覆盖全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①本报告的关注点并非某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而是通过财务数据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本构成,寻找企业间的共同问题。。
1.河南省调研企业近三年财务比率分析
表4 河南省调研企业近三年(2014-2016)财务比率
通过对河南省6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的信息,本报告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对企业近三年的经营状况进行财务分析。
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用现有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常用于分析企业目前是否存在偿债风险。其中,流动比率反映其运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②流动负债具有偿还期不确定的特点,流动资产具有容易变现的特点,可满足流动负债的偿还需要,因此,流动比率是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最主要指标。。资产负债率用来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和继续举借债务的能力,也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是对企业负债状况的总体反映。利息保障倍数也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与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不同之处在于,前述比率是评价企业偿还债务本金的能力,而利息保障倍数则是评价企业每年支付利息和固定支出的能力。数据显示,2014-2016年调研的6家企业流动比率下降的幅度大于增加幅度①由于调研中没有获得企业货币资金的存量,因此在计算流动比率时减少了对流动资产的计入,使得整体比例较低,而货币资金具有最强的偿债能力,因而,该指标在此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经验证据表明,该指标保持在2∶1左右较为适宜。资产负债率方面,6家企业近三年同样存在大幅上涨和小幅回落的情况,除一家企业以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持续经营外,其余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0%和70%两档。相对于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平均水平47%来说,中小企业的负债率达70%,风险较高。就利息保障倍数而言,河南省调研企业中有4家无银行借款,利息支出为0,其余两家的利息保障倍数均大于1,表明企业的财务成果能够回报债权人所要求的风险补偿。同时,调研发现无银行借款的4家企业,都认为无融资压力。结合资产负债率不难发现,无借款的高资产负债率企业,很大程度是由于应付账款与预收账款形成的负债。
营运能力是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常用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这些比率揭示了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的情况,反映了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高低。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销售存货的速度。存货水平过高会占用企业宝贵的资金,形成低效率资产,降低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和盈利率;存货过低可能出现满足不了销售的情况,同样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从客户那里以现金形式回收货款的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的销售收入质量越好,资金被客户占用的时间越短。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粗略地计量企业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反映企业管理层管理企业资产的能力。数据表明,近三年调研中的6家企业,存货周转率普遍下降,说明企业销售存货的速度不断减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市场需求疲软、产品滞销,造成企业大量资金被存货占用,降低了企业的资产周转能力和盈利能力。从应收账款周转率来看,6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小幅震荡,2家应收账款周转率三年累计上升和下降约13%,1家上涨4.21%,结合存货周转的情况可知,其中一家企业销售产品的速度减慢,但销售收入的质量提高,另两家销售不容乐观,且销售后回款质量恶化,说明企业产品销售前景不好,运用赊销模式维持经营,导致资金被客户大量占用,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和压力。与本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整体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对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分析可以发现,三年间总资产周转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与以上分析结论吻合。
盈利能力是企业得以保值增值的关键,对于债权人和投资者,盈利能力是资金提供者取得回报的前提。企业拥有足够的利润,就可以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和进行投资等。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毛利率可用来计量管理者根据产品成本进行产品定价的能力,可以粗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ROA)在不考虑利息费用和纳税因素,只考虑经营情况时,可用来评价管理层对能够运用的所有资产管理好坏的程度②即:管理层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分析被考察企业近三年的数据可知,在2014-2016年间,多数企业毛利率提升较大而个别企业毛利率小幅下滑,总体来说毛利率的提高大于毛利率的下降。就ROA而言,6家企业中除一家总资产报酬率显著提高达9.37个百分点以外,企业总资产报酬率的变化不大,整体表现均衡。值得注意的是,有三家企业出现毛利率与ROA反方向变动,其中两家毛利率上升的同时,ROA下降,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推测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管理能力下降,导致期间费用增加,在没有银行借款的情况下,更能说明上述观点(见表4)。
2.江西省调研企业近三年财务比率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方面,2014-2016年间,江西省被调研的6家企业流动比率普遍回升,但回升幅度较小,一家企业下降了0.5个百分点①由于调研中没有获得企业货币资金的存量,因此在计算流动比率时减少了对流动资产的计入,使得整体数值较低,在此,该指标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企业资产负债率总体分析发现,6家企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了13.47%,其余5家企业资产负债率均不同程度上升,升幅最大的三家分别上升了15%、14.57%和13.47%,三年间资产负债率都呈两位数增长,其余两家的增长速度也高达9.64%和7.2%。值得注意的是,有三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80%,就单一指标而言,应特别关注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江西省通报该省相同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而调研中的民营小型企业、民营微型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整体情况相反。就利息保障倍数来看,调研企业中有三家企业该指标出现下滑,两家企业有所回升,其中一家企业因出现大幅亏损导致利息保障倍数为负,其余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尽管有所回落但均大于1,说明企业还有举债的空间。而大幅亏损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5.11%,对其偿债能力应引起足够重视,可能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调研发现无借款的企业目前并无融资需求,同时,企业对于所处的融资环境感觉满意,并未存在“存贷挂钩”等现象。
在营运能力方面,近三年被调研企业存货周转率普遍下降,下降幅度分别在2.47%、1.49%和1.04%,而该指标略有回升的企业上升幅度微弱,仅0.47%和0.06%。存货周转率的下降,反映出这些民营小、微企业销售产品的速度在放缓,导致企业资金被存货积压,给资金形成一定压力,也降低了企业的周转能力和盈利能力。从销售回款的角度看,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对于存货周转率波动较大,6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余3家企业该指标出现提升。结合企业存货周转率不难发现,个别企业采取赊销的营销模式,使得存货周转率有所回升,但销售并未取得货款,客户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调研中某企业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出现“双降”,表明该微型企业销售存货的速度下降,同时销售所形成的收入并没有转化为现金的流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经营更加艰难。通过调研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也发现,企业管理层管理企业资产的能力下降,再次印证分析结论。
对调研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分析发现,近三年企业毛利率略有回升,回升幅度约2%,个别企业的毛利率下降19.61%,而某企业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64%以上,说明不同企业的产品存在降价的空间差异较大。6家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ROA提高,结合毛利率的涨幅分析表明,个别企业毛利率的提高并没有带来资产报酬率的提高,而毛利率下降的企业,其ROA下降的幅度更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对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管理,对盈利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见表5)。
3.湖南省调研企业近三年财务比率分析
由表6可知,在企业偿债能力方面,湖南省调研的4家企业流动比率近三年呈逐年提升态势,涨幅最大为0.67,最小为0.22,说明企业运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有所提高。然而,4家企业中只有一家企业的流动比率高于2∶1,其余3家企业的流动比率还有待提高。从资产负债率可以看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和继续举债的能力普遍增强,企业财务风险下降。与湖南省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比,被调研企业的该指标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持平,或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利息保障倍数来看,调研的4家企业存在严重分化,其中两家近三年利息保障倍数高达40.64和38.89,其余两家企业利息保障倍数为负。
营运能力方面,调研的4家企业在存货周转率指标上表现良好,从2014-2016年,企业存货周转率普遍改善,说明企业销售存货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样可以减少库存商品对资金的积压。4家企业中有3家应收账款周转率不断提高,最大涨幅达29.47%。结合存货周转率来看,调研中的多数企业销售存货的速度加快的同时,产生的现金能力不断提高,反映出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地位。同时,调研企业中还存在1家企业其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双降”,意味着该企业的销售竞争力下滑。从总资产周转率的角度看,与前述分析基本吻合。
表6 湖南省调研企业近三年(2014-2016)财务比率
盈利能力方面,调研的4家企业中有2家企业近三年毛利率小幅提升或下滑,但毛利率的绝对数仍处于52.57%和45.08%的高位,企业的降价空间或盈利空间较大。另外2家企业毛利率三年累计下降11.06个百分点,盈利压力巨大。结合ROA指标来看,毛利率处于高位的两家企业中,某企业在毛利率小幅变动的情况下,实现了ROA累计增长23.1%,再一次说明提高企业对于期间费用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企业的财务质量是企业财务状况按照账面金额进行运转或分配的质量,包括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量质量等方面。资产质量是资产在特定的经济组织中,满足该组织对其未来预期效用的质量,包括资产的变现质量、增值质量、被企业在未来进一步利用的质量以及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资本结构质量是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经营和发展活动相适应的质量;利润质量主要涉及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利润结构及其质量等方面;现金流量质量是企业的现金流能够按照企业的预期目标进行良性运转的质量。鉴于本次调研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节仅以湖南省调研的4家上市企业为例,对企业财务质量状况的某些方面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分析重点获取4家企业存在的共同问题,而非单一企业的财务状况。
从资产质量的结构来看,湖南省调研的4家企业,经营性资产占总资产的绝大部分比重。就2016年的数据而言,其比重分别为100%、98.35%、96.99%和95.65%,可以判断4家企业都属于以经营为主导的企业。这决定了对企业利润做出主要贡献的应该是其自身的经营性资产,核心利润而非投资收益应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表7中可知,调研的4家企业核心利润与投资收益的比分别为1150.4、17.64、5.71、和-27.40,这说明企业的核心利润远大于其投资收益。其中,对于核心利润为负的亏损企业,经营性活动带来的亏损是投资活动带来亏损的5倍;对于投资收益为负,核心利润为正的企业来说,二者的比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是其投资带来损失的27倍。由此可知,上述4家企业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相匹配。
表7 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相关指标(2016年)
表8 湖南省调研企业近三年(2014-2016)核心利润单位:万元
从资本结构的质量来看,本报告关注资本成本的水平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在债务成本中,根据债务期限的结构划分为短期债务成本和长期债务成本。计算企业资本成本采用加权资本成本(WACC)模型,其中,短期债务的利率按照2016年央行一年期贷款利率4.35%计算,长期债务的利率按照五年期贷款利率4.75%计算。对于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已有文献共有约12种计算方法,为简化分析,本文借鉴Francis et al.(2005)以及新夫和陈冬华(2009)的做法,利用企业年度市盈率的倒数来估计权益资本成本,计算结果见表7。由数据可知,调研的4家中,3家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这表明,企业在向资金提供者支付报酬以后使企业的净资产得到增加,规模得以扩大。余下的1家企业资产报酬率小于资本成本,且资产报酬率为负,则企业的资本结构将导致企业的净资产萎缩,也就是说,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
从企业利润质量来看,核心利润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经营活动基本盈利能力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消化成本能力的强弱。表8中列示了调研的4家企业在2014-2016年间核心利润的情况。A企业的核心利润在2015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在后一年小幅下跌。B企业的核心利润一直大于0,三年中有小幅回落,总体呈上升状态。C企业的核心利润逐年下滑,且连续三年核心利润小于0,而D企业的核心利润近三年一直保持稳步上升,在2016年实现了大幅提高。由此可知,C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给企业带来核心利润,企业前景黯淡;D企业的经营活动持续带来较好的收益,未来前景乐观。A虽然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然而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有待提升;B企业的经营活动长期为企业带来核心利润,在2016年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仍然能摆脱前一年度经营业绩下滑的趋势,并取得较好的涨幅,说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从现金流量的质量来看,调研的4家企业中,2家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小于0,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足以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企业势必要消耗现存货币积累,挤占原本可以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寻求额外融资或拖延债务来解决,由此可能引起资金成本上升。另2家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大于0,并在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后仍有剩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补偿全部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而且有能力支付现金股利,或为企业的投资等活动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
通过对中部地区三省调研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总体掌握企业近三年经营的财务成果,并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深入考察,在对企业形成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对调研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结构分析,挖掘影响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因素。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投入各种资源,制造业企业为生产产品从原材料的买入到加工、生产、完成销售的整个过程,投入的资源集中体现为结转后的营业成本。它归集了生产产品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则包含了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的耗材,包括各类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库存等。因此,营业成本和存货,反映了企业与生产销售相关的两大类投入。以营业成本核算的投入,反映了企业已完成销售的产品成本,而存货则反映未完成购、产、销整个链条的企业投入。由此可知,二者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是投入成本的重要构成。税费部分涵盖了企业当年纳税总额以及所有涉企收费,集中反映了企业承担税费的水平,是构成企业成本的又一重要因素,也是实体企业突出反映的问题。因此,我们从营业成本、存货和税费三个方面,考察企业成本的总体情况。
1.河南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存货及税费总体情况
营业成本方面,在河南省调研的6家企业中,多数企业的营业成本近两年增速回落,其中一半的企业营业成本呈负增长,即营业成本绝对值下降。营业成本的比较,是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做基础,结合前述表4中毛利率指标可知,企业营业成本增速放缓或绝对值下降,毛利率普遍提高,表明企业营业成本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从存货来看,调研企业的存货在近三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存货的增速也在迅速提高,存货的增加导致更多资金被占用,加大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和资金占用成本。表4通过存货周转率指标表明企业近年来销售产品的速度减慢,存货增加,资金占用问题加剧。从营业收入的角度看,存货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反映企业当期获得的营业收入中,平均存货占收入的比重,从一个侧面衡量了存货资金的占用情况。6家调研企业中,有5家企业近三年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升幅最大达39.76%(见图1)。整体来看,6家企业三年间存货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均值为22.43%。
表9 河南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存货及税费总体情况
税费①该指标包含了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缴纳的所有税金和所有涉企收费,涵盖了政府性涉企收费和其他涉企收费与支出。是近年来企业集中反映的问题,也是社会舆论普遍关心的话题。表9列示了近三年企业税费的绝对值和变化幅度,总体来看,有两家企业税费增幅为负,即相关支出的绝对值下降;另两家企业增速大幅减小,说明税费支出的增加额逐年减少;同时,有两家企业的税费增速增大,但增幅的比例相对于下降企业的增速变化来说幅度偏小。
与此同时,税费与营业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业缴纳的税费占营业收入的多少,可以直观地反映企业承担税费的水平高低。从趋势上看,2014-2016年,三家企业税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其余三家企业变化较小(见图2)。将6家企业三年税费与营业收入取均值后占比约为7.44%。由于2016年5月全面推开“营改增”,部分企业在增值税抵扣链条上尚未完善,业务上存在磨合空间,导致纳税额在年度间波动较大,但从纳税的绝对值和增幅来看,整体反映出“营改增”降低了企业承担税费的水平,并且税费的均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图1 河南调研企业存货与营业收入比
图2 河南调研企业税费与营业收入比
2.江西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存货及税费总体情况
通过江西省调研企业数据发现,调研企业的营业成本基本处于下降态势,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进入2016年后营业成本出现负增长,说明企业的营业成本额低于上一年度。结合表5毛利率指标发现,除个别企业外,其余企业营业成本下降,毛利率略有提升,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营业成本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下降。
表10 江西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存货及税费总体情况
存货方面,调研企业的存货量在三年间基本属于上涨趋势,个别企业存货量下降但幅度有限,存货的增加占用了现金流,使得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入运营。结合表5数据可知,企业存货周转率下降,销售产品的速度放缓,最终导致资金被存货占压,给资金形成一定压力,降低了企业的周转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营业收入对比的角度看,有4家企业存货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上升,上升幅度差异明显,分别为80.46%、7.53%、9.46%和2.05%。2家企业存货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下降,降幅较小。总体上看,近三年调研企业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资金占用有所加重。综合6家企业的情况计算可知,企业平均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20.23%(见图3)。
税费方面,由于2016年实行了增值税改革,对于整个财税体制和企业纳税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一大批减费政策出台。因此,我们重点观察2015-2016两年的税费变化。调研的6家企业中,有三分之二的企业税费支出呈负增长态势,也就是说当年所交税费低于上年。剩余两家企业中一家税费增速相对于2014年变化不大,另一家增速上升4.87个百分点。从税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由图4可知,4家企业税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2.7%、0.74%、1.25%和0.27%。整体来看,近三年6家企业税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13.47%,企业承担的税费水平下降,税费占营业收入的比处于合理区间,并未如社会舆论猜测的税费水平高。
图3 江西调研企业存货与营业收入比
图4 江西调研企业税费与营业收入比
3.湖南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存货及税费总体情况
从营业成本来看,湖南省调研企业在2014-2016年间,大部分企业营业成本增速扩大,个别企业有所下降。结合表6中毛利率指标可知,在营业成本加速上涨的同时,毛利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尽管个别企业的营业成本增速下降约20%,但毛利率的改善不大。
从存货来看,四分之三的企业存货增速上涨,存货的绝对数大幅上升,个别企业出现小额负增长。结合表6存货周转率指标可知,近三年湖南省调研企业存货周转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也就是说企业存货和存货周转率都在小幅增加,这意味着企业营业成本的增速大于存货,销售商品速度略有提高。从营业收入对比的角度看,近三年4家企业中的3家存货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上涨,幅度为0.32%、1.43%和1.1%,1家企业比重下降1.92%。
税费方面,从绝对值来看,2015年企业缴纳税费比2014年有所下降,2016年出现回升。比较近两年的增速变化发现,2015年有3家企业税费增速为负,进入2016年后,负增长的三家企业缴纳税费开始提速,而上年度未发生负增长的企业增速开始回落且也出现负增长。税费的绝对值及增速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税费与当年营业收入比可以明显发现,2014-2016年4家调研企业税费与营业收入的占比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11.01%、1.36%、0.91%、0.16%。这表明近年来企业营业收入承担的税费水平不断下降,税费压力减缓。计算4家企业三年平均税费与营业收入占比的均值为8.84%,与河南省调研企业基本持平。尽管均值的大小取决于调研样本的选取,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样本选取过程中本调研小组并未依据企业税费水平进行样本筛选,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同时,该值的大小低于市场研究机构通过行业税收收入占行业GDP的比重来衡量的企业宏观税负(见图5)。
表11 湖南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存货及税费总体情况
图5 湖南调研企业税费与营业收入比
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原材料是企业生产的基础,各种能源消耗(如水、电、煤、气、油)是生产的必要条件。用料用能的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利润的高低,是营业成本的细化。因此,在分析企业成本构成时,有必要对这一因素进行考察。①因数据收集原因,本部分仅分析河南和江西两省的调研企业用料用能情况。
1.河南省调研企业用料用能成本分析
表12 河南省调研企业用料用能成本
表12列示了河南省调研企业用料用能成本情况。由表12可知,调研企业原材料成本绝对值在近三年整体趋势不同,其中两家企业上涨幅度较大,其余4家企业有所下降。从原材料成本的增速来看,整体呈上升趋势,多数企业原材料成本的增速或持续上涨,或增长后平稳,部分企业原料成本的增速在2015年出现回落,进入2016年后增速回暖。原材料的成本决定了企业利润的高低,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预算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将原材料的成本与营业收入进行比较发现,6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原材料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涨,涨幅为11.14%、0.4%、9.13%和1.69%。有2家企业的该指标分别下降了4.46%、3.07%。说明企业的营业收入中,用于原材料采购的支出整体在上升,6家企业原材料占营业收入的均值为47.44%(见图6)。
图6 河南调研企业原材料总成本与营业收入比
用电支出方面,调研的6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在2014-2016年间支出减少,其余两家明显升高。从支出增速来看,支出减少的4家企业近年来都出现了负增长,2家企业的增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一家企业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另一家持续上涨。与原材料成本支出一样,用电支出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着密切联系,分析用电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看,4家企业的用电支出与营业收入占比小幅上涨,涨幅均在0.5个百分点以内,其余3家企业的比重处于持续下降或回落趋势。调研企业三年平均用电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01%(见图7)。
图7 河南调研企业用电支出与营业收入比
用地支出核算企业的工业用地成本,包括修建厂房和车间的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以及拆迁补偿费和各项税费。在调研的企业中,企业用地成本大多为一次性投入和计量,以后年度的持续性支出一般为租用车间费用,以及少部分厂房维修扩建费用,从时间上看用地成本具有阶段性。通过表13可知,调研的6家企业中有一半企业近三年没有用地支出,1家企业的用地支出在2013年一次性支出后,并无后续花销。因此,在时间上不具有连贯性,无法进行纵向比较。调研中的2家企业持续三年保持等额的用地支出,将用地支出与营业收入进行相比后发现,其中一家企业用地支出占营业收入的0.4%左右,另一家企业随着营业收入的下降,该比值三年分别为0.36%、0.46%、0.73%,逐渐上升。
2.江西省调研企业用料用能成本分析
表13 江西省调研企业用料用能成本
表13列示了江西省调研企业用料用能成本情况。原材料成本方面,大多数企业的原材料支出增加,除一家企业相对于2014年支出减少外,其他企业支出额都大于三年前的支出。从成本变动的增速来看,调研中一家企业的原材料支出负增长,其余企业的支出增速不断提高,或经2015年提速后稍有回落,总体来看,近三年企业在原材料上的支出和支出增速都有扩大。结合企业营业收入分析发现,2014-2016年间,企业原材料总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变化为40.04%、-4.86%、3.14%、7.18%、-13.79%、2.08%,由图8不难看出,4家企业原材料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两家企业原材料支出比重下降,其中一家经2015年大幅下降后开始回升,另一企业下降的幅度也在逐年递减。6家企业三年原材料与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50.11%。
用电支出方面,调研的6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的用电支出金额不断上涨,同时,每年的增速变化也有回落趋势,也就是说,近三年企业在用电方面的支出金额不断增加,但这种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其余两家企业的支出出现小幅下降,然而,这种下降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大。通常情况下,企业用电支出与企业的生产紧密联系,在价格变化不大的条件下,用电量的多少是宏观经济分析中衡量经济好坏的先行指标之一。从企业层面来看,在用电成本单价不变的情形下,有可能是企业产量下滑的表现。将用电支出与营业成本结合分析发现,有2家企业用电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提高,其余企业该指标都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在1个百分点以内。上涨的两家企业中,一家增幅0.15%,变动较小;另一家企业在上年回落后出现大幅提升,三年累计提高了5.13%。总的来说,2014-2016年企业营业收入中,用于用电支出的成本有所下降或基本持平,调研企业三年用电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3.83%(见图9)。
图8 江西调研企业原材料总成本与营业收入比
图9 江西调研企业用电支出与营业收入比
用地支出方面,正如前述分析,企业的用地支出具有间断性,纵向可比性不强。在江西省调研的6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持续三年存在用地支出,其中一家支出额三年不变,另外两家变动较大。结合营业收入来看,两家企业用地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另一家企业的该指标变动较大。3家企业用地支出与营业收入年平均值分别为1.26%、0.79%和1.79%。这表明企业营业收入中,用于用电支出的比例约为1.28%左右。
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大量的员工服务于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工人的工资成为人工成本的关键。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劳动力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客观上导致企业用工难、成本高的现状,同时,社会保险缴费负担重是调研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因此,本节将对调研企业的人工成本进行分析。
1.河南省调研企业人工成本分析
表14 河南省调研企业人工成本
表14列示了河南省调研企业的人工成本情况。从职工工资总额来看,调研的6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近三年支付的职工工资总额呈上升趋势,2家企业支付的职工工资总额逐年下降。从工资变化的增速来看,工资总额下降的2家企业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多数企业工资总额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增速不断提高,说明近年来企业支付职工工资的成本呈阶梯状攀升。与企业营业收入相比发现,三家企业工资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下降,降幅为1.81%、1.4%和0.53%。比重上升的3家企业升幅分别为5.41%,0.15%和8.62%。这一结果说明,企业的营业收入中,用于支付职工工资的比例在企业间出现分化。6家企业工资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11.41%(见图10)。
图10 河南调研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与营业收入比
职工工资总额与企业员工的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均工资是人工成本变化的直观表现。经调研数据测算,调研中的6家企业人均工资全都出现上涨。尽管增幅的大小各异,但连续三年人均工资增长并未出现回落的迹象。这一调研结果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近三年的变化趋势一致。
在五险一金方面,2014-2016年企业支付职工五险一金的金额普遍上涨,6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支付五险一金的成本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其余2家企业出现负增长现象,其中一家企业累计下降了37.69%。从变化的增速来看,五险一金的增速有所回落,也就是说,五险一金增加的幅度有所控制。对于五险一金负增长的企业来说,增速还在不断加大。将五险一金与营业收入进行比较发现,除2家企业五险一金与营业收入的占比下降以外,4家企业的该比值不断上升,上升幅度为0.72%、0.36%、3.06%和0.01%(见图11)。结合五险一金的绝对数与增速可知,企业支付五险一金的金额整体上普遍上涨但上涨的速度有所回落,相对于企业的营业收入来说,企业的五险一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还呈上升趋势。说明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支付五险一金的压力近三年还在提升,计算可得,6家企业五险一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2.5%。
图11 河南调研企业五险一金与营业收入比
2.江西省调研企业人工成本分析
表15 江西省调研企业人工成本
表15列示了江西省调研企业人工成本的情况。由表15可知,近三年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普遍上涨,涨幅分别为34.72%、40.1%、7.5%、13.33%、14.29%,只有一家企业下降了13.88%。从变化的增速来看,大部分企业上涨的速度出现回落,个别企业出现负增长,这说明企业的工资成本持续上涨,进入2016年来上涨的趋势开始减缓,部分企业的工资支出出现下降。将企业工资总额与营业收入相比发现,一半的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36.31%、0.25%和1.04%。比重下降的3家企业,降幅为1.86%、1.03和1.02%。总的来看,江西省调研企业中,个别企业职工工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显著上升,其他企业的增幅变化微弱,比值下降的企业效果相对明显。6家企业工资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24.73%,观察数据结构可知,样本中个别企业的比值过高,提高了整体均值水平(见图12)。
从人均工资来看,企业人均工资在近三年的变化出现分化,一半的企业人均工资上升,上升幅度分别为1.36%、1.51%和0.53%,其余三家企业人均工资下跌幅度分别为0.25%、0.17%、0.15%,从数值上看上涨额略高于下降额。与国家统计局公布江西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人均工资相比,规模以上企业人均工资上升的幅度更大。
图12 江西调研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与营业收入比
通过表15中五险一金的数据发现,企业支付的五险一金在2014-2016年间不断上涨,涨幅分别为28.07%、52.40%、22.22%、55.22%、5.60%、24.09%,从增速来看,一半的企业由于前期增长过快,增速有所回落,其余企业五险一金基本保持增速或继续上涨。由此可知,企业近三年五险一金的成本大幅提升,并且这种提升的趋势在部分企业还在延续。考察五险一金与营业收入的占比发现,5家企业该比值逐年上涨,个别企业五险一金占营业收入的比值上涨显著。整体上说明企业近年来承担的五险一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企业来自五险一金的成本压力增大。调研企业五险一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3.46%(见图13)。
图13 江西调研企业五险一金与营业收入比
3.湖南省调研企业人工成本分析
表16列示湖南省企业人工成本的情况。职工工资方面,2014-2016年间调研的4家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持续上涨,涨幅分别为55.28%、25.24%、43.03%、12.89%。进一步分析工资总额增速发现,2016年尽管部分企业工资总额增速相对于2015年来说有所放缓,总体上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通过工资总额与营业收入的占比可知,三年间有3家企业的占比变化较小,幅度均在0.5个百分点以内。个别企业占比减少较为显著。总的来说,企业营业收入需要承担的工资总额在近三年变化不大,个别企业有下降趋势。4家企业工资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16.67%(见图14)。
表16 湖南省调研企业人工成本
人均工资数据表明,4家企业的人均工资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增幅分别为41.72%、29.96%、17.38%、8.05%,增长显著。从增速上看,三家企业的人均工资上涨速度有所放缓,个别企业因上一年度工资存在下滑,进入2016年后修复性增长,表现为增速较快。
五险一金方面,企业的相关支出金额逐年递增,变化显著,三年累计增长幅度分别为126.99%、24.45%、91.48%和9.1%。从增速来看,2015-2016连续两年增速不断扩大,说明企业近年来五险一金的支出不断增加,且增加的速度持续扩大。将企业五险一金的支出与营业收入相比发现,仅有一家企业比值上升了2.61个百分点,其余企业五险一金的支出成本与营业收入占比几乎不变。这说明尽管五险一金的支出额在持续大幅提升,但相对于当年营业收入来说,负担的压力程度并未明显增加。企业间五险一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2.6%(见图15)。
图14 湖南调研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与营业收入比
图15 湖南调研企业五险一金与营业收入比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统计的是交通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方面的成本。根据调研三省16家企业的物流成本情况,统计如表17所示。
表17 中部地区三省调研企业物流成本
从物流成本的金额来看,河南省调研的6家企业,近三年有一半的企业物流成本增加,增幅分别为121%、12.78%和82.29%,变动幅度较大,另外3家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分别为35.87%、30.41%和37.39%。从以上变动幅度不难发现,物流成本上涨的企业,涨幅较大,变化不均。物流成本下降的企业,三年平均下调30%以上。从物流成本的增速上看,成本上涨的企业增速持续扩大,而物流下降的企业,下调的速度呈逐步放缓的趋势。将企业物流成本与当年营业收入进行比较发现,尽管物流成本的支出金额有增有减,但物流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基本上呈上升态势,涨幅分别为0.27%、0.17%、0.93%、2.44%和0.07%。调研企业物流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4.1%。
江西省6家企业近年来物流成本表现为,4家企业物流成本上升,2家企业成本下降,除一家企业物流成本前期为零以外,其余各家上涨幅度分别为66.67%、20%和200%,增长的幅度较大,差异明显。分析发现,物流成本下降的2家企业下降幅度为25%和15%。这一增幅趋势与河南省调研企业情况大致相同。从物流成本增速上看,成本上升的企业增速持续稳定,个别成本下降的企业变动速度也略有回升。与营业收入作为参考发现,企业物流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尽相同,比重上升最大的为0.46个百分点,比重下降最大的为0.52个百分点,剔除前期物流成本为零的企业后,5家企业三年物流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变化在0.02%。总的看来,江西省调研企业物流成本增减差异明显,但物流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变化较小,调研企业的平均涨幅仅有0.02%,调研企业物流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1.59%。
湖南省调研企业的物流情况是,近三年4家调研企业中,物流成本上涨的有3家,上涨幅度分别为13.15%、10.42%和6.65%。1家调研企业物流成本下降了13.03%。从增速上看,物流成本上涨的企业增速有所放缓,2015年物流成本下降的企业在进入2016年后增速也急剧拉升,但相比2014年还存在较小差异。将物流成本与企业营业收入相比发现,4家企业物流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0.43%、0.28%、0.6%、0.01%。可以看出,虽然2014-2016年湖南省调研企业物流成本普遍上涨,但增速下降。与此同时,营业收入用于承担的物流成本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平均下降幅度约0.33%。物流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1.02%。
期间费用是指不受企业产品产量或产品销量增减变动影响,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对象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容易确定其发生期间和归属期间,但很难判其归属对象,因而在发生的当期从损益中扣除。我国财务制度将期间费用分为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的费用。销售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则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以下将对调研企业的三大期间费用进行分析,考察各项期间费用的变化情况以及营业收入程度期间费用的压力。
1.河南省调研企业期间费用分析
财务费用方面,河南省调研的6家企业,其中有3家企业财务费用曾经为负,表明当年企业的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大于相应的支出额。综合3年的财务费用分析发现,1家企业3年来财务费用表现为资金流入,且收益大涨3.82倍。对于财务费用流出的5家企业,其中3家财务费用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1017.75%、114.19%和72%。其余2家企业财务费用减少,减少幅度为20.45%和6.8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企业前期财务费用为净流入,而后期表现为费用的流出,导致三年平均增幅提升异常。剔除财务费用净流入的3家企业后,将企业财务费用支出与营业收入比较发现,企业营业收入承担财务费用的支出比重下降的2家企业分别下降了0.51%、0.95%,1家企业承担费用比重上升了0.19%。综合来看,调研的6家企业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2%。
表18 河南省调研企业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方面,调研的6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销售费用上涨,涨幅分别为135.37%、47.08%、57.02%,另外3家企业的销售费用下降,降幅分别为2.86%、33.76%和28.82%。从变化速度来看,上涨的3家企业增速减缓,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销售费用下降的3家企业中,有2家下降速度继续扩大。通过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发现,4家企业销售费用占比不断提升,增幅为1.3%、0.02%、3.71%和4.69%,说明4家企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在持续加大。比重下降的2家企业下降幅度为0.94%和1%。综合6家企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6.7%。
管理费用方面,6家调研企业中只有1家企业三年平均管理费用减少了35.77%,其余5家企业管理费用分别增加了57.77%、6.33%、15.52%、29.3%和59.55%,费用的增减变化较为明显。从增速来看,费用下降的企业下降的幅度有所减慢。费用上升的5家企业中,2家上升幅度基本维持不变,1家小幅增加,2家增幅减缓。将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比较后发现,4家企业近三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剩余两家费用占比下降2.16%和0.66%。整体看来,调研企业营业收入承担的管理费用的比重约为15.85%。
2.江西省调研企业期间费用分析
表19 江西省调研企业期间费用
表19列示了江西省调研的6家企业期间费用情况。财务费用方面,近三年有2家企业财务费用分别上涨了71.43%、45.94%,2家企业分别下降了31.18%和39.16%。剩余2家企业中,1家近三年增幅不变,另一家企业近两年涨幅为零。从财务费用增速来看,费用上涨的2家企业在2015年增速达到100%和49.9%,进入2016年后开始回落,并出现负增长。费用下降的2家企业增速正负交替。结合企业营业收入来看,3家企业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涨,增幅分别为1.37%、0.26%和2.14%。其余三家企业费用占比小幅下跌,幅度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综合6家企业财务费用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均值为1.58%。
销售费用方面,2014-2016年间,调研中的2家企业销售费用上涨,涨幅达80%和5.33%,2家企业销售费用分别下降了1.49%和11.6%。其余两家销售费用3年保持不变,其中一家无销售费用,在以下的均值计算中剔除。从销售费用增速来看,除1家企业连续两年增速不断扩大外,其余企业在三年间增速正负交替,为企业主动管理销售费用、平滑波动的结果。通过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发现,3家企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下降了0.01%、0.51%和1.14%,1家企业费用占比上涨了1.43%。6家企业在三年间营业收入承担的销售费用均值为8.68%。
管理费用方面,调研的6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近三年管理费用明显上升,升幅分别为22.45%、417.68%、4.65%、33.33%、11.9%,有1家企业管理费用下降13.16%。从管理费用增速上看,5家管理费用上升的企业增速下降,而管理费用下降的企业减速放缓。将管理费用结合企业营业收入分析发现,有4家企业三年来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10.8%、3.63%、1.79%、0.69%。另外2家企业管理费用占比下降了2.17%和0.96%。整体上看,6家企业管理费用的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11.66%。
3.湖南省调研企业期间费用分析
表20 湖南省调研企业期间费用
表20列示了湖南省调研的4家企业期间费用情况。财务费用方面,近三年有2家企业财务费用分别下降了42.36%、88.27%,1家企业财务费用从净流出变为净流入,流入额是流出额的1.3倍。从财务费用增速来看,费用下降的2家企业2016年均出现大幅负增长,费用上涨的企业增速也在逐年递减。财务费用实现由负变正的企业,负增长的速度成本扩大。由上述数据可知,调研的4家企业财务费用正在逐年下降,费用上涨的企业增速也呈放缓趋势。将财务费用与营业收入相比可知,4家企业三年的财务费用占比都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68%、0.48%、0.87%、0.51%。尽管比重下降的幅度微弱,但预示着企业来自财务费用的压力不断减小。经测算,调研企业近三年的营业收入承担财务费用比为0.83%。
销售费用方面,2014-2016年间,调研中的3家企业销售费用上涨,涨幅达31.75%、18.9%和53.74%,1家企业销售费用下降了0.85%。从销售费用增速来看,费用上涨的3家企业中,2家企业增速不断提高,1家企业增速有所下降。费用下降的1家企业增速也由负变正,变动幅度与前期下降幅度基本持平。通过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发现,4家企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全部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86%、2.95%、1.04%和0.32%。这表明调研企业近三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企业销售费用的压力有所减缓。4家企业在三年间营业收入承担的销售费用均值为15%。
管理费用方面,调研的4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近三年管理费用明显上升,升幅分别为22.3%、32.74%、11.41%,有1家企业管理费用大幅下降38.66%。从管理费用变化的速度上看,管理费用上升的2家企业增速不断扩大,其余1家进入负增长阶段,幅度为0.09%。而管理费用下降的企业连续两年负增长,负增长的力度有所减小。将管理费用结合企业营业收入分析发现,有3家企业三年来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33.13%、0.51%、5.6%。仅有1家企业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略有增加,增幅为0.09%。总的看来,4家企业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14.71%。
研发支出是指企业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研发为企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不竭的动力。囿于目前财务准则的要求,现行的财务报表中对研发支出的披露只报告研发支出中的资本化金额,对于费用化金额则计入到各种费用科目,无法直观地了解企业在研究和开发阶段的投入。通过调研获取企业在研究和开发阶段的总支出,能够全面了解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
表21列示了河南、江西和湖南三省调研企业的研发支出情况。河南省调研的6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研发支出上涨,涨幅分别为83.06%、376.37%、0.45%、86.23%、59.55%。仅有1家企业在上一年度研发支出上涨33倍后,2016年投入回落至2014年水平。从研发支出的增速来看,投入上涨的5家企业中,有1家企业投入增速不断扩大,在2015年增速18.52%的基础上,2016年继续保持54.46%的高增长。有3家企业经过前期快速上涨之后,增速开始放缓。个别企业的增速表现为震荡上升。
江西省调研的6家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近三年研发投入为零,有2家企业研发支出下降,降幅分别为5.6%和5.9%,仅有1家企业投入上涨,涨幅高达8981倍。从增速来看,投入下降的2家企业近两年处于调整阶段,或先增后减,或先减后增。投入金额大幅上涨的企业增速开始缩减。
湖南省调研的4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平均三年投入涨幅达36.31%、32.49%和44.06%。仅有1家企业研发投入出现下滑,下降幅度为9.79%。从增速来看,投入上涨的3家企业中,有1家企业连续两年增速不断提高,增幅为10.28%、23.61%,其余2家投入上涨的企业,在经过2015年的投入上涨之后,增速开始回落。而投入下降的企业,增速也由负转正。
结合企业当年营业收入来看,河南省6家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普遍上涨,涨幅为89.96%、0.02%、4.92%、0.03%,其余两家企业分别下降了0.15%和0.46%。由此可知,调研的6家企业在近三年中,有4家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小幅变化;1家企业在营业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大幅增加研发投入,使得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迅速拉升。剔除该企业对均值的影响,整体来看,河南省调研的5家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3.72%。江西省的6家企业中,剔除3家零投入企业后,有2家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涨,涨幅分别为3.4%和0.17%,1家企业占比下降0.43%,三家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4.24%。湖南省调研情况为,4家企业中仅有1家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涨0.03个百分点,其余3家企业的比重均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为0.27%、2.49%和0.14%。也就是说,湖南省调研的4家企业尽管研发投入逐年加大,但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整体下滑。4家调研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均值为3.33%。
表21 中部地区三省调研企业其他成本
总的看来,河南、江西、湖南三省调研的16家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江西最高,河南其次,湖南略有差异。三省平均投入比重分别为营业收入的4.24%、3.72%和3.33%。
1.企业负债率居高易引致融资成本升高、融资难度加大
调研发现,近三年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且有不断上升趋势。16家调研企业中5家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于70%,其中2家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80%(见表1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南、江西、湖南三省规模以上企业近三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7.4%、52.02%和53.33%。近一半的调研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本省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资产负债水平。企业是创造利润、就业、创新、经济增长的根基,企业负债率过高一方面会引发中国实体经济根基脆弱和产业空心化风险,另一方面也会降低企业的资信度,影响到金融部门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导致其融资能力下降或提高企业资金成本,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持续竞争能力。而且税务、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其他债权人等,会据此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失当”的评价,甚至采取对企业不利的举措,从而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社会形象,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存货周转率慢,资金占用严重
在国内需求不足、国外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多数企业存货增加、存货周转率下降。调研中9家企业存货周转率下降,降幅最大达6.61%,平均下降1.85%(见表13)。近三年河南、江西调研企业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两省营业收入承担的存货比重分别为22.43%和20.23%。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升高,说明企业因存货导致的资金占用增加。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销售效率和存货使用效率。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企业经营顺利,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周转得越快,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也会越少。存货周转慢则表明企业产品销售周期长,导致企业大量营运资金被存货占用,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降低了资产的周转能力和盈利能力。
3.商业信用泛滥,销售不容乐观
在我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市场需求减少导致大部分企业存货积压,销售缓慢,增加了存货对资金的占用。赊销活动作为企业营销的一种手段,则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经济利益,维护持久的客户合作关系。因此,部分企业采取赊销的营销模式,使得企业销售状况转好,存货周转率有所回升,但是企业完成的销售不能及时带来货款回收,被客户占用了大量资金,应收账款不断上升,进而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甚至影响到企业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不得不举债经营,进一步导致企业的财务费用增加。赊销模式下企业现金流从被存货占用变为客户占用,实际上反而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企业并非主动采取赊销,而是客户故意拖欠货款形成的商业债权,属于商业信用绑架行为。这不仅增大了债权人的资金压力,增加了坏账的风险,还有损企业上下游间的合作关系,严重时还可能会涉及诉讼,使企业疲于应付或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有时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过大,造成企业互相拖欠,“三角债”急剧膨胀,致使银行借款可能无法及时足额偿还,银行呆账加大,恶化银企关系,这也为企业未来融资行为埋下了隐患。另外,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销售已经成立)但必须上缴销售税金及预缴年内所得税等问题,由此也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进而推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4.税费因企而异,感知各有不同
近三年,16家调研企业中有9家企业税费支出金额上涨,涨幅最大的一家达8倍之多,平均涨幅约10.98%;7家税费支出下降的企业跌幅最大为8.55%,平均下跌2.81%。表面上看,调研中的多数中小企业税费支出增加,且增加幅度是减少幅度的4倍左右(见表4-6)。然而,税费支出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从税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16家企业中,有9家企业营业收入承担的税费比下降,降幅最大达11.01%,平均降幅为2.27%,7家税费与营业收入比重上涨的企业中,涨幅最大为10.95%,平均涨幅为3.62%。造成如此大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2016年下半年我国全面实行“营改增”,增值税的纳税额取决于是否获得抵扣凭证,由于企业经营的业务千差万别,而不同行业抵扣链条的完整性不同,因而,导致部分企业降税费后的获得感存在明显差异。比如,目前我国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一般纳税人购进的“旅客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尽管方便征管,但也割裂了抵扣链条、扭曲了税收公平原则。
5.财务费用下降,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旧存在
调研16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财务费用上升,平均上升53.77%;8家企业财务费用下降,平均下降38.04%(见表18-20,计算中剔除财务费用由负转正和由正转负样本,以排除对整体均值的影响)。从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来看,河南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下降的2家企业分别下降了0.51%、0.95%,1家企业费用比重上升了0.19%。江西3家企业比重上升,升幅为1.37%、0.26%和2.14%。其余3家小幅下降,降幅在1个百分点以内。湖南4家企业三年的财务费用占比都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68%、0.48%、0.87%、0.51%。数据表明,中部三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普遍下降,企业营业收入承担财务费用的压力有所下降。
然而,调研中实体经济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放款难,银行内部审批程序复杂,尤其是银行要求贷款企业资产抵押的标的高。个别地方还存在“存贷挂钩”现象,迫使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通过第三方进行贷款,或求助民间融资,增加了融资成本。总体来说,与过去融资环境相比,融资贵的现象虽有所好转,但融资难的状况依旧。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有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处于关键期、企业经营困难有所加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显示出持续疲弱的态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当前货币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为避免给自身造成信贷损失,制定了一系列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以强化信贷管理,使得信贷准入门槛增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6.研发投入差异明显,优劣地位固化严重
研发为企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不竭的动力。通过对调研企业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研发支出数据的分析发现(见表20),16家企业中研发支出金额上涨的有9家,平均上涨48.88%;下降的有4家企业,平均降幅为7.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涨的有7家企业,平均上涨13.22%;比重下降的有6家企业,平均下降0.66%(计算中剔除异常样本)。河南、江西和湖南三省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均值分别为3.72%、4.24%和3.33%。调研中有3家企业连续3年无研发投入,其所属行业分布在电子设备制造、汽车配件制造和金属制造,且都属民营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经调研了解,研发零投入的3家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零部件制造,或为大型企业承接订单外包服务,企业自身品牌价值低,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不高。近年来毛利率持续下滑,现金持有紧张,员工流失频繁,加之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投入资金不足、研发成功率偏低等因素,企业不愿在研发上进行大量投入。从全国来看,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0.9%,发达国家企业的这一比例平均为2%。行业不同,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也会有所不同。研发投入在企业间、行业间差异明显,优势企业通过研发不断巩固优势,维持领先;劣势企业无心研发,无力投入,并最终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持续的核心竞争力”的恶性循环。
1.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基础和第一要义
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核心手段。然而,仅仅认识到企业的运营成本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是不够的,如何采取措施去降低运营成本,这是一个需要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审慎决策的关键性问题。事实上,降融资成本与资产泡沫、降税负与财政收入减少、降低劳动力成本与扩大内需等存在一定矛盾。虽然在简政放权、推动要素改革和发展直接融资等方面仍有操作的空间,但是“降税有度降费(五险一金等)有限”。降成本的第一要义应从企业自身出发,加强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工艺,实现产品升级,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通过加强存货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在控制成本与售罄风险之间寻找平衡;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速货款回笼,避免商业信用绑架,降低违约风险,在营销模式与占领市场之间寻求平衡;控制财务风险,提升资本结构质量,提高总资产与净资产的回报率,在投资回报与资本成本之间实现价值最大化;立足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核心利润持久增长,使资产结构与利润结构匹配,在经营主导与投资活动之间寻求平衡,等等。比如,企业通过对市场用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分析去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同时建立与完善应收账款管理责任制度与监控体系,将应收款项回收与企业各业务部门的业绩考核及奖惩挂钩,强化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和资金回笼动态考核,按照“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的原则,加大清欠力度,提高应收账款收回率,加快企业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进而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构筑企业降本增效的制度环境
(1)强化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并实现信息共享,切实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违约或失信成本。在全社会建立涵盖企业基本信息、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诚信交易、违法违规等信息的征信系统,构筑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实现社会运行效率提升,避免人力、物力浪费。同时,政府制定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实施的监督力度,对于失信行为绝不姑息。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布企业有关的诚信档案,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诚信档案,对企业的失信行为加以严厉惩处,提高企业违约或失信成本。在此过程应注重强化对企业诚信档案的定期评估,引入信用等级机制,促使诚信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的日常重要工作之一;支持和鼓励行业组织工作,帮助其完善各方面的诚信管理条例,发挥行业组织对企业信用的监督作用;完善行业组织运作机制,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健全诚信档案体系,改变以往政府在档案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发挥行业组织的诚信档案管理作用,提高各大企业征信积极性;鼓励社会监督企业信用行为,对于失信行为要积极检举揭发,促进企业规范其市场行为,提高市场信誉;打造企业诚信档案信息平台,在全行业和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诚信档案的共享。
(2)改善融资环境,助推企业永续发展。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地方产权交易中心等股权转让系统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满足不同企业的股权融资需求;丰富债券市场品种,降低中小企业债券发行门槛,积极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债券、信贷资产支持债券、私募债券、集合票据等债券品种,培育和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借鉴欧洲经验,推进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业务,成立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平台,促进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探索建立投贷联动融资机制,由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信贷支持、风险投资或私募基金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以“股权+债权”模式为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鼓励提高信用贷款比例支持或受信额度,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积极推广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融资创新;加快落实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奖励政策,支持市县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力度;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政策尽快落实,充分发挥政府奖励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各地担保机构与银行开展合作,适当降低银行贷款利息和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比如,归集部分财政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等中小企业贷款增信机构,与商业银行形成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提高商业银行发放小额信贷的积极性。金融监管部门可以考虑逐渐放松成立地区性中小银行的限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扩大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数量,打破国有大银行垄断的格局,鼓励地区性商业银行或贷款公司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设计符合本地区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有效搭建供需“桥梁”,切实改善实体经济企业融资环境,解决不同企业融资需求。
3.完善营改增税收政策及抵扣链条,让“减税红利”真正惠及纳税人
作为结构型减税的重要举措,营改增通过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营改增”之后,决定企业纳税水平的关键点在于是否取得抵扣凭证。由于中小企业和服务行业、金融业的经营业务,决定了企业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很难取得相应的抵扣凭证,导致中小企业“营改增”获利感不强。加之“营改增”之后企业“税收筹划”空间减小,部分企业纳税不减反增。另外,多档税率的存在也容易扭曲增值税抵扣链条,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不符合税收公平的基本原则。事实上“营改增”不仅可以有效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避免重复征税,直接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同时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中性的税收环境,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因此“营改增”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企业纳税水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减少增值税税率档次,简并税率,增强税收中性。税务机关应进一步优化营改增纳税服务,尤其是简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代开、认证和纳税申报程序,从而为完善抵扣链条、降低税负和纳税人遵从成本奠定基础。另外,应尽快完善和研究出台“营改增”抵扣项目的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进一步完善抵扣链条。例如,对于购买旅客运输服务而言,如非直接用于职工福利和个人消费,而是用于单位员工调研、考察和项目洽谈等直接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则应允许抵扣。以此确保“营改增”这项普惠性政策落到实处,降低纳税人税负,切实减轻企业成本,让营改增的“减税红利”真正惠及纳税人。
4.支持研发创新才是降本增效的持久制胜法宝
研发投资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投资行为。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社会R&D支出已达到15440亿元,占GDP比重为2.1%,其中企业占比78%以上,全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直接为企业减免税收约760亿元。但是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基础研究占比(5.1%)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距离,研发投入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比如,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规模(以基础研究经费占R&D总投入的比例来衡量)基本保持在13%-17%之间,法国与德国在20%左右。我国政府把创新驱动确立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推动国家技术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基础研究主要由政府来主导,有关科研院所来承担外,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应主要以企业为主体,我国应进一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科技研发,特别是应重点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研究,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应用等。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投入和引导,联合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积极性,加强关键启动型技术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进制造、信息通信技术等属于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比如,通过补贴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比例的浮动补贴,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创新补贴幅度,鼓励企业对能源减排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引进;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补贴体系,通过财政项目拨款、研发投资加计扣除和银行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中小企业的专利产出活动等。持续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不断改革工艺方法、工艺流程或生产工具,不断创造新材料和新的产品结构,持续提高劳动效率,全面改善企业生产过程的各项经济指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附加值的能力,扩大消化成本的能力,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
Analysis of Operation Status and Cost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 in Central China
Central Group of"Reducing Cost Investigation",Chinese Academy of Fiscal Science
At present,Chinese economy faces a more serious downward trend.The Central Group of"Reducing Cost Investigation"from Chinese Academy of Financial Sciences conducted a field research in some enterprises of Henan,Jiangxi and Hunan provinc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ir operation status and cost structure,and then explored the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st structure.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high debt ratio of enterprises leads to higher financing cost,slow inventory turnover and long collection period as well as high operation capital.Implementation of"reduction of fees and taxes"varies from different enterprises;the financial cost of enterprises has declined but financing is still high in cost and difficult to reach;and R&D investment is quite different among enterprises.To fixing these problems,we believe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management capacity is the foundation to reduce the cost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and other measures are also flexible,such as optimization of the social credit environment and financing environment,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environment for reducing the cost an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improvement of tax policy and deduction chain of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so that enterprises can benefit from tax reduction.In the end,R&D innovation can always support cost-effective and long-term success.
Cost;Debt Ratio;Financing Environment;R&D Innovation
调研组组长:白景明
调研组成员:徐玉德许文何平梁强夏楸龙海红
执笔人:徐玉德夏楸
李利华)
F275.3
A
2096-1391(2017)11-00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