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双创”驱动的大潮中,宁波周边城市群落的创新創业各具起色,而宁波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正进入到深层推进的重要阶段,宁波如何抓住“双创”机遇、借势发力、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对宁波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将围绕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升级与环境优化问题开展对策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对策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98
2016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城市群落体现了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协同发展观和分享经济时代的现实需求,宁波作为长三角城市群落、长江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宁波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必将高度依赖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
1 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
1.1 创新创业政策环境逐渐优化
(1)重视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建设。2011年以来,宁波市政府陆续颁布和实施了几十份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及配套文件,在人才、科技、财政、税费、金融等方面的体系化配套政策不断完善。(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开展投资项目服务窗口集成整合,简化并梳理了与投资项目相关的29个事项,基本实现基于横向贯通、跨越部门的“一窗式”审批。(3)加强财税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扶持创业资金,建立创业基金,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
1.2 创新创业主体潜能继续释放
(1)创新创业企业持续增长。根据宁波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市新登记企业数量保持持续增长。从2016年至今,全市新设内资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5%和103%。(2)创新创业基础不断加强。全市创新型企业已累计达1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64家,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78家,专利示范企业9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3家;全市现有高新技术园区3家,经济开发区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3)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多元化社会群体参与到创新创业热潮中,全市创新平台累计达125家。
2 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和特点,但是,同国内其它城市比较而言,仍然在以下方面有待加强:
2.1 创新创业政策仍需优化
创新创业政策在政策集成度、普及性以及认知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和优化。创新创业政策内容涉及面广,发布实施时间较短,在普及程度和认知程度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另外,创新创业服务的集成度和信息化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地区各部门间缺乏连接,协调性不足。
2.2 人才要素质量尚需提升
近年来,宁波注重引进人才结构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从本地产业配套、企业需求、市场导向、人才发展规律等实际出发,逐渐形成了产业链聚才优势。但目前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达到引领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宁波籍两院院士多达108位,但留在在宁波工作的院士还不够多。宁波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数量和水平上与杭州、青岛,大连等重点城市相比也有所落后。人才引进政策与全国各大城市相比,力度上并无特别明显的优势。
2.3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创新创业平台应进一步加强软实力建设。部分创新创业平台专业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所欠缺,软件建设还不够,服务还不完全匹配。科技转化率的总体水平不高,仍然有一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研究方向上与市场需求不能很好地对应起来,产学研联盟机构数量还相对不足。
2.4 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仍需完善
阻碍企业创新的最大因素是费用问题,在提供多种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多种项目和研发基金、企业获取多种贷款和风险投资基金等方面仍需要完善。社会资金进入创新创业领域的资金进入和退出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避免对创业项目出现过高估值和过热预期,以名出现大量资金堆积而无法有效退出的情况,防止造成潜在金融风险。
2.5 创业创新能力需继续提升
宁波在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方面需要更多龙头企业引领。一家龙头企业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杭州的阿里巴巴带动了整个杭州的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仍显不足,民营企业在创新所需技术、人才和资金上的投入方面存在较大挑战。宁波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在先进管理理念、独立完备的现代产权制度、引入职业经理人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3 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架构
创新创业系统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科学、技术和创新的作用下构成的集群。宁波市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宁波引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将创新和创业两个范畴融合一体,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将创新和创业的主体看作系统内部因素,而周边企业、社会、经济等看成系统的外部因素,内外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多个创业主体和所处的环境所构建而成的系统化整体。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基本上可分为外围生态系统和内部生态系统。外围生态系统主要指政策、文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内部生态系统指创新创业企业、投资和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等。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宁波市的内部生态系统。具体而言,可分为:(1)生产者群落主要由宁波市所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等共同构成,他们是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等不具备直接经济价值的创新原始资源以及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科研素质的人才通过自身工作加工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创新技术人才的建立部分创新创业主体。(2)消费者群落主要由宁波科技创业者构成,形成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为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包括形成创新型企业。(3)分解者主要指宁波各级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行业制度及其他行政手段,将科技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溢出的经济、技术、文化等效益反馈给社会,使之成为可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创新资源,进而完成物质循环。
4 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与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测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评价方面,不同学者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和案例出发进行了相关的定义。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相对于传统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将遵循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发展”的主要思想,从创新的角度基于以知识为主要创新资源的持续供给、以竞合协同为主的主体关系和以系统结构的演化,从而实现系统从一个稳态向更高的稳态不断进化的过程,是体现在知识资源的增长与增值、主体协同竞合推进、系统结构动态演化中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与发展。因此,从系统功能和系统目标两个方面来理解构建创新资源、创新效率、创新潜力和创新活力四方面选取指标评价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资源指标主要是反映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可持续性创新所需要消耗的资源,主要包括:科技活动经费数量、地方科技拨款与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和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员总数。创新效率指标主要反映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体系运行与创新成果的表现,主要包括:专利授权或专利申请受理项数、发明专利授权量与专利授权量的比重、科技成果国内国际先进项目数、新产品产值占比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创新潜力是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预期的表征,应当包括:教育经费总支出金额、在校学生人数、信息流通情况(可用电信业务总额)、技术改造投入金额、技术引进投入金额、消化吸收经费金额。创新活力是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开放性与资源流动性的表征,主要包括: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购买国内技术经费金额、技术交易额。
此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指标包括两类二级指标:一是企业创新环境,包括技术市场、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创新文化氛围等三级指标及相应数据,二是区域创新环境,主要包括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扶持政策和人均GDP这三个三级指标及相应数据。
5 系统升级与环境优化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建立的指标体系,将统计局公开发布的规模以上企业数据以及相关部門的规模以下企业监测调研数据相结合,通过专家访谈与打分确定相关的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分析,建议从以下方面促进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升级及环境政策优化:
5.1 推进人才培育与合作
推进人才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效工作,特别是在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人的要素是最灵活、最重要的。人才培育与人才合作是同等重要的人才政策与措施。国内高校和智库都是提供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来源,应当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政策手段吸引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新创业型人才和能够与项目或团队相结合的引领性人才。在国内各大城市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下,面对有限的人才数量,要加强城市之间的人才合作与共享,柔性解决人才需求。
5.2 逐步强化创新合作
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若要逐步成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引领者,就应充分考虑与国内国际(如中关村、硅谷)优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中介机构进行战略层面的密切合作,构建机制健全和体系完整的体系链。从产、学、研等多方面、多渠道,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交流、互动与合作。特别是基于重点产业,加强针对性政策间、部门间的合作,同时,推进宁波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到优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形成研发、咨询、验证等多环节的沟通与交流。
5.3 提升知识层面合作
从长远发展看,提升知识层面合作才能够促使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保持持续升级与发展的动力基础,当前,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一定的集聚效果,但是在国内创新创业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是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缺少的竞争基础,也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强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建设,培育更多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加强同国际前沿研究团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知识基础与交流机制,最终增强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能力。
5.4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不断探索政策创新,拓展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建立“商业银行+政府支持+风险资本创业投资”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强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研究院”高端平台载体建设,形成领军人才集聚效应。创新引才政策制度,营造更加有利于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
总之,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大背景下,应当加紧与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同步发展,结合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位,加强产业、人才、资金、技术、文化、服务、政策上的交流互通,引进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有利资源,加快宁波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升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嵩. 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58-62.
[2]蔡莉,单标安,朱秀梅,等. 创业研究回顾与资源视角下的研究框架构建:基于扎根思想的编码与提炼[J]. 管理世界,2011,(12):160-169.
[3]赓金洲,肖文. 服务业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网络间沟通渠道的理论构[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4:63-66.
[4]邵际树.跨境经营、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业绩[J].财会月刊,2017,(29):122-127.
[5]赓金洲.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及测度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4.
[6]郑长娟,郝新蓉,程少锋,蒋天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浙江省69个县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03):121-12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