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害怕孩子长大后埋怨您吗?

2018-01-05 11:22吴刚
现代家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董卿育儿女儿

吴刚

【编者按】

今年暑假里,许多家长咨询本刊,究竟要不要利用暑假让孩子学一门才艺?诸如乐器、舞蹈、书法、绘画、围棋之类。本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一件好事,稍有经济能力的家长都愿意做这方面的投资,但家长们最怕孩子半途而废,不仅学费打了水漂,还让孩子产生了失败情绪。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多半会逼迫孩子坚持下去,由此引发不少亲子矛盾。

一位家长的担心极具代表性:“逼孩子现在吃苦,是为了长大后不吃苦啊!要是以后没有一技之长,孩子埋怨我溺爱他怎么办?话说回来,要是这样逼下去,孩子以后埋怨我没给他快乐童年怎么办?真是两头为难啊!”

您害怕孩子长大后埋怨您吗?如果心软和心狠都要被埋怨,您现在会如何选择?带着这些尖锐的问题,本刊组织力量,对暑假里陪孩子学才艺的家长和有关教育专家进行了专题采访。

横竖都是被埋怨

湖南省长沙市青少年宫门口,35岁的刘先生正在等上书法课的女儿下课。被问及送女儿学书法的初衷,他爽快地说:“我是被逼无奈。本来,我打算把10岁的女儿送回湘潭乡下老家,暑假里陪陪爷爷,同时见识见识大山大河和乡下孩子的辛苦,可是妻子不同意,说家长微信圈正在掀起‘报班热,咱也不能落后,否则女儿长大了啥也不会,肯定会埋怨我们的。我问女儿喜欢学什么,女儿说不上来,后来说,邻居婷婷在学书法,那我也要学书法,不让妈妈以后再夸婷婷。看,女儿在用攀比的方式回击妈妈的攀比。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我觉得这事不靠谱,但我也不反对,因为我怕女儿以后埋怨我。”

陪儿子学吉他的赵女士接过刘先生的话说:“对,做家长的就是不能被孩子埋怨!平时孩子上学没时间,假期学才艺名正言顺,要不然学校为什么要放假?我儿子学吉他就是为了超过他表哥,不过我不认为这是攀比,有榜样才有动力嘛!儿子的表哥是吉他高手,得过不少奖,经常登台表演,出尽了风头。每次家族聚会,他都背着吉他来,席间弹奏助兴,让别的家长好生羡慕!我儿子自然不甘落后,于是就闹着要学。可是,学了不到两个月他就打了退堂鼓。我不同意,逼着他坚持下去。小孩子嘛,都贪玩儿,不引导怎么行?如果干啥事都半途而废,那孩子的一生就毁了!我不怕落埋怨,等他以后成才了,一定会感谢我。”

云南省曲靖市的顾女士是一名政府公务员,陪女儿学小提琴整整5年了,对琴童生活有深刻认识。接受采访时她说:“我知道,女儿长大后一定会埋怨我,怪我没有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每次这样想,我的心就隐隐作痛。我小的时候也学过两年小提琴,后来吃不了苦,跟父母闹,放弃了。现在我经常埋怨父母,当年为什么不逼我学下去?陪女儿学琴到第3年时,女儿也跟我闹,我没有同意,逼着她学,就是为了不落埋怨。女儿屈服了,但她在家练琴,很多次边练琴边哭,甚至故意把琴弦绷断。我狠狠心,装作没看见。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艺哪有不吃苦的?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理解妈妈的苦心。”

四川省成都市家长关先生认为,要不要逼孩子学才艺,关键要看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如果孩子明明有天赋却要放弃,家长肯定要施压,天赋不能辜负啊!要是孩子没天赋,那家长就省省吧,逼也没用,要是施压过大,还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他条理清晰地对记者说,“我儿子今年4岁,很聪明,大眼睛水汪汪的。为了试试他的天赋何在,我就带他去琴行,每种琴都让他玩一玩。在钢琴老师的引导下,我儿子很快爱上了能发出声音的键盘。我花4000元买了一架雅马哈电子琴,半年后又花26000元买了一架钢琴,至于学费,不少于买琴的价钱。现在儿子要放弃,我岂能答应!如果他是郎朗那样的钢琴大师,砸在我手里那不是犯罪吗?孩子将来肯定会埋怨我。我妻子心疼儿子,说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还说将来孩子肯定会埋怨我心狠。我觉得这话说得没心没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不练成七十二变神功,长大后肯定会遇到八十一难!”

福建省厦门市某钢琴培训学校的教师张女士接受采访时说:“幼儿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当发现键盘能发出悦耳的声响,都会感觉神奇,并有尝试弹奏的冲动,但这并不表明孩子在乐器方面有天赋。孩子在学琴中出现的半途而废现象,多是因为他发現,有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开动脑筋记忆,某些技法掌握起来有难度等,跟自己敲敲打打的乐趣相差甚远,或者是发现有别的小朋友比自己弹得好,自己的兴趣急速下降。这些都很正常。只是在这个阶段,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放弃当然容易,但也许真的就放弃了一棵好苗子。”

广东省珠海市的美术教育专家焦女士认为,所有成功的艺术家都要经过吃苦的阶段,但这与父母的逼迫无关。接受采访时她说:“学艺术之前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想取得成功更要吃大苦,但吃苦有一个前提,就是具备良好的基本条件和对艺术浓厚的兴趣,即条件、兴趣、吃苦,三者缺一不可。其实,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两年后放弃非常可惜,因为一年恰恰是一个关卡,绝大多数人是在一年内被淘汰的,可以说,坚持过一年就成功了一半。我认为,学会吃苦也是学习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不管以后是否从事艺术行业,这都是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但是,孩子吃苦应该是自觉行为,在父母逼迫下所吃的苦,肯定会成为埋在心里的怨言。所以,家长与其逼迫孩子吃苦,不如引导孩子增强对艺术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这样,将来孩子才会由衷地感谢父母。”

北京市儿童心理学博士仝先生表示,家长逼孩子学艺纯属帮倒忙:“每次看到家长逼孩子学艺术,家长一脸的刚毅,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瞪孩子,我就想替孩子打抱不平,对父母说,为什么你自己不学?真正热爱艺术、对艺术有天赋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家长逼。别的领域也一样。看看篮球场上的詹姆斯和库里,再看看足球场上的C罗和梅西,这些杰出的运动员都是极度自律的人,没有一个是父母逼出来的,驱使他们的是内心的热爱和向往。相反,我见过太多从小被父母逼迫的人,在脱离父母之后,马上放弃为之奋斗多年的艺术,他们才不管父母是否埋怨!”

不做事后诸葛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逼孩子学才艺,是受名人的影响。

浙江省温州市家长冯女士接受采访时说:“您要问我什么是成功,我回答不上来,反正就是让孩子成为成功人士呗!孩子学钢琴,家长就梦想孩子成为第二个郎朗;孩子学游泳,家长就觉得孩子是未来的孙杨;等等。这也没什么不好,有榜样才有方向嘛!这些名人在成功后接受采访时,都说过感谢父母的话,甚至感谢父母当年的逼迫。比如郎朗,当年不想练琴时,父亲狠心地逼他跳楼。这样的事例对家长们的鼓舞力量大到无与伦比!”

江苏省南京市家长龚先生对董卿的成长故事十分熟悉。他对记者说:“董卿您知道吧?主持诗词大会的大才女、知识女神!媒体上有一篇關于她的文章《虎爸教育下董卿的童年》,我读过好多遍,实在是太感人了,同时也对我有非常大的启发。要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成功人士,家长必须心狠,从小培养孩子吃苦精神,别怕落埋怨!因为成长是不可逆的,荒废了青春,只能是平庸之辈,后悔也没有用!那些提倡放养孩子的专家,实在太不负责任了!试问,他敢放养自己的孩子吗?”

山东省济南市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教授蒋女士认为,逼孩子成功是急功近利,不足取。她分析道:“用名人的成功证明父母逼迫是合理的,从逻辑上讲,是用结果倒推原因,属于事后诸葛亮。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些被逼到抑郁自杀的孩子们,无一不是活在高压、苛刻之下,为什么他们没有成功呢?换言之,他们悲惨的结局也可以倒推出父母逼迫的原因。所以,这个逻辑不成立。诗词大会确实让董卿声名鹊起,使人们看到她优雅、知性的一面,但她的成功不能简单模仿,否则有可能东施效颦。就在《虎爸教育下董卿的童年》这篇文章发表不久,网上出现了另一篇爆红的文章《你看不到的,是千万个被毁掉一生的董卿》。文章写道:‘你看到的是一个走出来的董卿被无限放大,你看不到的,是千万个一生就此被毁掉的董卿。董卿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的童年,抑制不住悲伤,尤其是父亲的逼迫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一直以来优雅淡定的她忍不住潸然泪下。成功和幸福不是一回事,我们不能只看到那些被逼成功的个案,而看不到绝大多数被逼失败的下场。”

广东省珠海市心理咨询师雷云燕认为,对名人的成功,家长要学会鉴别。她告诉记者:“经常能看到一些很优秀的明星或艺术家,在面对采访时说:‘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都是因为父母严厉的督促,如果没有他们当初的逼迫,我肯定做不到,那就没有我的今天了。家长们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备受鼓舞,于是放心大胆地逼迫自己的孩子。在我和我的同行们看来,这样的表述令人心酸:这么优秀的人,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却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认为如果不逼自己就做不到!相比之下,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在成功之后谈及父母的言词要健康得多。他们常说的是:‘感谢父母为我做出榜样,他们一直激励着我成为我自己。这至少说明,他们不是被父母逼着成功的。扎克伯格的父母甚至直言不讳:‘为人父母者,我只能说,你的确可以为子女安排你想要他们过的生活,但这不一定就是他们想要的。中国家长为什么听不进这样的肺腑之言呢?值得我们深思。”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夏先生接受采访时说:“那些逼迫孩子学艺的家长,大多存在极端思维。他们认为,家庭教育只有两种,要么逼迫,要么放任自流,而放任自流是要不得的。这样的极端思想是多么的荒唐可笑!那么,正确的教育思维是怎样的呢?专业概念比较晦涩,我来举例说明:第一个农民,把幼苗种下去之后,总担心它长不好,嫌它长得太慢,于是一截一截地拔高。这是控制,是逼迫,是拔苗助长。第二个农民,把幼苗种下去之后就不管了,爱咋咋地。这不叫放养,这叫不负责任,未尽监护义务。第三个农民,幼苗种下去之后,定时观察幼苗,掌握幼苗的成长规律,为它松土、浇水、施肥、除虫,给幼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其生长所需,然后等待它慢慢成长。不难看出,第三个农民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培养孩子与种庄稼是一个道理。”

育儿焦虑何时休

北京市教育观察家任先生认为,逼迫孩子学艺,暴露了家长们的焦虑心理。他打开电脑,边用鼠标指点边说:“您看这一段,是一位普通家长在教育论坛上的帖子:‘当别人家的孩子在钢琴边、舞蹈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你家孩子在做什么?当别人家的孩子虽然很苦很累,但识字算术突飞猛进的时候,你家孩子在做什么?当别人家的孩子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希望进步渴望成长的时候,你家孩子在做什么?你可能会说,孩子要快乐的童年,要无拘无束,要自由自在。可是,你怎么知道那些拼命努力的孩子一定不快乐?是不是很有煽动性?如果您是家长,看完是不是立刻就焦虑了?是不是强烈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更担心是因为自己没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如果这时候遇到培训班招生,是不是恨不得立刻掏钱给孩子报名?这便是攀比的力量!如果家长没有长远眼光,没有成熟的育儿观,就很容易被各种论调影响,难以坚持自我意识。”

任先生告诉本刊记者,育儿焦虑俨然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矛盾。“2017年5月,在母亲节来临之际,UC大数据发布了一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位列十大家庭焦虑的分别是:小孩健康、小孩教育、夫妻关系、小孩人身安全、家庭经济积累、婆媳关系、赡养老人、家务、二孩、子女婚姻。其中与孩子直接有关的占了五项,可见育儿焦虑有多么严重、多么普遍。”

那么,家长们的育儿焦虑是如何形成的呢?

山西省大同市家长周女士认为,育儿焦虑源于攀比心过重。“攀比之心,人皆有之。”接受采访时她说,“现在资讯发达,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好像都是用来攀比的。沉浸其中,想不攀比都不行。”

湖北省襄樊市教育专家、教育学教授井先生认为,攀比恶习的确能造成育儿焦虑,但中国家长的育儿焦虑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家庭养育的孩子越来越少、隔代抚养以及社会保障不完善是育儿焦虑的深层次原因。毋庸讳言,这些深层次原因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因此,要求父母们不因育儿而焦虑,有些不切实际。不过,这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焦虑情绪放任不管。国内外研究的共识是,高焦虑度的父母有极其相似的行为倾向:过度敏感、过度控制、过度保护,而这会对儿童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国外学者发现,父母的过度敏感和保护,会降低幼儿对环境的免疫性和耐受性,澳大利亚和英国学者曾对5810名患有哮喘的儿童进行长达数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生产期间的焦虑与儿童的哮喘病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而过度控制会降低幼儿的判断力和执行力,过度保护则有可能导致幼儿个性怯懦,更愿意接受弱小角色。”

江西省九江市心理咨询师何女士认为,育儿焦虑与家长的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她解释道:“被父母逼迫的人生,只不过是为父母而活,长大后发现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又开始逼迫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活不好自己,才会去逼孩子。现在,太多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有人在意家长的心理问题,这是舍本求末,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我建议贵刊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家长的心理健康。不可否认,健康的家长更容易教育出健康的孩子。”

本刊认为,教育是不能用成功与否来定义的。教育是帮助每个生命不断感受生命的美好,逐渐绽放生命的能量,并有感受幸福的能力。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随着生命不断变化而成长的过程。未来的竞争力绝对不是某种才艺,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理解能力、合作精神、好奇心、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这些能力绝不能靠逼迫,而要靠父母的陪伴、示范、引导和支持。想通了这个道理,育儿焦虑迎刃而解,家长就不会害怕孩子长大后埋怨自己了。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董卿育儿女儿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董卿的宝贝
和女儿的日常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央视花旦董卿:枯萎的爱情树怒放友谊花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