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不要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创业寒冬通常每三到五年一次,一般随着资本热潮的消退而到来。比如2008年视频网站寒冬,对应的是2005-2007年资本对视频网站的追捧;2011-2012年的电商寒冬,对应的是2009年到2011年的电商热潮。
寒冬过后会怎样?视频寒冬过去之后的两三年,也就是2011年前后,土豆、优酷、乐视分别上市,行业内出现并购潮;电商寒冬之后两年, 2014年上半年,聚美、京东上市。所以可以认为,寒冬过后必会有收获期。
对很多创业公司而言,经济寒冬往往也是未来的机会所在。因为和你一起面临寒冬困难的还有很多行业巨头,只有当行业巨头遇到困难的时候,市场才会转而选择效率更高的创新公司。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带来了电商的繁荣。
资本寒冬从来都不是创业失败的原因,团队自身的缺陷才是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我分析了自己投过的曾经陷入困难期的公司,仔细思考它们陷入困难的原因,有五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现象。
放弃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转向“更大”或者“更正确”的事情
2007年,我投过一个类似Facebook的社交网站。这家公司非常擅长社交类小游戏,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南方学校基本占领了。
大概三四个月以后,他们找到我,给我详细讲了Facebook的发展过程:Facebook经历过一次高速增长以后,大概有半年的增长瓶颈期。再一次增长是推出Facebook开放平台的时候。我们要成为Facebook这样的网站,也必须做开放平台。
我想想也对,就干吧,于是公司的主力放到了开放平台开发上。半年以后,开放平台并没有研发出来。开放平台是件非常难做的事,远远超出当时这个团队的能力,虽然他们为了开放平台做了很多努力,但毕竟是小公司,能获取的资源很少。同一时间,人人网却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几乎把所有渠道都占领了。
这个案例简单来讲就是五个字:“力所不能及”。创业者一定要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最强的能力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在行业里把它做到最强?
当你最强的能力能够让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改变你的节奏和策略。只有能力已经发挥到极致,让你觉得成长吃力的时候,才应该寻找新的方向。
只有大的目标,没有具体的分解
我投过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有一年给我发了一个长达10页的年度计划,讲明年要推出一个重要的新产品。10页纸里是团队、产品、市场、推广相关的通用描述,通篇没有数字,只在最后一页写了一个大的目标:新产品计划在二季度推出,全年计划做500万用户,日活50万……
第二年他们显然没有做到的,但是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总结了原因:由于市场、团队、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个年度计划没有完成。今年我们要做这样的改进,准备年底做到1000万用户。还是只有一个大的目标,没有分解。第三年,他们已不需要再做年度计划了。
这是个非常极端的案例,但这种情况在很多创业团队中都会出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为什么要把一个大目标做分解?一是重新思考的过程,自己过一遍流程,才会发现很多问题。二是做好分工,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做目标分解的团队执行力和不做目标分解的团队执行力是千差万别的。三是事后总结的依据,只有分解了的目标才具备总结的价值。
只关注用户不关注财务
你们公司的现金余额是多少?你每个月花多少钱?你的用户增长和成本是什么关系?我见每个创业者都会问这些问题。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60%以上的创业者都回答不了这几个问题,当然完全不知道答案的是少数,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说,你等一下,我问一下我的财务。
创业公司任何时候都应该有至少9个月的现金储备,并且一定要思考,如果扣掉6个月,只有3个月钱的时候该怎么办。
我建议所有创业公司都要定期做“寒冬生存测试”:当你减少市场投入的时候,你还有没有活跃用户的增加?当你完全不做市场投入的时候,你还有没有活跃用户?
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检验是不是活在烧钱模式下。一旦你的公司处在烧钱模式,寒冬到来时你会非常危险,因为很难再有新的资金进来。
速度太慢
导致速度太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执行力不够。速度太慢的环境下,有两种情况是要避免的:一种叫完美主义,永远处在测试版。第二种叫过渡依赖外部资源,导致时间不可控。
有一个小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测试自己的进度:找一个投资人的朋友,每个月给他发一个消息,讲讲自己的最新进展,看看他什么反应。如果他不回答,或者回复两个笑脸,基本上说明你的进度有点慢,因为投资人时间很宝贵,你没什么进展,基本上不会多聊。如果他跟你很多互动,说明你的进展还不错。
闭门造车,拒绝交流
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高质量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在公司战略转型的时候。
之前遇到过一个面临转型的公司,我们前面花了一两个月时间讨论到底应该怎么办,但是迟迟没有结论,当时公司账上就剩三四个月的钱了,面临很大的困难。最后我们把投过的其他公司CEO召集起来,和他一起头脑风暴。那次交流非常有效果,把很多之前纠结很久,想不通的问题都想通了。最终这家公司转型非常成功,从亏损公司到第二年3000万元营收。
如今,创业越来越难单打独斗,今天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平台,阿里系也好,腾讯系也好,别人都在用这个资源平台,而你是一个人,你的竞争难度一定会加大。
关于估值:先高后低不如先低后高
我被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是创业企业如何和投资人谈估值。一个公司的估值由以下四个方面决定。
财务表现
比较直接的是PE(净利润倍數)有多少倍,PS(销售收入倍数)有多少倍。
一般有净利润的公司都会用PE来做判断,比如说国内上市公司收购企业的时候,会接受的PE基本上在15倍左右。国内公司上市的时候,证监会要求PE在20倍左右。基金在接受公司估值的时候,根据市场热度,大部分PE从10-25倍不等。
第二种根据PS(销售收入倍数)估值,适用于还没有产生利润的公司,根据不同情况,PS通常从1-10倍之间都会有。
市场潜力和市场热度
市场因素有两个:一是市场潜力。比如,未来可能做到100亿美金的市场和10亿美金的市场,投资人在估值考虑时态度会不同。二是市场热度,比如O2O在2014年很热,很多公司的估值会让人觉得离谱,但还是能融到钱。所以,顺势而为,做市场比较热的方向,融资是相对容易的。
团队
第一次创业的团队,比如刚毕业的学生,你可能没有见过超过100万的钱,这种情况我是不太敢给你1000万美金的。如果是一个大公司的高管,曾经管理过几千万美金,这种情况我们会放心给更多的钱。
融资阶段
天使期、A轮、B轮、C轮,还有PE轮。越前期,估值越小。
還有一个方面是创业者会经常考虑,但和企业的真正估值没有关系的。比如创业者要融1000万美金,但只愿意给10%的股份,所以他必须要一个亿的估值。如果你的价格投资人并不接受,创业者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创业计划。
在估值时有几个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商业计划书里写天价。商业计划书是一个让投资人愿意跟你见面的材料。很多时候我们看完前面觉得有点兴趣想谈一谈,这时候出现天价,跟投资人的心理预期相差太远,有可能连见面机会都没有。
第二、先高后低不如先低后高。大家总觉得先开个高价,让投资人慢慢还呗。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是,本来有5个投资人对你感兴趣,但因为你的高价,可能减少了3个人,最后就剩2个人。5个人对你感兴趣和2个人对你感兴趣,最后的投资完成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你感兴趣的人越多,你越容易完成融资。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上来开了1亿美金,见了10个投资人,10个人都没谈成。这时候你说我调低点,调成7000万美金再去见10个人。
投资圈很小,大家都会知道你曾经用1亿美金估值去融过一次,没融到,现在又来了。大家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原来那些人为什么不投你呢?
当你的估值不断下降的时候,对你感兴趣的投资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导致你融不到钱。既然如此还不如最初确定一个估值范围,选择较低的价格去融资,获得最大数量的兴趣。如果大家在交流过程中真的都对你感兴趣,你的估值自然会上去。
第三、玩游戏是个危险的做法。很多创业者会利用投资人之间的关系玩游戏,想拿到更好的价格。
有时候我们去一些创业者公司,黑板没擦干净,上面还写某某基金的名字,或者做PPT演示的时候,不经意地把其他VC的文件夹给你看一眼。不要用什么谈判技巧,跟投资人交流,简单直接有效最好。
好的商业计划书就是讲一个故事
商业计划书是最能真实反映创业者想法的东西,我的建议是最好是自己写。
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是你重新思考的过程,你的个人特点会很明显地表现在商业计划书里。如果你是技术出身,你的商业计划书里,可能对于技术部分的描述会比较多;如果是市场能力强的人,关于市场的观点就会很多。
好的商业计划书其实是讲一个故事。两年前,我在广州一家咖啡厅里偶然听到了一个创业者和我的一个朋友聊关于自己创业的故事。因为他们是朋友,所以讲得非常精彩,为什么要创业,发现了一个什么机会。当时我被打动了,我联系到这个人,说我要投你。
到A轮的时候,他跟我讲了三四遍商业计划,我一点感觉都没有。我说你当初那个感觉去哪儿了?改了三四遍才慢慢找到感觉,最后总算拿到了投资。
这个故事反映出,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就是创业者讲的一个故事,与其按照规范的模板写,按照投资人的节奏走,不如讲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节奏打动别人。
商业计划是将6个简单问题说清楚就行: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是我做这件事?怎么才能做到?做到以后我会是什么样的公司?
路演时简洁有效真诚最重要
路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刻,投资人跟创业者见面最开始的一个小时,投资人就会决定到底要不要投你。讲几个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些小失误。
路演的时候千万不要一根筋。来了以后就开始背材料,不管你提什么问题,他总会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后面有,你别慌。
像这样的路演通常都很失败,因为时间到了,而投资人想知道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所以,路演的时候大家要随机应变,要根据投资人的状态来展现自己。
要注意听投资人的问题,不要一味防御。很多时候创业者火气很大,多问几个问题他就发火了。有个创业者的段子是说,你们投资人总问,如果BAT做这个业务你怎么办?那我要反问:关于BAT做投资,你怎么看?
其实我们问这个问题,并不是要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无非是想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你对你做的事情有没有考虑周全。我们通过这些问题判断一个人的能力。
投资就是投人,投资人的所有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在看人的反应。你的反应决定投资人对你的看法,创业者一定要注意听投资人的问题,不要一味防御。
不要用太多技巧,简洁有效最重要。有的时候投资人会问,你到底要融多少钱?这个问题够简单,但80%的创业者不会直接回答,有的甚至讲10分钟,投资人也得不到答案。其实投资人真的只是想知道你想要融多少钱。所以,不要用什么谈判技巧,跟投资人交流,简单直接有效最好。
说过的谎话和大话总是要还的。有时候,创业者并不是有意说假话,但说着说着就成了在圆谎。所以,在跟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要永远保持真实。
读懂投资人的反馈。第一种叫“保持联系”,基本等同于拒绝;第二种也是保持联系,但后续投资人会主动问你进展,比如过了一个月他会发个微信问怎么样了;第三种是马上安排各种见面;当然还有第四种,直接当场拒绝你。
了解了投资人的反馈后,你才知道怎么制定接下来的战略。如果很多人对你感兴趣,你需要激进一点;如果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你就得保守一点。
最好的交流方式是把投资人当成好朋友,真诚有感情地交流。就好像我前文说的在咖啡馆遇到好的创业者那样,这就是最高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