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
科大讯飞,一家明星公司,自称中国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领导者,竟然也不能免俗,盖起了“房子”。果然应了那句话,“在A股,没有房子解决不了的事”。前不久“同传造假”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让智能语音“一哥”饱受质疑,颜面尽失。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日,央视曝光科大讯飞非法侵占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不少媒体指责科大讯飞以建设培训基地为名开发房地产,不务正业。
科大讯飞马上做出回应,表示对侵占自然保护区并不知情;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是为方便研发人员的工作生活,同时为了减少浪费、提升使用效率,培训空闲时对外经营。
这些我们都可以理解,就是不知道“扬子鳄”认不认同。话说回来,上市公司盖几栋房子实属寻常,但是盖房子连区位的尽调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主业呢?
科大讯飞2018年半年报,营收32.1亿元,同比增长52.7%,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21.7%。如果只看这两项,表现还不错,但是其扣非净利润只有2020万元,同比下降74.4%。
换句话说,刨去8800万元的政府补助,科大讯飞今年上半年基本没赚钱,这点利润怎么撑得起500亿元的市值?看了科大讯飞的财报,整体感觉就是形势大好、政府支持,但就是不赚钱。
营收大,利润小,这方面科大讯飞与京东方有些相似,只赚面子,不赚钱。
2008-2017年,科大讯飞的营收从2.6亿元,一路增长至54.5亿元,10年增长了21倍,但是净利润仅从7000万元增长至4.4亿元,只涨了6倍左右,差距巨大。2008-2017年,科大讯飞销售费用从2500万元增长至11亿元,翻了44倍,而公司的主要业务长期集中在B端,为何销售费用增长得这么快?
销售费用迅猛增长的同时,研发费用却相对迟缓。作为一个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被销售费用甩了一大截,确实有舍本逐末之嫌。
10年间,科大讯飞的管理费用也从3600万元增长至12亿元,翻了33倍。今年半年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约15.5亿元,几乎占了营收的半壁江山。两项费用的飞速增长吃掉了公司的大量利润。
科大讯飞的利润中还有大量政府补贴,如果按照扣非净利润来算,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更加惨淡。2012-2017年,政府补贴分别为:6110万元、8189万元、1亿元、1.1亿元、1.28亿元、7706万元。2012-2016年,如果减去政府补贴,科大讯飞的净利润基本都要缩减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科大讯飞B端的业务占比约65%,如教育、智慧城市、政法业务等,而这些业务收入绝大部分依赖政府采购,结合科大讯飞奇高的销售费用,不免令人生疑。除了语音领域具有行业领先优势,其他业务很多都是捆绑销售,属于行业平均水平,可替代性较强,万一哪天营销做不好,政府换了别家产品怎么办?
B端业务占比过大一直是科大讯飞的顾虑之一,目前公司也在不断向C端发力。那么C端业务表现如何呢?
科大讯飞面向C端的业务占比约三成,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一项叫“电信增值产品运营”的业务。听起来一头雾水,实际上就是当年的彩铃,诺基亚、摩托罗拉那个时代的产品,相当古老的业务。如果不是科大讯飞,还以为这项功能机时代的业务早就消失了。2017年科大讯飞的彩铃业务营收5.6 亿元,占比10%,贡献了15%的利润。
科大讯飞半年报显示,高端业务的代表,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仅占营收的 3.7%,收入1.2亿元,去年只有4500万元,远不足以独当一面。
2018 年公布半年报时,科大讯飞发布了翻译机2.0,售价2999元。手机加个翻译软件就能搞定的事,为何要多此一举?据说某基金经理为了体验科大讯飞的产品,买了翻译机试用,随后发朋友圈表示,硬件制造水平低,人机界面不友好,产品体验差,目前科大讯飞的市值近千亿元,或是融券做空的好标的。
果不其然,年初至今,科大讯飞的股价已经腰斩,市值从千亿元缩减至不到五百亿元。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从哪里来自然还要回哪里去。
如今谷歌、微软以及国内BAT等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在智能语音市场发力,这些早已熟悉互联网产品的科技巨头在产品打造和用户体验上更加轻车熟路,科大讯飞未来将面临严峻挑战。彼得林奇曾说要避免“远景型公司”,这些股票的共同點就是“短期无利润”。他曾买入过25家远景型公司,跟踪了5年,没有一家公司成功。
当年柳传志问刘庆峰目标是什么,企业要做多大,刘庆峰说要超过联想。不知道这个梦想还能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