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霖
【摘 要】 吉林市作为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典型,拥有国家级水稻生产示范区、丰满-蛟河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区)、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和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等诸多荣誉。目前吉林市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变革,对发展模式进行转变,因此本文将探讨吉林市生态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相关对策以解决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 吉林市;生态文明;农业生态文明
[Abstract] A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henan provi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re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chieve stable grain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investment funds, the serious problem of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e low convers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ystem aspects such as capital guarantee, talent guarantee,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and innovation policy must be improved.
[Key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promotion;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countermeasures
自然生态始终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吉林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为吉林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大板块功能明确,特点突出,是吉林市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布局。
1 吉林市农业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种植业结构单一决定了传统农业高消耗、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规模经营效益不突出,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75%,占种植业总面积的64.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领军型的种养殖加工企业少,农产品精深加工、粮食过腹转化不足,粮油、畜禽等类别初级加工产品占全产品种类的90%;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初加工企业占70%,大豆卵磷脂、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等精深加工项目缺位。
1.2 农村环保设施薄弱决定了农村污染物处理率偏低
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居高难下的同時,废弃农膜、秸秆、稻壳,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还没得到有效治理。农药年施用量3138吨、地膜2080吨、化肥折纯12万吨;畜禽尿液年产生55.8万吨、粪便73.8万吨;秸秆年产生500万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任重道远,村屯改水改厕,保证农村环境整体提升,也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难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农村生态文明的提升。
1.3 农产品的增产导向决定农业资源的高强度利用
吉林是农业大省,肩负着“稳产量、保供给”的重任,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粮油、畜禽及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增产压力依然很大,这说明吉林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1.4 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决定了农用物资的粗放使用
现在农村许多地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妇女成为了种田的主力军。劳动力素质低给培育新型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带来较大难度。加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科技成果的到户率、到田率不高,农业实用技术创新成果偏少。
2 吉林市农业生态发展思路和措施
2018年吉林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吉林省东中西三大板块”的重要布局和“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要求,提出的“六个吉林”的重要部署和建设“旅游文化名城、新兴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目标都将“生态发展”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优、节、保、创、服”5个方面狠抓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2.1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发展生态效益新农业
(1)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政策优势、地处长吉两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地域优势和所辖5镇36村的3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绝佳农业基础优势,扎实推进万昌、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紧紧把握国家、省惠农政策,敢破善立,先行先试,重点在高标准农田、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环境整治和温泉农业产业带建设上实现突破;先导区围绕“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目标,创新实践了“6+6”生产经营模式。即把握“种子选育、测土施肥、病害防治、农机作业、精深加工、品牌销售”6个关键环节,集成“土地流转、社会服务、基础建设、溯源管理、农村电商、金融服务”6个支撑要素,实现全过程绿色可控生产、全产业链深度融合。2016年内计划投资27.5亿元,35个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未来将先导区打造为引领吉林市农业生态文明发展的样板区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
(2)以“三大板块”农业发展格局为基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遵循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均衡发展的原则,最大程度优化农业产业的空间结构,促进各产业优势发展区最大程度的集约、高效发展,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特则特、宜非则非,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三大板块特色突出、成绩显著。城市周边板块,园艺特产园区面积年稳定增长2400亩,形成了33个核心休闲采摘园。平原区板块,万昌-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发展势头强劲,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公顷;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8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永吉县被列为国家绿色水稻生产示范区,九月丰家庭农场同国家粳稻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设立吉林国家粳稻研究试验站。山区半山区板块,蛟河市、桦甸市被列为长白山人参主产县(市),桦甸市金牛牧业繁育的桦甸黄牛、蛟河市天一冈山黑牛公司繁育的吉林黑牛已成为吉林精品牧业的支撑产品。
(3)以做强主导产业为着力点,实现“生产+生态”示范功能。优势稻米产业方面,发展绿色、有机水稻达到5.1万公顷,永吉九月丰家庭农场开展了千余个水稻品种的示范筛选。长白山特色产业,十大特色产业优势日益突出,规模逐渐壮大,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是普通玉米的3-21倍。设施农业上,地中热交换技术为核心的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实现了寒地农业生产新突破;位于龙潭区江密峰镇的双瑞农业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利用有机质无土栽培种植太空作物,发展阳台农业,成为新的亮点。精品牧业方面,全市无疫区建设有序推进。加快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年内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10个。重点推出“吉林黑牛”、“桦甸黄牛”、“吉林花猪”三大特色品牌。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着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工程,强化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去库存、去产能,着力建设全国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应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可视农业基地模式,让安全绿色优质的农产品“长在眼前、吃在当下”。
2.2 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的有序性
(1)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利用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11万公顷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2016年,吉林市继续投资1.5亿元,建成1.1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加强渠系建设,完成星星哨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修建支渠、斗渠和末级渠系,提升了农田给排水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在城区和永吉、舒兰、蛟河实施田间道路、排灌渠道、农田防护等工程。
(2)开展黑土地治理试点工作。加强秸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以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防治残膜污染,应合理使用地膜,及时揭膜或使用可降解地膜,有效保护土壤永续利用。舒兰市黑土地治理工作试点稳妥推进,推广增施有机肥技术4万亩,应用秸秆腐熟剂还田12万亩,控水控药控肥 600亩。
(3)加快生物质能源利用产业化。推动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的自主化;积极推动生物质能规模化发展,形成生物质能新型产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任务。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用水利用系数在0.55基础上有所提高。示范推广21种低毒低残农药、6种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农作物化肥用量年度增幅降到1%以下,玉米、水稻两大作物施肥总量控制在31万吨以下。
2.3 创建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铺就绿色富民新路
(1)实施“三起来”工程。以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叩开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大门。把农民组织起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适度规模经营以提升生态农业的效益。[2]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抓好示范社创建和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4000户、1600户,带动农户28万户。形成了“私人订制”、“土地托管”等8种代表性的经营模式。引入首信物权公司,在县乡村设立三级惠农机构,两年来,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近3亿元。扎实启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为经营主体发放贷款8115万元。我市坚持“确实权、发铁证”的原则,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6年内累计完成510万亩土地确权任务,占应确权面积的75%以上。确权颁证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打下基础,推动我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万公顷,占承包地面积的27.7%,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把资产经营起来,唤醒“沉睡”的资本。选择在龙潭区棋盘村、经开区七家子村作为吉林市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盘活农民存量资产和农村集体资产有效方式,积累方法经验。引导成立了永吉隆兴、昌邑大荒地等12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资金入股,让农民变成股东,促进了增收。
(2)创新发展智慧农业,以绿色高产高效模式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重点推广了水稻高光效、玉米高产高效模式化、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等17项粮食增产技术,加快技术组装和综合配套,提高标准化、模式化生产水平。打造吉林市智慧农业平台,棋盘集团与美国佳格公司合作,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管理各种涉农信息。学习成都模式,搭建了棋盘、宇丰农业服务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农资、技术、信息、金融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云耕农业公司依托“吉林一号”卫星,在国内首次将农业与卫星传输信息相結合,提供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通过物联网实现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丰满区沃亚食用菌公司、磐石市山菇娘食品公司等25户农业企业应用了物联网技术,蛟河市金泰家庭农场、舒兰市合兴家庭农场等25户经营主体建设了可视农业平台。
(3)挖掘生态资源,以一二三产融合的“吉林模式”打造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围绕发展新产业,探索打造“农旅结合”
今年,党和国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国家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行动指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提供了思想指引,也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发展遵循。
3 结 论
吉林市的农业发展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诸多方面也获得了很多显著成绩,吉林市在未来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该继续以丰富的农业资源环境为基础,遵循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则和要求,根据吉林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探索和开发适合吉林市农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模式,并不断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落实责任,完善和健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机制,加大对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农业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使吉林市的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冯秀萍,林卿.农业发展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发展演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31-136.
[2] 焦泰文.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神态文明的关键—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生态建设,2013 (1):81-83.
[3] 朱立志.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 (28): 232-238.
[4] 赵晓峰、程祖英.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J].调研世界,2008(05):10-11.
[5] 胡美伦.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农业[J].商,2015(34):26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