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敏
立意是一篇文章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得多。立意是材料作文写作训练和阅读评判的关键所在。笔者针对立意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寫作材料作文,对材料的分析和判断必不可少。目前出现的高中作文材料大略有两种:叙述性的材料和事理性的材料。叙述性的材料如下。
2017年南京盐城二模作文材料:
一位艺术家挑选了一些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然后将图片中肃穆的建筑背景替换为大屠杀中真实的场景。背景一换,纳粹种族清洗的历史便瞬间来到眼前,累累白骨,层层尸墙,游客的搞怪行为特别显眼。这位艺术家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
事理性材料多半是由哲理性较强的文字组成,根据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对比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核心概念型和核心判断型,这种材料基本没有叙述成分。
不管是叙述性的材料还是事理性的材料,材料本身应是相对完整的,叙述类材料是“点与面”的多方关联,论述类材料是“同与异”的双向交接,材料都具有完整性的特点。
材料作文之立意,必然是由材料中产生,立意在文中的延展,必须紧扣材料,这种双向性和互动性要贯穿写作的始终。如果是叙述性材料,无论从哪个对象入手,都应注意对象间的关联与主次之分。另外,要根据材料的走势,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推出核心观点,进而在行文中条分缕析。如果是哲理性材料,需要理清材料间的关系,放出眼光,提取自己认同的观点,行文中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扣材料进行适当的辩证分析,联系现实,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
大量的作文以“个性”“创新”为行文的主旨,即所谓的立意。学生存在的立意误区是由材料推出或直接撷取某种说法(意),而后再通过堆砌素材(包括实例和引用)完成作文。
(一)聚焦要“准”
这种聚焦更多地体现在叙述性材料作文中。由于叙述性材料往往有多个对象,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立意。许多学生立意把握不准,审题不过关,经常出现偏题、跑题的错误立意现象,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这就需要我们聚焦“准”,即切准题意不游离。笔者认为,叙述性材料作文立意更多的是准确与不准确、深刻与肤浅之分。鉴于此,无论材料如何变化,我们要对比事件的起点和终点,发现矛盾,由果溯因;要看清材料含意的主次,整体把握材料的指向,不可只抓住细枝末节大做文章;有时可抓住记叙中议论抒情性语句,窥测命题人的观点倾向和情感取向,严防“断章取义”“喧宾夺主”和“以偏概全”。
例如2017年南京盐城二模作文,我们可以抓住材料中带有作者情感倾向的议论性语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这句话是通过艺术家的嘴巴呈现的,结合艺术家的行为,从艺术家的角度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
①肯定敬畏历史的态度。以史为鉴,心怀忧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遗忘就意味着背叛,敬畏历史才能活好当下,开创未来。
②肯定尊重生命的价值观。600万犹太人虽然不是我们的同胞,但我们应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我们要尊重一切宝贵的生命,无论与我们关系是否紧密。
论述类材料可以就其中的一则材料重点阐述,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作必要的内涵阐述,进而关涉到其他材料。这里的聚焦,是对关键词的个性理解和对关键句的个性思考,要能准确把握关键词句的内涵和外延。
(二)论证要“实”
高考作文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审题立意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素材筛选整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能够见解深刻、独到。
笔者认为,高考作文的深刻主要体现在作文的高远性、新颖性、逻辑性上。具体地说,高远性就是立意高远,要能超越自身的身份、地位、民族、阶级、立场,用联系的、发展的、长远的、人性的、生命的眼光去观照和评判事物。新颖性就是观点新颖,不局限于前人的论说,能发新声。新颖可以是思想观点新颖,可以是素材论据新颖,可以是切入角度新颖,也可以是论证方法新颖。逻辑性指说理透彻,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做到在不断的追问、逐层的分析中思维不断深入。因果分析是剖析事物之间关联的最主要方式,它是逻辑分析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学生只有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才能更好地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
(三)立意要“辩”
“辩”即辩证分析,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时,不能片面化、绝对化、极端化,而应多情境、多角度地感知和分析。辩证分析体现在语言文字上,比如“当然、诚然、但是、不过”等等。适当地进行辩证分析,会使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深刻,无懈可击。
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一篇文章成功的根本。立意新颖,会让人耳目一新,口内生津;立意固陋,会让人兴趣索然,味同嚼蜡。立意上多下功夫,才能捧得佳酿扑鼻香!
作者简介: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