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幼儿成长记忆的地方,幼儿园环境创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良好的精神环境能够使全园师生萌发积极的、具体的联想,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现代幼儿教育更加注重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与教育。从显性层面来看,环境是支持儿童投入游戏和建构经验的场所;从隐性层面上来说,环境折射出教育者所传递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但在很多情况下,幼儿园的环境仅仅成为一种“摆设”,或者仅仅成为参观学习的“景观”,这些环境并没有成为幼儿生活与成长的组成部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管理者和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设计与规划,没有站在幼儿的视角创设,因此违背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影响了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的成长。
实际上,从幼儿的生长规律和心理发展的角度,深入研究新时代语境下幼儿环境的创设问题时,我们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是:基于成长规律与认知特点,幼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从育人的角度而言,幼儿需要自然的环境、变化的环境、探究的环境和商讨的环境。作为管理者,应该让充满灵性的环境浸润在园所的每一个角落。“一枝一叶总关情”,幼儿园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乃至每一个情境的设定,都应当与幼儿的视觉、听觉等相关,与幼儿的心理情趣相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我们都不能忽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适宜性、创新性、参与性等。
每所幼儿园都有其特定的环境气质,这不仅源于园长及其团队的环境创设理念,也有广大教职工的独特思考与个性化创意。我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环境创设的实践经验。省内外诸多幼儿园纷至沓来,争相学习,交流借鉴,使我们增添了对幼儿园环境设计创新性实践的信心与决心。
1.“寓神于境,情境交融”,创人和园美大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每个人对环境生态都有期待,都希望总体环境和谐美好,教师如此,幼儿也一样。瑞吉欧说过:“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这一表述意在说明环境就是课程,就是直接的教育资源。我园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创人和园美环境”的办园理念,努力为幼儿营造整洁、适宜、有序的物质环境和安全、和谐、自主的心理环境,让“环境育人”的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具体路径:一是注重在统筹设计中充分利用三维空间;二是注重环境中教育性、参与性、艺术性的相互渗透;三是注重情趣诱导,注重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四是注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通过活动创设人和园美的环境。陈鹤琴说过:“用儿童的双手和思想布置环境,会使他们更加爱护环境。”环境的美,是幼儿参与的美,是和教师共同孕育的美,是具有教育性的美。例如,走廊上挂的、窗台上摆的、墙壁上贴的是幼儿的作品;“流动水果车”“流动皮影戏车”让幼儿在游戏的环境中了解社会,模仿社会生活;“茶艺吧”“四幼面馆”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窗台边、走廊下到处都是大自然的恩物;用旧雨伞、旧雨靴做成创意花瓶;为瓶瓶罐罐、纸盒蛋壳赋予生命特征,让它们栩栩如生。情境交融的环境努力使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都会说话。
2.“情感深植入,心心皆相印”,创和谐友善新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情感取向异常重要。教师应该是一个和蔼可亲、善良可信并且充满大爱的园丁。教师爱的潜质与爱的能力,来自于其内心对幼儿的抚爱、尊重和关怀。因此,在现实教学中,与幼儿建立融洽、和谐、健康关系的能力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否创设友善环境的重要指标。我们通过专业培养与互动交流,积极培养师幼间的“师爱”,让爱的情感撒播在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让爱的空气弥漫于校园各个角落;通过活动组织,积极建立幼儿间的“友爱”,密切教师间的“仁爱”,拓展教师与家长间的“谦爱”。幼儿园的园风、班风、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态度,都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的基本元素。我们特别重视家园共育工作,每个班均成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发挥家委会的作用,积极带领其他家长配合、支持教师开展各项工作;请来瑜伽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练习瑜伽,释放工作压力;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培养幼儿爱国、爱园、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通过传统文化的专题教育,培养幼儿知感恩、懂孝道、明事理的优秀品质;通过每日一抱、开心一笑等常规活动,培养师幼之间的亲密感情;通过教师团体游戏,培养教师间的凝聚力和宽容相爱的情感。
3.“注重个性,巧划区域”,创区域实践乐环境
幼儿生活、学习与实践经验的获得来自于和环境的接触。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有赖于幼儿用多重感官与客观世界及自己的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動时间。”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区域实践活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幼儿基于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想象,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区域,主动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基于这些,我们继承优秀的幼儿园课程传统,借鉴西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设计了丰富的区域活动,让幼儿获得各种鲜活的经验。
如何依托区域活动的特殊价值推动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区域规则、环境、材料、人数等问题如何解决?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和要求,我们提出了“倾听幼儿,共同成长”的区域活动理念,将有益的玩、有趣的学融入一日生活。幼儿最自然的状态就是玩,当玩变得有意义时就是学;当学变得有趣味时,就是玩;玩的过程,就是探索、操作、学习的过程。我们还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提高投放材料的适宜性,充分凸显区域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
通过研究和实践,教师们的理念提升了,专业能力增强了,孩子们享受到了区域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获得了快乐的成长经验。
4.“巧设环节,激发情趣”,创心理健康优环境
对于幼儿而言,受其知识经验的影响,他们不具备成人对环境的辨别能力和改造能力,其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其物质和精神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教育者,教师应该努力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和谐、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使环境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情绪积极且情绪反应适度。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体验很多,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幼儿活动室,其墙面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无疑对幼儿的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见儿童、见思想。绘本故事的拓展活动与环境创设能够将精神世界及时展露出来,并能促进幼儿间分享交流。通过调动幼儿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参与,让幼儿从多角度感受故事内容,进行体验式阅读,以此带动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支持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自由自主地学习、探究。
不管是环境创设,还是园本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园长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从而实现行为与理念的互动,研究与实践的统一,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的链接。此外,还要建构起属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他们在教育环境中享受到归属感、成就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