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关于文言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小古文,特别是趣味小古文,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润物细无声地叩开孩子们的心门,让他们拥抱古文,爱上古文。
众多的小古文,浩如烟海,到底什么才是最合适的,这需要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去发掘趣味无穷的材料,去淘沥趣味无穷的“金子”。“众里寻‘她千百度”,只是为了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她”。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可以事半功倍。
(一)贴近生活,选择趣味
生活是鲜亮的,是新鲜的,每一个孩子都爱自然,爱玩耍,爱动物,爱一切美好的东西。从孩子的兴趣入手,选择小古文,入情入境,回味无穷。
春天,在青草地上放风筝,我们可以推荐“青草地,放风筝,吾在前,汝在后”;夏天,荷花满池,我们可以赏荷,吟诵《荷》,情景相融,满心馨香;秋天,芦花洁白,花飞如雪,畅读《芦花》,秋韵无穷,心境开阔……
如果,孩子爱动物,《猫斗》《猫捕鱼》,绝对会让他们读来酣畅淋漓,欢笑无比。
(二)贴近年代,切合语感
越是靠近我们这个年代的,语言的感觉越接近。明清时代离我们不是很久远,部分作品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有趣,值得玩味。
如关于“性急”“性缓”之人的笑话,性急如此,令人捧腹;性缓如斯,令人捶胸啊!
这些文本浅显易懂,趣味无限,适合儿童,能够让他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传统的优秀文化。
“趣”味已有,方法要探寻。拥有千种方法,才会生出千种滋味。只有不断“躬行”,才会寻找到与材料相切合的方法。
(一)浅吟清唱,古韵幽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好小古文的诀窍,“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当然绝不是机械地读死书,而是层层递进,拾阶而上。
我带孩子们在小古文的世界穿梭徜徉:领略《荷》《菊》的自然之态,拍手相击,朗朗明亮;穿过《春》《夏》《秋》《冬》,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想象《猫捕鱼》,或舞或蹈,身临其境;慢读《上善若水》,认真聆听先贤的声音……速度,或急或缓;声音,或大或小。有时独吟,有时合诵……总之,不拘泥于某一单调的形式。根据文本,采用多种形式,乐趣无穷,发之声,动之情,寓之乐。
(二)古今相对,魅力无限
很多的古文在我们的课本中,已有凝练的语言呈现。
以《狐狸和葡萄》为例,读故事要读出人物的心情、性格和特点等。我在引导读人物语言时,巧妙引入,孩子自然明白。
例句: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师:你真的认为葡萄是酸的吗?那应该怎么读?
师:还有谁试试?
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也按捺不住了。
师: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师:我说的话是古文。古文又叫——文言文。
这样的教授,自然,不着痕迹。文言,质朴,却有力量;简洁,却不简约。
台湾作家张晓风曾说:“从汉语的特点来说,文言是好的白话的母亲。”在趣味玩读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孩子学写,感受古文质朴而有力的魅力、简洁而凝练的特质。
或补白想象,感受《伯牙绝弦》的震撼力量;或抓形式,感受《日月星》的迥异不同;或对照形式,迁移模仿,《猫斗》可以演变出无穷无尽的故事:《狗斗》《鸡斗》《龟斗》……
一次次不同形式的学习仿写,孩子们也会妙笔生花,会诞生不一样的作品,古韵久长。经典古文的美,也就绚烂地绽放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永久地扎根在孩子的心上。
趣味小古文,带我们穿越世纪的风云,去触摸古语那质朴本真的模样,去徜徉古代优秀文化的海洋,去聆听古代优秀文化的回响。
作者簡介: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