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华
不管是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导入性练习的设计,还是课堂活动性、巩固性的练习设计,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想象训练,就能让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色彩,充满情趣,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学习苏教版第四册《“黑板”跑了》一文时,学生对“黑板”两字上的双引号,产生了疑问。抓住這一有利时机,我马上抛出这样一个想象训练作业:你们认为这块黑板是什么样的呢?它为什么会跑呢?我又继续追问:课文中讲述的故事和小朋友们想的一样吗?学生立即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意愿。课堂上设计的有趣的想象训练作业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将学生枯燥、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变为生动、主动的学习过程。
《登鹳雀楼》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诗中前两句融情于景,渲染出辽阔、雄浑的意境,有一种大气磅礴之势;后两句寓理于事,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如何让二年级学生准确理解三、四两句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想象作业:“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此时心里会怎样想?”有的学生说:“诗人想赞美美丽的景色。”有的学生说:“诗人想看看远处的景色怎么样。”有的学生说:“诗人想看到更美的景色。”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用“只有( ),才能( )”这样的句式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出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例句。在不知不觉中把诗句蕴含的深刻道理分层化解,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使学生明白了道理。
《木兰从军》也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呢?老师们往往都会设计并出示这样的想象训练作业。
父亲说:“木兰啊,征兵文书上点的是为父的名字,我还能拿得动刀枪,我去!”
木兰说:“ ”
弟弟说:“姐姐,我是男孩,我替父亲去!军营里不许有女子,你没法从军的。”
木兰说:“ ”
母亲说:“女儿啊,你可是个女孩子,万一被发现了,那是要杀头的呀!”
木兰说:“ ”
完成这一作业,学生不仅充分感受到了木兰的尊老爱幼,更感受到了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好品德,对木兰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也为学习下文作好铺垫。这样的作业设计,是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作为“引子”和“过渡”,找到了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契合点,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想象训练作业的设计有时就像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让学生的思维启动,运转,活跃,闪烁智慧的火花。在教学《推敲》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我适时设计了想象训练,让学生们想象当时的情景。此时,大街上的人们看到这情景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又会怎样想?还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一下打开,想象出当时大街上人们对贾岛的冷嘲热讽,回答踊跃且精彩。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又把问题引入深处。“同学们想一想,大街上有没有不笑的人呢?为什么?”学生稍作思考后,也有了答案。这样的想象设计,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最终达成共识。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和内容,为学生的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