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韵婷
对普通人来说,“三十而立”之年通常是事业步入正轨之时。但对于演奏家来说,他们的“而立之年”来得更早,通常十几岁找到轨道,二十几岁就已在正轨上“驰骋”。比如在2018年的上海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大赛上,进入决赛的六名选手清一色都是90后和00后,他们毫不掩饰对胜利与崭露头角的渴望。
我问王之炅,进入三十岁后,她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她想了想说,是心态。二十多岁的时候想有越多的演出越好,会把自己排得很满,不轻易放弃任何演出机会。有可能前一个月高密度地连着五场演出,后一个月又清闲得一场都没有。上海、德国两地的教学工作,让她的身体每个月都承受着数十小时的长途飞行。谁都经历过“拼体力”的阶段,最后也都深有体会,这终究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我不想变成一个上台的机器,所以开始考虑,自己究竟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音乐家。”王之炅告诉我。这是一次“舍”与“得”的博弈。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如果一件事不能保证100%的质量,就暂时不接或往后排。于是,她把提琴的教学工作重心放回上海音乐学院,她带教的学生里涵盖了从九岁附中的孩子到大学二十五岁的研究生。可以说,她把自己在提琴学习的各个阶段的经验,都分享给了那些愿意学的中国好苗子。
“我开始给自己做一些长久的计划,把自己想要演奏的作品做了一个规划,让每一阶段的音乐都能带给观众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工作的节奏更加舒缓了,也变得更加有规律了。”她如是说。
2010年和2011年,在德国留学的王之炅因为机缘巧合,被邀请加入了阿巴多指挥的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在乐团的小提琴声部演出,并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乐团里很多优秀的音乐家朋友。他们不仅没有“文人相轻”,还因为欣赏王之炅的才华而向音乐节的工作人员积极举荐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小提琴家,于是便有了2012年琉森音乐节上“王之炅个人独奏音乐会”的契机,她演奏了包括阿沃·帕特(Arvo P?rt)的《兄弟》和理查·施特劳斯的《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在内的一系列西方音乐作品。
那次音乐会之后,有西方观众特别找到王之炅的网站给她留言,说这是今年自己听到过的最好的一场独奏音乐会。这给予了王之炅莫大的信心和鼓励,那一年她二十九岁。
“很多年以前,大家对音乐风格的记忆比较容易按国家分类,比如德国音乐、俄罗斯音乐、法国音乐……但是近几年开始,随着音乐家们的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多重文化的熏陶带来的是国家属性的弱化和个人标签的强化。人们记住的不再是国家,而是每一位作曲家、演奏家的名字。我喜欢别人记住我是王之炅,而不是某个学派的继承者或者哪个类型的提琴家。”对于自己想要成为怎样一个音乐家,答案在王之炅的心里越来越清晰。
2014年年底,北京交响乐团在“德奥名家·交响巨作”系列乐季演出中邀请了王之炅和柏林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利奥·夏巴多(Lior Shambadal)一同演奏了莫扎特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王之炅的“莫扎特”给夏巴多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即刻要了王之炅的联系方式,并在隔年向她发出邀请,参加柏林交响乐团每年12月31日晚在柏林爱乐音乐厅的室内乐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
那晚,柏林爱乐乐团和安妮-索菲·穆特在柏林爱乐音乐厅的大厅合作了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王之炅和柏林交响乐团在室内乐厅同样演奏了圣-桑的这部作品。我想,这也是热爱音乐的德国人在那晚特别呈上的带有东西方双重色彩的新年祝福吧。在此之后,王之炅陆续受到了不少欧洲乐团的乐季演出邀约,先后走进了柏林爱乐音乐厅大厅和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她的音乐是她最佳的名片,让人过耳不忘。
同样是2014年,在德国经纪公司的引荐下,王之炅认识了德国古典音乐唱片厂牌Genuin的负责人,并和对方分享了一个源于自己切身体会的想法——录制一张移民作曲家的作品合集。王之炅曾在上海、德国两地学习、生活,她发现居住地点的迁徙和环境的变化会对音乐家的心态和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从东欧到西欧、从美洲到亚洲这样文化差异较大的变动,会给作曲家带去与众不同的创作语言。
唱片公司很是欣赏王之炅这个独特的角度,于是便有了她首张全球发行的专辑《道》(Dō),其中收录了她和钢琴家谢亚双子合作的五位作曲家的作品,他们分别是华裔作曲家盛宗亮,爱沙尼亚作曲家阿沃·帕特,蘇联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莱拉·奥尔巴赫(Lera Auerbach)以及索菲亚·古拜杜丽娜。这五位作曲家都在共产主义国家接受启蒙教育,之后又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思想和艺术观。
英国在线及实体唱片行Presto Classical对《道》的赞美可谓溢于言表:“首先,作为一名年轻的小提琴演奏家,敢于挑选全当代作品作为自己专辑的曲目就已经足够了不起了;其次,这套曲目的选择是如此的出色,几乎囊括了小提琴所能展现的各种音色之美、技巧之炫和哲学之思;王之炅仿佛在东西方世界以及这五位作曲家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每一部作品都充满个性、震撼人心。这张唱片,无论是选曲还是演释都高分推荐!”
2018年初,王之炅与指挥大师托马斯·桑德林以及英国爱乐乐团在英国著名的Abbey Road录音棚合作录制了专辑《西贝柳斯与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并由德国古典音乐唱片厂牌Accentus全球发行——阿巴多晚年在琉森音乐节的专辑以及钢琴家朱晓玫的多张专辑就是出自Accentus之手。
“其实《道》录完后,我就想,该录协奏曲了。但是录什么?和谁录?由哪家唱片公司来做?我都没想好。差不多三年后,在我的经纪人张克新先生的牵线下,这件事才有了眉目。”王之炅回忆道。我问她“录制唱片”的动力源于什么,她说并不是为了“留下些东西,好让一百年后还有人想起她”,而是为了让更多人听到好音乐。
一场在音乐厅内举办的音乐会,能覆盖的人数通常多则两千人,少则几百人。而且,一名演奏者在演出生涯中能去的国家和区域也是有限的。“通过实体唱片以及网络数字音频,我的音乐可以被传递到非常非常远的地方。它是一种传播介质,把我每一阶段的音乐带到我无法想象的多个角落。而且录唱片和现场不一样,现场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流动,而唱片则可以把作品里的很多细节讲得更清楚。”王之炅解释道。
张克新是朱晓玫在国内的经纪人,因而认识发行朱晓玫多张专辑的Accentus唱片公司老板保罗·施玛奇尼(Paul Smaczny)。一次闲谈之下,保罗对王之炅此前在琉森音乐节的演出经历以及第一张专辑的策划产生了兴趣,便有意来“实现”王之炅的协奏曲专辑之梦。指挥大师托马斯·桑德林还亲自为王之炅选择的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斯特拉文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牵线了极富录音经验的英国爱乐乐团。
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虽然只相隔将近三十年,但音乐风格却截然不同。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斯特拉文斯基采用了如“对位”这样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技法,以及“托卡塔”“咏叹调”等巴洛克时期的体裁作为乐章副标题,虽“离经叛道”,却深得王之炅之心。出乎意料的是,这也是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英国爱乐乐团首次录制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而且是他们首次与中国小提琴家录制唱片。乐团中的所有人都为这次合作而感到兴奋,状态出奇的好。当保罗听到第一版未经修饰的录音母带时,激动得直喊“太棒了”,马上和王之炅预约下一张专辑的录制。
这次,王之炅想,该录中国作品了。
“很多年前,我和沈叶就一直讨论想要合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恰好2016年他受到中国文联的委约,有时间和计划去实现这样一部全新的作品。我就想,既然他要写,那我们何不把它录下来?”
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沈叶是活跃在中国和海外音乐舞台的作曲家,也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副教授,他的《纪念》《交响序曲》《望海潮》《旅行者的梦》等管弦乐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演出。既然要录制新作品,就要为这部作品寻找另一部适合放在同一张专辑里的“搭配”。沈叶和王之炅考虑了很久,突然想到“作曲家为小提琴家量身定作、共同创作”这一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早有,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先生便是与小提琴家俞丽拿共同磨合出了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恰好,王之炅还是俞丽拿的爱徒。于是,第三张中国作品专辑很快就有了方向:沈叶为王之炅量身定作的新作品《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缄默诗篇)》以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杨洋担任指挥,乐团是同属亚洲文化且拥有丰富录音经验的东京爱乐乐团。这张专辑2018年8月底已在东京录制完毕,预计最快2019年初就将全球发行。
自十四岁被梅纽因大师相中首次与乐团合作登台起,王之炅的每一步在外人看来似乎都是一帆风顺的。但其实,这一路上有着不少艰难困苦,只是她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什么艰难困苦,当你挺过去之后再回头看,都是浮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我这人做事从来不后悔,而且从小到大,我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所有的事情,当时好的或不好的,现在看来都是好的,正是那些经历才造就了现在的我以及我现在的音乐。”王之炅觉得“心态好”是自己的一大优点。
身边的朋友和经纪人都建议她把荒废的社交软件重新用起来,和爱乐者多互动,但是她说自己尤其是一个不擅长找话题去聊天的人。倒不是因为社交恐惧或排斥拥抱新媒体,而是她的性格让她更擅长做“实诚”的事,比如聊到感兴趣的哲学问题、音乐作品、油画风格,她就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几个小时,为学生们上大师课或举办讲座时,也可以侃侃而谈毫不怯场。
虽然不怎么用社交软件,但是王之炅对于“推广”的意识在我看来是极其与时俱进的。比如这几年,她就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经典947”合作密切。问其原因,她表示“因为觉得电台的老师们很有想法,总能给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新玩法,我自己也有许多想要尝试的新形式,他们的包容和接纳可以给到我出其不意的进展。”
2016年,“经典947”旗下的王牌节目“星期广播音乐会”首推“音乐推广大使”,邀请王之炅以大使身份在一年的时间内通过大师班、工作坊、曲目赏析、音乐会等形式来传播推广提琴艺术。同时,节目组还为她度身定制了普及性小视频,包括《五分钟,王之炅教你听懂“梁祝”》《两分钟内看尽小提琴华丽技巧》《王之炅大师班精华剪辑》,在网站上收获了逾二十万次的观看量。
2017年,王之炅在“星期广播音乐会”上以开创性的“音乐·剧场”形式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旅美青年编剧钟琳以王之炅选择的四首小提琴作品为线索,撰写了一个架空时代的故事。来自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北辰用其声音的演绎能力,将音乐厅变成了一个故事空间。音乐和戏剧交织前行,王之炅不仅是一个演奏者,还是一名“演”员。她的音乐既是聆听者,也是参与者,更是讲述者。“音乐·剧场”的形式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将在最近于其他城市落地。
2019年1月6日,在“星期广播音乐会”的年度开幕音乐会上,王之炅将再次担任主角,与指挥家廖国敏和上海爱乐乐团合作,全球首演沈叶的新作《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缄默诗篇)》以及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前者也是对后者的致敬之作——作曲家沈叶以《梁祝》一样的真挚之情来刻画当代人面对困苦和挑战的心理变化、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对生命的赞颂,这亦是他和王之炅想留给当代人的一部具有这个时代烙印的小提琴协奏曲。
这场具有特别意义的音乐会录音将由“经典947”推介给“欧洲广播联盟”,通过超越国界的音乐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