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018-01-05 12:16徐泽
中华建设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风险安全煤矿

徐泽

【摘要】我国煤产量居世界第一,同时煤的消耗量也十分巨大,是我国主要的消耗能源,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运行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国计民生等基础建设。煤炭的开采工作地质多变,环境恶劣,并且时刻会受到水、火、瓦斯等突发灾害产生的威胁,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比其他行业的管理工作难度更大、更加复杂。文章试分析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找到解决对策,加强煤矿安全管理。

【关键词】煤矿;风险;安全;管理

【Abstract】China's coal output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 meanwhile its consumption is also huge. It is the ma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our country. The saf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oal mine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Coal mining has varied geology, harsh environment and always threatened by unexpected disasters such as water, fire and gas.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al mines is more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than the manage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fin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and strengthen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Coal mine;Risk;Safety;Management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其消耗量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5%,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煤矿的安全生产才能确保煤炭资源能够源源不断的开发利用,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国煤矿企业众多,如何在新时代下利用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做好、精进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煤炭行业一直是事故多发的行业,尤其是小煤矿的安全事故和死亡率更是高居不下,近些年来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已有好转,国家关闭了许多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的小煤矿,事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整体来说形势依然严峻,不可轻易放松。

2. 煤矿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包括环境、设备、技术等客观因素,也包括人员、管理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加以改善,主观因素对安全管理水平的影响比较大,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1客观因素。

(1)煤矿生产环境恶劣。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地质多变,地下作业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煤炭生产工艺复杂,潮湿、噪音、粉尘、烟雾等会给作业人员带来很大伤害,长时间的处于这样的环境容易造成作业人员精力分散,易疲劳,照明不足、通风不畅的情况下人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降低,操作不够精准,更易产生安全隐患,不仅危害作业人员自身安全,对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也会造成潜在的威胁。

(2)设备的不利影响。生产设备是作业必需的硬件設施,但是出于经济考虑,很多煤矿对于安全设备的投入很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技术的落后以及环境的后天缺陷,对生产作业产生不利影响。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不按要求配备煤矿生产所必须的设备,引进却很少使用设备,未能定期检查、及时维修设备,超期使用设备等问题。

(3)其他外在影响。例如煤矿从业人员的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家庭情况等。

2.2人为因素。

(1)人对外界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包括听力、视力、触觉、记忆力、反应力,当饮酒、疲劳、兴奋、疾病等条件的影响下,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会减弱或者出现偏差,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判断力降低,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2)职业道德水准低。有些煤矿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对工作不上心,偷懒逃岗、工作时间处理私事、睡觉等行为时有发生,不按时巡查,不按规章制度操作,思想松懈,安全意识淡薄,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2.3管理因素。

(1)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煤矿只注重生产效益,轻忽安全管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操作规程不够规范,监督检查也完全没有力度,追责问责形同虚设,如此漏洞百出,错误也会趁虚而入。

(2)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宣讲和安全教育是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有些煤矿对于员工培训的认识不够,从业人员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掌握层次也各有区别,如果煤矿对安全培训不加以重视,教育完全走形式,考核也流于表面,就很难在员工心理上提高重视度,也浪费了一个员工提高自身安全认知的机会,造成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3)信息沟通不及时。安全检查对于安全作业十分重要,及时、准确的掌握煤矿生产实时动态才能针对突发事件作出正确反应,才能有效的减少、控制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形成不安全的环境或者产生不安全的因素。

(4)另外,外部监管不力也会造成煤矿自身安全管理的松懈。

3. 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是生产必须首要关注的问题,除去上述客观因素之外,加强安全管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尤其在经济效益不好,安全投入不高的情况下更应该在管理上下功夫,从思想武装到实践,借鉴并坚持先进的管理理念做指导,优化管理手段,切实提高自身管理水平。endprint

(1)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动的力度。首先要保证煤矿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安全思想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警惕。煤矿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安全宣教,点滴融入职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工作环境中设置安全标语、安全警示,加强思想渗透;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讲座,要求全员参与,利用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介多面开展安全宣传工作,引起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产生共振效应,营造全民安全生产氛围。和谐的生产环境需要企业、政府、社会各界协调合作,共创共建。

(2)加强安全技术培训。

安全技术培训的作用重在预防,培养煤矿职工的安全生产技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逐层培训,教考分离,不论职务高低,不论何种岗位,都要提高自身基本的安全生产技能,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风险。培训是一项系统的活动,不仅仅是听几场讲座,开几次会议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从策划到实践,执行到考评,经历一系列的中间环节: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培训机构,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具备相关的资质认证,才有资格成为煤矿安全工作的教学单位,才能够有效的保障安全培训的效果,不误导,少出错;其次要遵循上级部门制定的培训大纲,遵循监管单位的领导,遵循资格认证标准,制定一个符合本单位员工情况的培训计划;第三在培训完毕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关部门统一颁发的认证证书。

(3)加强各界技术交流合作。

技术水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煤矿投入先进的设备,推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力,为安全生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技术及设备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不如生产直接产生的效益明显,因此企业最容易在这方面节约资金投入,就此问题首先政府应大力倡导对技术开发的宣传与支持,企业自身也应转变思想,放长眼光,加强与各界的合作,可以通过企业、科研所、高校学院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交流技术探讨,攻克技术难题,培养高新人才,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做储备;加强与优秀煤矿或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煤炭省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形成各具特色的安全体系;增加与国外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的煤礦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成果,提升自身实力。

(4)加强安全信息建设。

煤矿应完善安全检查工作,建立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安全信息管理制度。设置专人专职,实时关注安全动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汇报安全信息,为研究解决对策提供更多时间,保证问题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在隐患排除后做好相关记录工作,时间、状况、原因、处理办法等,以文字、图片、数据等形式将记录上传至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准确、分享,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在隐患排除后要经常复查,以免隐患复返。

4. 结语

煤炭工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才能为我国的建设增添助力,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煤矿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排除影响煤矿安全的不利因素,改善安全管理现状,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乔国厚.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管理模式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13.

[2]张启中,李全宇.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化工管理,2013(14).

[3]丁宝成,王彦伟.煤矿企业安全预警管理体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安全煤矿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