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出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且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本文以金融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基础,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构成三方面出发,将社会需求和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寻找适应社会需求的金融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框架,为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提出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金融行业课程设置
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于2016年成功申请并录取第一批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本科学生。由于该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所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定位为侧重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使得经济与金融专业需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紧密联系在一起。笔者以金融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人才培养理念及一线教学经验对该校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和定位,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课程结合三方面对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
该校办学方略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方针政策。学校努力打造服务上海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的,具有技术应用型本科内涵实质和行业大学属性的特色型高校。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被确立为:培养既懂装备制造行业,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产融结合意味着该新专业需要培养能够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个性化金融人才。[JP]
一、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已从高级研究型向复合应用型转型。这使得上海电机学院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满足个性化和实用性的需求。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同时具备会计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院校通过选修课及辅修课来实现复合型人才及个性化人才的培养。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部门从事业务性工作,可以在财务、理财、风险管理部门胜任工作,也可以在金融工程部门从事金融数据分析以及金融创新工作。[1]应用型高校相较于研究型高校普遍地理位置偏僻,相较于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院校的社会知名度较低,学科的综合实力参差不齐,这些因素决定了应用型高校被社会的认可度不及研究型高校。如果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出具有特色的专业以及培养出具有个性化的金融人才,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也就开创了培养具有自己特色人才的金融专业。相较于研究型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软硬件设施较为艰苦的特点,也决定了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被局限在如果满足了教学硬件的建设便难以满足研究投入的境地[2]。在教育经费对硬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院校对专业建设中课程设置的改革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由于应用型高校向研究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出现和研究型高校课程设置雷同的现象,这导致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课程设置的过度专业化造成了培养目标的专业知识虽深但较狭窄。基于课程的高度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变得困难[3]。课程体系结构的固定化使教师思维固定化,不利于学生对创新知识的接受,同时降低了教师对创新知识学习的动力。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点重叠度高。如果单一删除某一门专业课程的部分重叠知识点又会导致整门课程无法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投资学中的证券投资和证券投资学中的部分知识点重叠;和国际投资学部分知识點重叠;和公司理财中的投资回收和增值重叠等。这使得在金融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从课程设置到教材选择都显得更加重要。
(三)理论与实践课程构成的现状分析
上海电机学院金融专业理论课时的安排为1288学时,实践课程安排为37学时,实践课程安排占比总学时仅为27%。在37学时中有32学时被安排为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的实训课程。剩余5学时分别为公司理财综合实验、认知实习、创业模拟实验、电子商务综合实验等。从该构成可以看出目前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是通过统计软件的实验及理财综合实验体现。公司理财综合实验课程和财务管理专业共享实验软件及课程,实验课程内容较大程度的重叠而目前培养的金融专业学生所掌握技能和财务专业学生所掌握技能有很大程度的重叠,这使得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实践课程难以达到培养个性化人才的目的。
二、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本质是一种能够满足金融市场需求,主动与金融市场对接,满足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需求,使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行产教学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我国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过去的单一化逐渐转向复合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过去的较窄和较浅的需求逐渐变为需要比较宽厚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以及金融实践能力的可以从事具体金融事务能力的人才。根据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处公布的最新就业信息表明尽管院校培养了诸多金融人才但企业依然觉得符合企业招聘要求的毕业生不足。就业市场对具有海外工作背景的高端金融人才以及熟悉金融市场及业务流程的低端毕业生需求占比最高,但高校向市场输送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高不成,低不就。成绩优异的学生通常选择出国深造金融研究生的硕士学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难以被用人单位所录取[4]。金融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对毕业生的学历及专业技能的要求较为苛刻。对于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想达到从业要求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学校的多方面支持和帮助。该行业需要从业人员至少熟悉两种行业的理论性知识,具有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阅读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分析的能力。从业人员需熟悉彭博终端或万得资讯等咨询平台并熟练运用Matlab、SAS、Stata或Eviews等软件。这些要求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其他应届毕业生都难以满足。
(二)课程结构安排无法跟进行业发展的需求
从金融行业的行业准入知识更新速度及专业证书考核知识的更新速度来看该行业的知识每三年更新20%,而取得证书的时间通常为三年至四以上[5]这使得从业人员如果未能够一次性通过考试便需要更新对考试内容的知识储备。行业委员会对知识更新的速度迫使有意向的求职者每三年更新一次预备知识,也迫使已从业的人员不得不每三年赴机构更新现有理论知识,所以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保持终生学习的状态,但高校课程结构安排并不会三年微调一次,所以课程结构安排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不紧密
实践课程安排过少以及与理论课程结合不紧密。实践与理论结合不紧密是由于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专业缺少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实训课程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远超于对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学生会计算三套汇但却并不知道外汇交易的流程。教师的答疑时间内所收到的学生提问大多数来自于备考证书时所练习的题目。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学生均只关心理论知识而非实践知识。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知道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甚至会推导和证明该模型但却不知道该模型无法解释投资者行为。[6]学生对理论掌握深度的增加并不会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金融行业,相反却会让学生变成单一的研究型人才。这些都使课程结构的安排背离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初衷。目前上海电机学院对于专业的银行实践基地以及保险实践基地建设不足,也尚未建立起投资银行的实践基地。依靠上海电气集团的企业背景学生的实践活动大多被安排在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或物流基地而非电气集团的融资租赁或投资规划部门,这对于金融专业的准毕业生而言虽然可以通过企业背景的实践基地了解装备制造行业的运作流程但却无法通过社会实践了解金融行业的业务操作流程。
三、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使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
高校人才按照层次划分可划分为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的人才。上海电机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目前培养的是本科层次的学生。对本科层次的学生培养目标需要预备双重接口。一是为就业做准备,二是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做准备。[7]对于需要本科毕业后立即就业的学生高校应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通用型金融人才,为该类学生开设较宽口径的选修及辅修课程,并辅以银行从业证、证券从业证、期货从业证等从业证书的培训课程。高校应广泛提供AFP、RFP、CFA、FRM、FSA、CIIA、ACCA等高级专业证书的考试辅导课程供学生选择,在第七及第八学期加强该类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8]实践课程应当与学生所选择的证书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毕业即上岗。第二类毕业生通常在大三时期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学习。对于这类学生学校应该开设理论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及金融写作和阅读课程。让第二类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理论性更强,专业度更高的课程来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预备研究生而做好准备。
(二)使课程结构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1建立新的三位一体课程模块。应用型本科院的课程结构体系可通过“理论模块+实践模块+就业模块”来设计构建课程模式。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类,同时需要达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标。理论模块分为主修理论课程和辅修理论课程。在此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职业规划对自己进行定位,进而根据自己的定位来选择辅修课程。学生既可以通过辅修的理论课程使自己成为交叉学科的人才也可以通过辅修课程使自己成为技能复合型人才。实践模块按照二级学科对实践基地进行分类建设。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方向来选择适合自己二级学科的实践基地。院校可将就业模块用于专业证书培训课程的安排。因金融行业的专业证书有需要备考者具备从业经验的特性故而在校生仅仅通过学习来获取证书变得不可行,因此院校可以将实践模块及就业模块结合,为学生打造一个可持续的终身教育的平台和课程结构。使学生真正的做到产学结合并且受用终身。
2建立满足交叉学科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这里以证券分析师来举例。我国的证券行业分析师最初主要担任股评家的工作,随着卖方分析师的兴起分析师所分析的行业逐渐拓宽,所分析企业也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需要也使买方分析师的覆盖逐渐变宽。行业发展带来的变化使之相应的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也产生了变化。分析师团队由宏观分析师及微观分析师组成,作为行业分析师往往需要熟悉和掌握交叉学科的知识。创新型汽车企业的分析师不但需要对汽车设计及构造熟悉且需具备金融及统计学科的知识。这种个性化的要求使得应用型高校的金融专业的课程结构必须满足这种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课程的结构需要满足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金融专业在宏观金融课程及微观金融课程的安排上要按照1∶[KG-*2]2的比例进行构建。整體课程向微观金融转化而非部分课程。[9]从金融从业者的工作内容看,公司对从业者短时间内大量阅读及写作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我国金融专业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相比国外课程的安排来说几乎没有体现。故而在课程安排中应当在理论课时中增加一定比例的金融阅读及写作课。阅读任务可以放置在暑假或者寒假完成,在学期中学生将暑期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写作。学期中授课教师则负责对学生的金融写作进行指导和批改回复。
(三)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课程设置保障系统
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得以运用是产学研结合的课程设置的一部分。具有实践经验的商科学生的早期职业优势非常明显。这包括他们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时间较短,获得的金钱报酬较高,工作满意度较高。企业对于所聘人才的无需培训即可上岗的高度适应性也显得非常满意。[10]因此院校可以以存储学生学费的银行为平台,使有业务合作的银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岗位实训或实习。联合为学生提供保险的保险公司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金融保险业务的岗位实习或实训。这些方法均可以解决学生对银行业务流程的熟悉以及对保险业务流程的熟悉问题。[11]对于产学研师资方面的培养院校可以通过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强校企合作,增加产学研实践基地的种类及规模,将教学过程放置于企业项目运作过程中得以使产学研结合的课程设置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云红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培养研究[J].[JP]亚太教育,2015(25):255
[2]郭伟,杨帆,王旭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特色建设初探[J].北方经贸,2014:230
[3]绍宇论中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104(6):48
[4]任嘉嵩,焦方义地方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区域定位与对策浅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9):59
[5]喻淑春基于沪深股市的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3
[6]Donald RHakalaCertification Programs:A Means For Enriching Businesss Finance Program Objectiv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ducation,1983,12:41—46
[7]盖锐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的课程改革[J].江苏社会科学,2012(S1):203—204
[8]高嵩证券分析师行业专长研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东北财经大学,2015:42
[9]Jack Gault,John Redington,Tammy SchlagerUdergraduate BusinessInternships and Career Success:Are They Related?[J].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000,22(1):45—53
[10]郭仕祥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8):126
[11]徐国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实证分析与策略研究[J].教育评论,2017(8):28
〔本文系中美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A1-0224-17-009-09)。〕
(黄彦菁,上海电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