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志
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机遇,顺应我国新世纪初煤电油运需求旺盛的市场环境,立足资源优势,经济增速从2002年到2009年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经济总量由全国后列跃居中游,民族团结和谐,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全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工业经济的引领和支撑。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全区经济总量由千亿元跃上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百亿元跨过千亿元,一产比重由22.8%下降到9.4%,二产比重由37.9%提高到54.5%,城镇化率由42.7%提高到55.5%,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轉变。
内蒙古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围绕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大产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大基地布局,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涌现出一批能够参与国际分工的世界级企业,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在国家新型工业化、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过程中,内蒙古以美丽与发展共赢为宗旨,推动了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内蒙古的生态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内蒙古党委、政府坚持富民优先,推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至2010年累计投入1800多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全区各族人民普遍受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37元增加到17698元,年均实际增长1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989元增加到5530元,年均实际增长9.7%,2010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居全国第10位和第16位。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实现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快速发展,为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