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洺菀
山中一片寂静,不该独醒。
那夜,我与父母宿营山中,抛却城市的喧嚣和升学的压力,拒绝被忙碌所挟持。
许是午夜,或是凌晨,我被一丝凉意唤醒,便再无睡意。披上薄毯走出帐篷,周围的气息薄如蝉翼,我不敢贸然去踩径边一宿的躺叶,怕脆碎的声音太响,惊破这一袭尚未卷收的蝉纱。天尚且黑着,我并无丝毫惧怕,反是深深地吸吮,舔舐着山间那冰清的温度,却不敢用力倾吐,怕城市的浊气污染了这灵秀的山间。
丝丝缕缕的鱼肚白跃上山尖,挑染了天的衣袂。我独自闲步,晨雾渺渺,水声潺潺,竹风徐徐……踏上一座尘封了许久的古桥,桥架起了这边的清风,那边的朗月,架起了天上淡淡的星子,地下的郁郁古竹,我,合四方而立,就此步入了一个清静境界,与竹独对。
我喜欢竹,平时囿于忙碌的生活,不能与它亲密接触,如今在山里,得以与它们俯首畅谈,身影各异的竹,有的如虔诚的信徒,参天而拜;有的如观世音菩萨,俯首垂听众生的心灵之音……更有肥嘟嘟的嫩笋迸地而出,一日日长壮,在山间水声的回音里,交付了成长的声音。
竹,一节节的立姿,记录了它们开山劈境的传奇,我极力触碰竹管,希望探看地上那凝固的斑斑血汗,但那血汗已成了春泥更护花,只留下一条条平坦的道路,供后人在此闲步,在此静思……
但,当我闭目,听风起涛,仿佛一波又一波的浪,涌动着一年又一年的艰辛,流入我的呼吸与胸臆之中,我不禁眼眶微湿……
再细细听,竹涛已不再是竹涛,而是远远近近的声声梵唱。
未拂去灰尘,我坐在竹子旁的乱石上,静听梵音。竹,它历经了风吹日晒,暴雨倾盆,只是它未曾摆出那沧桑的模样,它拒绝庸碌地生长与枯萎,只是兀自拔节,兀自生长。
回过神,太阳已栖在枝头,束束明亮的光被竹叶裁剪,匹练一般缠上发梢,继而洒进心房,天已是一片洞明开朗——
时间的钟摆总是马不停蹄,左腳的黎明永远会被右脚的黄昏赶上,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拒绝碌碌无为,让如雨的汗水汇成河流,引迷津的舟子,一步步航向彼岸。
山,名为南山。
竹,名为留秀。
(指导老师:何 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