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公安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与分析*
——基于浙江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2015级和2016级的调查
□李树礼,俞秋明,郭光芝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通过对浙江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2015级和2016级学生的对比调查研究,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实验班和普通班并未呈现显著性差异;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各个维度并不能在客观上有效衡量学业效能,但可以显著影响日常学业效能(形成性评价考核);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对提升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注重教学模式的改进和翻转课堂的适当运用,侧重日常学习过程和形成性评价考核,是提升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有效学习的重要路径。
公安院校;学习自我效能感;治安学;实验班;教学模式
近年来,人们不断地反思和追问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在这个议题上,无论是学界还是教育实务部门都不断进行了探索、实验和改革,形成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归因、学习策略、学习倦怠等各种新的研究主题和热点。在这些新的研究主题中,学习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前身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其强调“主体因素对人类学习的必要性以及人性潜能发挥的重要性”,[1]而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是“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2]本质上是“学生基于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和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3]由此,学界也开展了大量关于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尤其是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学业成绩、学习倦怠等相关变量的测量和检验。[4][5][6]
本文探讨影响公安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内生动因和外部环境因素,特别是外部环境调解和制度变革与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这种探讨对于行业特征较为明显的公安类院校尤其重要,因为相较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公安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比较单一,容易形成一种潜在的以合格而非发展为预期的学习目标,这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浙江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2015和2016两个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浙江警察学院从2015级学生开始,在治安学专业开设实验班,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实验班与其他专业教学班相比,除优化课程外,还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治安学研究方法》课程就采用了“先学后教”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创新试点。本次调查涉及的学生客观学业成绩和日常学业评价均来自该试点课程。本调查中学业成绩不作为单纯因果关系的讨论,只作为横向考查的比对因素,因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自我效能感来检验外部环境改变和制度改革(实验班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以便通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发展。
表1 研究对象的描述性统计
(二)测量方式。
本研究采用E.A.Skinner(1988)与其合作者编制的“控制、个体和手段”(CAMI)量表,并根据Wood和Locker(1987)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ASEQ),结合浙江警察学院学生的学业现状对量表进行了调整。量表共7个项目,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变量包括目标达成感、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积极的自我预期、自我确信、积极正确的学习方法、自我怀疑感以及被动学习7个变量。采用5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自我怀疑感和被动学习反向计分。本量表在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上较侧重学习期望、学习方式和学习动机,量表的信度系数α=0.823。
(一)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表2 目标达成感、自我确信和被动学习的性别差异
通过对影响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所有变量进行检验,可以看出,男女在目标达成感、自我确信和被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见表2),其他几组变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故在此不讨论。其中,女生的目标达成感强于男生,女生在“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以致用”等方面有着比男生更强的目标达成的主观感受。男生则比女生更有自信,更确信自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专业理解”和“更好的消化老师授予的知识”。在主动学习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主动性,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前预习”和“课外作业”上。
(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班级差异。
表3 自我怀疑感的班级差异
通过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比,发现实验班和普通班在学习自我效能感上未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尽管对两个年级的实验班和普通班进行了分类比较,但未发现显著性差异。对内部变量进行分析时,发现不同班级只在自我怀疑感上存在差异。表3显示,在面对同样的授课知识时,实验班学生能更好地“阅读书本内容的含义”“归纳阅读内容的意思”“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复习”。基于同样的授课内容下,实验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堂讲授内容并消化相关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教学优化和教学模式变化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进一步优化,是否会影响更多的变量,从而产生实验班和普通班多方面的差异,则需要通过进一步跟踪调查进行验证。
(三)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验年级差异。
表4 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实验班不同年级间的差异
尽管实验班和普通班在学习自我效能感上并未呈现显著差异,但实验班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时间序列上出现了年级间的显著差异,而普通班并未出现这种差异(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在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积极的自我预期、自我确信、积极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自我效能感上,2016级比2015级有更让人期待的学习期望、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相比较而言,对普通班的调查结果显示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不能表明2016级学生比2015级学生有着更强的学习能动性;同时也说明了在2016级和2015级同样的生源条件下,改变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内容起到了一定作用。根据2015级《治安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授课情况,重新调整了翻转课堂的比重,优化了教学内容,说明调整策略取得了成效,但该结论仍需后期进一步验证。
(四)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表5 学习自我效能感各变量间的相关性
从表5可以看出,除自我怀疑感外,其他变量之间基本都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目标达成感和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确信和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也呈显著正相关。被动学习并没有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呈较强的正相关,但呈现出较弱的正相关,这说明被动学习也能潜在影响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怀疑感和其他大部分变量都呈负相关的特征,但相关系数都比较低,说明自我怀疑感会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但降低效果不明显。目标达成感、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积极的自我预期、自我确信和积极正确的学习方法均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五)学习效能的回归分析。
表6 学习自我效能感各变量对学业效能的回归分析摘要
本文所采用的7个预测变量都是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故不能考察预测变量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考察的是预测变量与学业效能的关系(见表6)。学业效能相比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更客观的指标。学业效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日常形成性评价考核加权和学生对自己日常考核评价整合为日常学业效能;二是客观的学业成绩。两部分加总即为学业效能,也称之为学业成就。模型1是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各个变量与日常学业效能的回归模型,可以看出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是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这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日常学业效能的基础中的基础,共计有三个变量可以影响和预测日常学业效能感。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了客观学业成绩,即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各个变量与学业效能的回归模型,有四个变量在预测学业效能时呈现显著性水平,但模型2本身并不呈显著性水平,故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变量在本次调查分析中并不能预测学业效能。
(一)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较好。
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各维度来看,积极层面的变量都呈现较好的分值,说明被测学生整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好。其中目标达成感和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分值最高,说明治安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期望较高,能够根据自我的情况制定合适目标,并且有相应的信念去实现目标,达到自我期望。积极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得分一般,说明学生尚未找到最合适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通过课堂内容的优化、教师有效引导以及积极自我探索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被动学习这一选项分值在平均值左右,男生为3.0966,女生为2.8008,说明学生还是有被动学习的情况,尤其是男生的被动学习行为较为明显(见表2)。因此,在学生刚进入大学,在从中学教育向大学教育的过渡中,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重要且迫切的。
(二)不同自变量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差异较为显著。
性别差异方面,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自我效能感上差异较为明显,女生的分值几乎在各个维度上都比男生的高。男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和自信程度得分均略高于女生,男生自认为更能自主有效地学习。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学习自我效能感还是客观的学业成绩,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年级差异方面,相比较而言,2016级学生多数还处于中学教育模式中,尚未有效地转变为大学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但从调查结果来看,2016级学生的自我学习效能感整体高于2015级,这和教学模式改革不无关系。
改革差异方面,实验班和普通班并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班仅在自我怀疑感上得分较低,表明了实验班在思维理解能力得分上优于普通班,能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课堂知识。整体而言,实验班尚未表现出比普通班更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实验班仅在课堂教学改革层面体现出了优势。
(三)学习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业成就。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变量与客观学业成绩并不呈线性关系,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不能有效评价客观学习成绩,但可以对日常形成性评价等日常性考核进行评估,这样就间接影响到学业效能。通常,影响客观学业成绩(以期末考试为代表)的变量不仅仅只有学生个体层面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学校制度、考试功利性导向、期末考试形式的科学设定等相关变量也会成为影响学业效能的因素。
(四)提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路径。
1.优化课程内容,外部促进学习效能。完善治安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个学期选择适量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在确立“实验”的课程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实验实训条件以及课程建设先期成果等综合因素,构建基础与专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框架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从课程设置与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创新教学方式,内化促进学习效能。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应突出改革精神,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重在提升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师,应加强课程建设,适当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贴近公安实战需求。按照“先学后教”“讲精考全”的教学理念,积极推行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方式,合理确定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课时比重,有计划地增加课外学习份量;压缩课堂教学课时,还时间于学生,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治安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为例,要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辅导工作格外用心,通过精心设计作业、批改作业以及综合学生反馈作业情况来诊断学生学习问题,并开展相应辅导释疑等,还要把社会调查实践和课外阅读、课外讨论等纳入作业、课程考核的范畴。
3.突出形成性评价,科学衡量学业效能。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差异和日常的形成性评价呈线性关系,说明课程考核要多采取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考核,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做好引导和调控,重新建立学习效能。研究表明“许多博士生在成功地完成博士论文后戏剧性改变了他们在处理各种活动和事件中的自信心,尽管这些活动和事件与他们的学术活动没有关联”,[7]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就有类似的功能。此外,每门课程进行4次以上考试,其中3次为平时测验,1次为期末考试。平时所有测验获得A等的学生,期末考试可以申请免考,课程成绩直接定为A等,此类设置使客观学业成绩的科学设定成为可能。
通过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外部环境和制度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存在着显著差异,故可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来提升学习自我效能感。通过分析,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不能有效地衡量客观学业成绩,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在客观考试成绩上,建议适当增加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因为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有效学习,才能真正地内化知识、提升自我。
[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
[2]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
[3]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
[4]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
[5]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
[6]王小新,苗晶磊.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7]Pajares,Frank.Assessing Self-efficacy beliefs and academic outcomes:The case for specificity and correspondence[M].New York: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96.
D631
A
1674-3040(2017)06-0103-04
2017-10-05
李树礼,浙江警察学院治安系讲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治安、城市犯罪治理;俞秋明,该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治安学;郭光芝,该系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实有人口管理。
*本文系2014年浙江警察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先学后教模式在治安学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应用”(20140208)的成果。
钟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