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姝 俞 蕾 仇 琰 赵 微 谭化姣 张 萍 彭 歆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
王佳姝 俞 蕾 仇 琰 赵 微 谭化姣 张 萍 彭 歆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取吉林、浙江、江苏、四川4省6个城市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219例,进行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结果47.0%的社区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92.3%认为需要建设更多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入住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独立生活能力(P<0.05),尤以独立生活能力(P<0.01)为最。结论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群机构养老意愿比例日渐上升,机构养老将成必然趋势,入住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会是普遍选择。需强化政府作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养老机构;养老意愿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益萎缩,城市老年人群的养老观念、养老意愿不断发生转变。本研究旨在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1.1资料 2013年7~8月在东北、华东、西南三个地区选取6个城市的60岁及以上、无明显智力损害、自愿参加本研究或经解释后同意参加调查的社区老年人219人,三区选取比例约为1∶1∶1。年龄60~93岁,平均72.6岁。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法。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为检验问卷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信、效度,正式调查前进行小范围预调查,并结合相关专家评估意见,反复修改后形成最终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子女、婚姻、文化程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患病、独立生活能力情况等)、保障、健康、照护需求及内心期望等24个条目(23个选择条目,1个问答条目)。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1养老机构的入住意愿与入住原因 47.0%的社区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而入住原因主要为子女工作忙和不愿劳累子女,前者占49.3%,后者21.0%。
2.2养老机构的评价与选择入住的影响因素 调查对象认为机构养老的主要优点为促进沟通和护理周到及时,分别占50.2%和49.8%;而主要缺点则为无家庭温暖,占44.3%。在选择养老机构时,最为关注的因素是服务人员专业程度,占63.0%,其次是医疗设施情况,占61.6%,第3位是交通便利及卫生情况,占40.6%,并且61.2%的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设施环境与服务质量在入住考量中同样重要。老人普遍还希望机构能提供至少每半年一次的定期全身检查。
2.3对养老机构收费标准 关于养老机构的3项收费标准:对于自理老人,认为其收费标准应为400~1 000元/月者居多,占53.4%;对于半自理老人,认为收费标准应为1 000~2 000元/月者居多,占47.0%;对于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收费标准应为1 000~2 000元者居多,占44.3%。
2.4了解养老机构的途径及对其的需求程度 45.2%通过家人、朋友,37.9%通过电视等途径来了解养老机构。92.3%认为需要建设更多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2.5影响机构养老入住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独立生活能力对社区老人的入住养老机构意愿有影响(P<0.05,P<0.01),见表1。
2.6影响机构养老入住意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由于因变量为互斥的二分变量,因而有必要进一步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为消除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只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为自变量,入住意愿为结果变量,愿意的赋值为1,不愿意的赋值为0,分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独立生活能力对社区老人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影响较为显著,尤以独立生活能力为最,从B值上看,独立生活能力对入住意愿的影响力是慢性病的2倍左右。见表2。
表1 个人基本特征的各自变量与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交互分析(%,n=219)
表2 老年人机构养老入住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复寿劳〔1〕研究发现4.5%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文化程度是其影响因素。程远等〔2〕研究得出5.7%的上海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住房、经济状况等是其影响因素。蒋岳祥等〔3〕发现,9.69%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学历、身体健康状况对入住意愿有显著影响。本次调查中,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是入住的主要原因。年龄愈大、患有慢性病、独立生活能力越差,越倾向于养老机构养老。由此可见,虽然居家养老模式在现代城市仍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空巢家庭的不断增加,老人自我照顾能力薄弱,愿意入住机构养老的比例日渐上升,机构养老将成为必然趋势。
本次调查结构显示,老人可以接受的收费标准趋向于非营利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而且,相较于国外,国内的营利性养老机构具有多方面欠缺和不足,故而老年人均倾向于入住养老院、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等由政府支持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4〕。另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与发改委、民政部等10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支持非营利的基本原则〔5〕,入住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会是普遍选择。强化政府作用,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调查发现,养老和医疗保险未全面覆盖,患病率却居高不下,政策、法规等还未跟上老龄化步伐,许多异地老人由于户口问题难以享受医保待遇,看病难成为普遍问题,而且老人养老金/退休金若上交机构收费后,几乎无可自我支配的生活用度经费,甚至需要子女补贴。故而建立和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法制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心理关怀等服务质量的养老需求在老人选择入住的关注因素中举足轻重,这也要求政府推进养老机构医疗人员职业化建设,全面照护老人,给予其家的温暖。此为养老和谐发展的基础。②鼓励兴办和发展特色养老机构,并采取多元化养老方式,完成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出: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6〕。这种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能有效帮助社会完成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与此同时,政府应积极探索和创造新的养老方式。例如,从入住主要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出发,“以房养老”(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在价值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延续到房主去世)〔7〕、“服务兑换服务”(年轻时做养老机构护工,服务计时以兑换年老时在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时间)等方式促进机构养老和谐发展。
1复寿劳.浦东老年人的养老意愿〔J〕.社会,1997;(11):34-5.
2程 远,张 真.上海市区老年人养老意愿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4):31-5.
3蒋岳祥,斯 雯.老年人对社会照顾方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6;(3):8-12.
4吴 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10):35-6.
6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J〕.司法业务文选,2011;(39):17-26.
7初 炜,胡冬梅,宋桂荣,等.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7;20(12):836-8.
R161.7
A
1005-9202(2017)24-623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4.101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013A74268)
彭 歆(1981-),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与社区护理研究。
王佳姝(1993-),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护理学研究。
〔2016-12-07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