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乐耕有机缓释肥在常规单季晚粳稻上的施用效果

2018-01-05 08:03汪东东王京奇陈慧明施增进张梵迪练健俊吴开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基施穗肥分蘖

汪东东,宋 松,王京奇,陈慧明,施增进,张梵迪,练健俊,吴开良

(浙大万里神农健康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好乐耕有机缓释肥在常规单季晚粳稻上的施用效果

汪东东,宋 松,王京奇,陈慧明,施增进,张梵迪,练健俊,吴开良

(浙大万里神农健康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施用好乐耕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通过大区试验,分析比较在不同施肥量及不同追肥条件下各处理水稻茎蘖、茎叶N养分含量变化,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每667 m2底施有机缓释肥40 kg、配施穗肥尿素5 kg,在氮肥、总养分分别减少投入27.8%和43.8%的条件下,每667 m2单产达到661 kg,产量仅减少3.1%,肥料投入总成本减少69元,产值相当,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 水稻; 减肥增效

减氮增效是近年来农业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1-5]表明,有机肥或缓释肥在此方面效果明显。为探明好乐耕有机缓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降低氮肥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开展本试验,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嘉58,单季常规晚粳稻。供试肥料:好乐耕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以下简称缓释肥,N 15%,P2O54%,K2O 6%),撒可富水稻复合肥(以下简称复合肥,N 20%,P2O512%,K2O 14%),尿素,氯化钾。

试验地点为杭州双浦镇周富村试验基地,试验地土壤黄油泥田,碱解氮164.6 mg·kg-1,速效磷14.4 mg·kg-1,速效钾87.5 mg·kg-1,有机质42.8 g·kg-1,pH值7.8。

1.2 处理设计

共设6个处理:处理1(CK),空白对照;处理2(C1),每667 m2基施缓释肥40 kg;处理3(C2),常规施肥,每667 m2基施复合肥20 kg,分蘖肥施尿素7.5 kg,穗肥施复合肥20 kg;处理4(C3),施肥量与C1等量,每667 m2基施复合肥13 kg,分蘖肥施尿素3 kg、氯化钾1.5 kg,穗肥施尿素2 kg、氯化钾1.5 kg;处理5(C4),每667 m2基施缓释肥40 kg,分蘖肥施尿素5 kg;处理6(C5),每667 m2基施缓释肥40 kg,穗肥施尿素5 kg。大区面积60 m2,不设重复。

分别计算各处理N、P2O5、K2O,以及三者合计每667 m2的养分投入量:CK,0、0、0、0 kg;C1,6.0、1.6、2.4、10.0 kg;C2,11.5、4.8、5.6、21.9 kg;C3,4.9、1.6、3.6、10.1 kg;C4,8.3、1.6、2.4、12.3 kg;C5,8.3、1.6、2.4、12.3 kg。相较于常规施肥(C2),C1、C3、C4、C5处理的N投入量分别减少47.8%、57.4%、27.8%、27.8%,肥料养分总投入分别减少54.3%、53.9%、43.8%、43.8%。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水稻大田生育期生物指标调查

各试验大区定株标记30株,每隔5~7 d,观察记录水稻株高、叶龄、分蘖发生情况。每15 d,各处理大区选1~2丛水稻植株,测定水稻根系活力。

1.3.2 水稻理论、实际产量测定

水稻产量测定:各处理大区随机选取水稻50丛,测定每丛穗数。各大区随机取样4丛,测量剑叶长宽、有效穗数,室内调查穗长、结实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各大区实割实收计产。

1.4 种植记录

1.4.1 生育周期

2016年5月24日播种,6月14日插秧,7月13日达到最高苗,9月9日齐穗,全生育周期162 d。

1.4.2 育苗

采用钵苗湿润育秧,秧龄21 d,每丛3本。

1.4.3 用肥情况

2016年6月12日,各处理大区按照试验设计施用底肥,6月17日追施分蘖肥,8月12日追施第一次穗肥,8月25日常规处理追施第二次穗肥。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以CK为基础,各处理产量增幅在10%~15%的有C1、C3、C4,增幅在30%以上的有C5、C2。从产量结果(表1)来看:C1处理一次性施用有机缓释肥40 kg,每667 m2产量554.7 kg。与其等养分的C3处理,实际产量水平与之基本相当,表明在每667 m2目标产量550 kg的条件上,采用一次性施用有机缓释肥,后期不再追肥,可基本满足单季常规粳稻当季的养分需求,从经济角度考虑,该方法可减少2次追肥成本。在同样基施等量缓释肥的情况下,等量追施穗肥的处理C5产量远高于追施分蘖肥的处理C4,说明在试验条件下,追施穗肥较追施分蘖肥对水稻增产更为有效。

表1 不同处理每667 m2的水稻产量

本试验中,实际产量最高的为常规施肥处理(C2),比C5处理每667 m2增加21.4 kg,增幅3.2%,C2处理比C5处理每667 m2用氮量高3.2 kg,增幅达38.6%。这说明,虽然常规施肥的施氮水平较C5处理大幅提高,但实际增产效果并不明显。

2.2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由表2可知,常规施肥(C2)与C5处理的产值最高。相对常规施肥(C2),C5处理每667 m2减少化肥成本69元,产值仅减少1.6元,氮肥农学效率提高22.2%。显著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

表2 各处理的水稻经济效益与肥料利用效率

注:氮肥农学效率=(施肥后所获得的作物产量-不施肥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化肥氮的投入量;肥料农学效率=(施肥后所获得的作物产量-不施肥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化肥的投入量。化肥成本,缓释肥2.7元·kg-1,尿素1.8元·kg-1,氯化钾2元·kg-1,复合肥4.2元·kg-1;用工成本,每劳动力按基肥计每天可施肥料400 kg,工资120元·d-1,追肥计5元·667 m-2。稻米单价统一按3.3元·kg-1计。产值=实际产量×3.3-施肥总成本。

2.3 分蘖

分蘖发生消长是水稻最重要的生长发育特征之一,是形成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分蘖成穗率直接反映了肥料的养分供应与释放。C1处理前期最高苗较低,后期有效穗较少;C4处理在分蘖初期追施尿素,但有效穗和成穗率与C1处理相比没有提高;C5处理在穗期追施尿素,最高苗略低于C1处理,但成穗率高于其他处理,最终有效穗与常规施肥处理(C2)持平。说明基施缓释肥、追施穗肥能够提高成穗率,保证足够的有效穗,相较其他处理在分蘖成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4 产量构成

穗型结构是产量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表4可知,虽然C1、C3处理为等养分处理,但C1处理的有效穗、实粒数、产量均略高于C3处理,相比C3需要在分蘖期、穗期2次追肥,C1处理仅需一次性基施缓释肥即可基本满足水稻的当季养分需求。C5处理的总粒数、实粒数均处于较高水平,仅略低于常规施肥处理(C2),说明底施缓释肥后,配合追施穗肥效果显著,可提高穗粒数,改善穗型结构。

表3 各处理不同日期(月-日)水稻分蘖发生动态 穗·丛-1

表4 各处理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

2.5 茎叶N含量

研究显示:若水稻分蘖期茎叶中N含量低于2.5%,分蘖生长将停滞;若N含量高于3.5%,分蘖能够快速生长。在水稻灌浆期,水稻已经完成植株本身的构建,产量形成主要与叶片中的光合作用关联度较大。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分蘖期(6月29日、7月20日),及拔节孕穗期(8月8日、8月23日)的茎叶N含量。由表5可知,除CK外,6月29日(插后15 d),各施肥处理茎叶中N含量均高于3.5%,水稻分蘖快速发生;7月20日(插后36 d)水稻茎叶N含量仍高于2.5%,此时水稻已经达到最高苗,开始搁田。这2组数据说明,本试验条件下各处理水稻分蘖期养分供应充足。进入拔节孕穗期后,8月23日测得水稻茎叶N含量最高的为C2处理,C5处理次之,说明在基施缓释肥的条件下追施穗肥效果更明显。

表5 不同时期各处理水稻茎叶N含量 %

3 讨论

本试验中,C1与C3处理每667 m2养分折纯用量均为10 kg,但C1处理在生育期的每丛总茎蘖数整体都大于C3处理,说明N素长效缓释更有利于水稻的吸收利用。从产量结果来看,C1处理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实际产量略高于C3处理,说明在施入等量养分的条件下,缓释肥的效果更优。

田间观察来看,C1处理一次性施用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在孕穗抽穗期叶色落黄较快,穗型偏小。在此基础上,本试验分别引入追施穗肥和分蘖肥的处理(C4与C5)。从考种数据来看,追施分蘖肥的C4处理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0.2万,每穗粒数为93.5粒·穗-1,千粒重27.2 g;追施穗肥的C5处理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2.2万,每穗粒数为110.7粒·穗-1,千粒重26.5 g。C4与C5相比较,追施分蘖肥未能提高有效穗,而追施穗肥的处理穗型变大,每穗粒数提高。从各处理实际产量来看,与追施分蘖肥相比,追施穗肥增产明显。

与常规施肥C2相比,C5处理在减少氮肥投入27.8%、总养分投入43.8%的条件下能够实现水稻稳产高产。试验当年气候较为特殊,水稻灌浆期长期阴雨寡照,但施加缓释肥的水稻并没有出现贪青倒伏现象,并且谷粒饱满,结实率高,无效分蘖少,水稻成穗率高。这些结果说明施用有机缓释肥,并酌情追施一次速效肥的施肥方案切实可行,且在水稻上具有较高的经济及生态价值。

[1] 何军, 常元莉, 李雪蓉,等. 节灌条件缓释肥对水稻株高、分蘖、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3):7-9.

[2] 舒时富, 唐湘如, 罗锡文,等. 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精量穴直播超级稻生理特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3):89-92.

[3] 吕小红, 付立东, 王宇,等. 配比施用缓释肥与速效氮肥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1):83-85.

[4] 马良, 沈足金, 李红艳. 氮钾肥用量和氮钾肥运筹对晚粳稻嘉58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8):1169-1170.

[5] 李世发, 刘元英, 范立春,等. 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9(7):38-43.

2017-07-12

汪东东(1989—),男,安徽芜湖人,学士,主要从事农业肥料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1483542361@qq.com。

文献著录格式:汪东东,宋松,王京奇,等. 好乐耕有机缓释肥在常规单季晚粳稻上的施用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140-214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218

S143.6

B

0528-9017(2017)12-2140-03

高 峻)

猜你喜欢
基施穗肥分蘖
不同锌肥与氮肥施用水平互作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美可辛”在安定区马铃薯上应用效果试验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不同氮、钾穗肥使用量对中粳稻产量的影响
“申优26”不同穗肥施用方法试验初探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锌锰微肥应用效果分析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