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 韩笑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二级预防的疗效探索
高处 韩笑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2—2016年收治的18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并进行随访。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损伤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后期随访过程中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对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神经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后期随访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良好。
他汀类药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及二级预防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疾病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急、病情重,易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梗死,神经功能损伤,造成偏瘫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2016年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2016年收治的1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4例,对照组94例。对所有的实验对象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试验组男50例,女44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2.16±8.76)岁;体质量49.09~83.86 kg,平均体质量(67.98±10.96)kg;神经损伤评分16.98~39.07分,平均(24.54±5.81)分。对照组男43例,女51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3.69±7.95)岁;体质量51.35~79.65 kg,平均体质量(66.79±11.21)kg;神经损伤评分15.69~37.59分,平均(24.67±5.94)分。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均在3 d之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以及神经损伤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纳入标准:经诊断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3 d以内;首次发病或者存在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但未留下后遗症;血压高压 100~200 mmHg(1 mmHg=0.133 kPa),低压60~110 mmHg。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意识模糊,不能配合研究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脏病患者;存在严重精神异常患者;合并血液疾病或有凝血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931)进行治疗,口服100 mg/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辛伐他汀片(常州默沙东制药有效公司,国药准字J20090001)进行治疗,口服20 mg/d。两组患者建议长期服药,并进行为期2周的观察。
1.3 观察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2]根据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评分标准,对神经功能损伤之后的恢复情况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损伤的评分降低91%~100%;效果显著:神经功能损伤的评分降低46%~90%;病情好转:神经功能损伤的评分降低18%~45%;无效:神经功能损伤的评分降低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损伤的评分升高18%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04%,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之前神经功能损伤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与治疗2周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试验组 94 24.54±5.81 12.37±5.38 9.78±3.15对照组 94 23.68±5.96 15.02±5.76 13.80±3.33 t值 1.00 10.62 72.29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复发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2.12%;对照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复发12例,复发率为12.7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仅表现在轻度的转氨酶异常以及胃肠不适,经检查没有发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以及横纹肌溶解症的情况,无需停药进行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起因是由于血管老化导致弹性变差、血脂斑块沉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形成,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关键是有效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应用降压药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在临床广泛应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影响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他汀类药物使用之前,研究并未发现胆固醇水平可以影响脑卒中,通过苯氧酸类药物以及饮食控制治疗高胆固醇症,没有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3-5]。
辛伐他汀除了具有调酯的作用之外,还可以保护血管,具有抗炎的作用,通过改善血管内膜的功能,稳定血管中的斑块,维护平滑肌功能进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6];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通过降低C-反应蛋白的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还可以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的水平,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7-8];辛伐他汀还可以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减轻脑缺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脑血管,减轻脑神经的进一步损伤[9]。研究中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出现,辛伐他汀对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存在不完全、可逆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但对于何种剂量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所以本研究所用剂量为小剂量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4.0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0.00%,且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辛伐他汀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显著效果[10]。且经过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修复功能,辛伐他汀可以有效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之后的生存质量。但是基于本研究样本量小,可能数据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需要后续大样本的研究数据进行支持。两组患者在后续的随访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辛伐他汀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方面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1]张蕾,王维平,李亚琼,等.颈动脉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1):53-56.
[2]孟晓彬.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98-3499.
[3]刘旭升,曾德华.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47-48.
[4]焦慧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2):38-40.
[5]姜备海.探讨阿托伐他汀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187-188.
[6]杜杰.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15-17.
[7]周学才,潘春勤,高梅.柿叶提取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4):112-115.
[8]岑雄图,黄树栋.他汀类药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142-145.
[9]张妙华.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3):289-290.
[10]何伟.缺血性脑血管病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3):1551-1553.
1005-619X(2017)12-1277-02
10.13517/j.cnki.ccm.2017.12.019
476600 永城市人民医院干部病房三病区(高处);476600 永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韩笑)
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