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粒子”的前世今生
2017年7月21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报道了物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以华人科学家为主体的科研团队找到了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手性(一维空间单向运动)马约拉纳费米子,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该成果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何庆林、王康隆课题组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寇煦丰课题组等多个研究团队共同完成,论文通讯作者为何庆林、寇煦丰、张首晟、王康隆。
2010年到2015年,张首晟团队连续发表3篇论文,预言了实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体系及用以验证的实验方案。王康隆团队等依照他的理论预测,成功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铁证”。
诺贝尔奖获得者Frank Wilczek评价这项工作时说:“张首晟与团队设计了全新的体系, 并在实验中清晰地测量到马约拉那费米子,这真是一项里程碑的工作。”
国际同行指出,发现马约拉那费米子是继发现“上帝”粒子(希格斯波色子)、中微子、引力子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发现,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让量子计算成为现实。
什么是天使粒子?它发现前后都经历了哪些过程?缘何会引起科学界如此关注?相关成果又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围绕天使粒子,可能会有很多疑问。请跟随本期专题,我们将为大家一一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