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制造的高职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01-04 12:02朱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9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信息技术

朱东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实施,国家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面向智能制造的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建设校企融合的企业学院、实行教师校企双岗成为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企业学院;校企双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9-0164-02

1 引言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专业在各行业各生产环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各界對信息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加迫切。智能制造的本质就是让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企业深度融合,使企业生产的工艺、管理过程数据化。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实现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专业建设不可以回避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完善高职信息技术建设的方案。

2 智能制造的意义

(1)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2014制造业白皮书》,都在大力推进智能化生产,推动智能工厂的建设,极力加强对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推动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制造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实现智能制造是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推动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势在必行。《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建设。为了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体系,必须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并且推广应用,在国家重点产业领域形成显著成效。

3 智能制造特点

企业客户的个性化、多样性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这就特别需要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的高度信息化,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响应客户习惯和需求。传统的制造模式先做产品的设计,然后操作机床进行产品生产,很容易出现各种报废品,而智能制造模式就不同了,设计的产品可以先进行模拟生产,出现问题可以及时修改完善工艺流程,一旦工艺流程确定,生产效率不但非常高,而且良品率也会非常高。因此制造行业不但要熟悉产品的生成与设计,更需要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生产和设计中。

(1)工艺流程数字化

智能制造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将生产的工艺流程数字化。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必须被打通,连成一条线,设计、生产、出入库等成为数据流图中的一个节点,这与传统制造模式是根本不同的。

(2)模拟生产与机器人相结合

小批量、定制化的模拟生产可以比较容易找到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流程,也能极大提高批量生产时的良品率。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也会极大提高生产的质量。可以说,在智能制造模式下,机器人代替人将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4 智能制造模式下人才岗位能力发生变化

客户的多样性需求需要企业的制造系统必须随时能够应对,生产设备的信息化改造需要设备的制造方不但要有行业背景,更要有信息化技术。改造后的设备能够从产品的建模、设计、模拟生产、实际量产形成一条无缝对接的数据流。当前,只拥有制造行业中的单一行业知识已不能满足智能制造的需求,研发人员必须是既具有行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知识的高技能人才。

5 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如何让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制造,我们必须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完善,以下几个方面是主要着力点:

(1)成立企业学院

苏州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智能制造领域,选择本地有影响力的制造企业在校成立智能制造企业学院,共同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学院以生成过程中的实际项目为载体,针对岗位需求精准培养。

(2)建立教师“校企双岗”制度

教师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学生的水平,提高教师水平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要想快速提高教师能力,必须让教师深入一线,实实在在参与企业的研发和实践,才能真正地将书本知识转换成技能。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以企业学院为平台,实施教师校企“双岗”制,教师在企业可以为企业一线生产提供咨询和服务,在校可以学生提供行业最新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毕业就能基本胜任企业工作。

(3)以典型智能制造为载体,建成一批精品课程资源

所有的人才培养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技术的生命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微课、MOOC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合作,依据真实项目,丰富优化各类课程资源。

(4)建成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平台

选择典型的紧密型合作企业,建设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工作技能与职业素质融合培养、设施设备先进、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结合研发需要,校企联合建设高新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中心。

6 结束语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制造企业正在快速地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数字模式转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得到了的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要求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必须对这些变化做出应对,及时完善信息人才培养模式,修正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智能制造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制造业的发展为宗旨,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才能抓住发展机遇,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帅.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比较、启示与应对策略[J].当代财经,2015(8):99-107.

[2] 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2-78.

[3] 张磊,张弛.“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技能人才职业流向及职业能力框架[J].职教论坛,2016(10).

[4] 戴青云,邓文新,等.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实训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6(1).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