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份四倍体糯稻材料南繁千粒重初探

2018-01-04 12:06郑明刘育华宋兆健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糯稻多倍体水稻

郑明 刘育华 宋兆健

摘要:以28份四倍体糯稻材料,对其种子的千粒重进行了考察,以期为多倍体水稻(Oryza sativa L.)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四倍体糯稻千粒重在30~40 g的样本占比最大,其次是40~45 g的样本比例,偏大粒的大于45 g的较少见,偏小粒的小于30 g的不仅少见,而且可能是回复二倍体糯稻。

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多倍体;千粒重;糯稻

中图分类号:S51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0-0029-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0.0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breeding of polyploid rice(Oryza sativa L.), the 1 000-grain weight of 28 tetraploid glutinous rice materials was inver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samples with 1 000-grain weight of tetraploid glutinous rice ranging from 30 to 40 grams was the largest, and the number of samples between 40 and 45 grams was follow. Those larger than 45 grams were rare, those smaller than 30 grams were not only rare, but also possible to restore diploid glutinous rice, rather than tetraploid glutinous rice.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polyploidy; weight of 1 000 grains; glutinous rice

2016年9月25日人民网-湖北頻道报道,2015年蔡得田团队选育的多倍体水稻结实率达到85%,突破了结实率低的技术瓶颈。经过17年研究,武汉多倍体水稻研发团队(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湖北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参股)已获得7项发明专利授权,4项申请发明专利,建立五大技术体系,使多倍体水稻育种成为新绿色革命的推动者,一批特色的、高产多倍体水稻品种将首先在中国出现,以湖北省武汉市为核心,扩展全国,影响世界[1-9]。2016年全国多倍体生物育种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举行,袁隆平、谢华安、朱英国院士等出席论坛,共话“多倍体生物育种与创新”。专家们指出,多倍体水稻将是继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后,又一具有原创性的育种技术新途径[10-15]。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农业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强化合作攻关,促进资源共享,切实增强全国多倍体水稻育种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2017年1月8日上午,湖北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和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包括36家单位在内的全国涉农高校、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共同发起成立多倍体水稻创新战略联盟[16-21]。

关于多倍体水稻,人工获得的多倍体往往有部分不育、器官巨大等特征,选择育性和结子性好的品系是一个很繁杂漫长的过程。育成一个有价值的多倍体水稻品种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积累[22-26]。本试验对28份四倍体糯稻材料生殖器官的巨大性、南繁水稻四倍体种子千粒重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以期为多倍体水稻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在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省南繁基地的各类四倍体糯稻材料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材料进行调查。

1.2 调查项目与方法

每个目标材料直接在水稻田间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如株高、穗长、穗实粒数、穗秕粒数(株型好而结实率太低的就记载穗实粒数),避免易落粒材料或其他方法造成误差或错误。并收获被调查的单穗作为回湖北省种植的育种材料。

每个收获的单穗去除空秕,留下实粒,用精度为0.01 g的电子称称量晒干的稻谷实粒样品。

2 结果与分析

2.1 28份四倍体糯稻材料南繁每穗实粒数与千粒重

由表1可见,28份糯稻材料的每穗实粒数为56~184,平均为111;千粒重为27.72~48.06 g,平均为37.82 g。

2.2 28份四倍体糯稻材料南繁千粒重分区间的样本数占比

由表2可见,28份四倍体糯稻材料南繁千粒重大于45 g的样本有3份,占总数的10.71%,平均为46.54 g;40~45 g的样本有6份,占总数的21.43%,平均为42.59 g;35~40 g的样本有9份,占总数的32.14%,平均为37.72 g;30~35 g的样本有9份,占总数的32.14%,平均为32.96 g;小于30 g的样本有1份(17DBT827),平均为27.72 g,有可能是回复二倍体。由此可知,各材料千粒重主要集中在30~40 g;其次是40~45 g;偏大粒的大于45 g的材料较少见;偏小粒的小于30 g的不仅少见,还可能是回复二倍体糯稻,而不是四倍体糯稻。

3 小结与讨论

28份糯稻材料的平均千粒重为37.82 g,其中小于30 g的1份材料(17DBT827)可能不是四倍体,有可能是回复2倍体。千粒重的高低与实粒数的多少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为选育多实粒数高千粒重综合于一体的重穗型品种预见了可能。

由28份四倍体糯稻材料南繁千粒重分区间的样本占比可知,以30~40 g的样本占比最大;其次是40~45 g的样本;偏大粒的大于45 g的较少见,偏小粒的小于30 g的不仅少见,还可能是回复二倍体糯稻,而不是四倍体糯稻。

由于本研究偏向于千粒重,选择样本时,对每个收获单穗去除空秕时没有计数,所以总粒数和结实率没有被调查和分析,对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多倍体小组.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和试种[J].中国农业科学,1975,8(1):36-52.

[2] 周小鹭,李集临.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23(1):90-95.

[3] 云 岚.新麦草多倍体诱导及细胞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4] 蔡得田,宋兆建,王 维,等.一种高蛋白质多倍体水稻品系的选育方法[P].中国专利:CN201410149934.1,2014-04-15.

[5] 蔡得田,陈冬玲,陈建国,等.多倍体水稻选育与进化育种学[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武汉: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2005.110-120.

[6] 蔡得田,袁隆平,卢兴桂.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新战略Ⅱ.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进行超级稻育种[J].作物学报,2001, 27(1):110-116.

[7] 张 静.特异多倍体水稻材料的胚胎学与细胞学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1.

[8] 黄群策,代西梅.水稻同源多倍体的研究策略[J].杂交水稻,2006, 21(2):1-4.

[9] 王爱云,陈冬玲,蔡得田.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体化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J].植物科学学报,2005,23(5):491-495.

[10] 马永峰,陈建国,刘幼琪,等.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二倍体与四倍体颖花性状和剑叶性状的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4):359-363.

[11] 蒋震涛,范昆华,张建军,等.水稻体细胞同源四倍体无性系诱导及遗传特性[J].上海农业学报,1993,9(1):6-10.

[12] 刘建新,陈建国,陈冬玲,等.强优势多倍体杂交水稻亲本的生长特性和开花习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456-3464.

[13] 宋兆建,杜超群,胡亚平,等.栽培稻与疣粒野生稻杂种二倍体和四倍体的鉴定及比较[J].作物学报,2010,36(7):1144-1152.

[14] 黄雅琴,黄群策.稻属植物染色体组多倍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9(6):19-23.

[15] 刘建新,陈建国,陈冬玲,等.水稻籼粳杂种多倍体亲本开花习性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3):248-252.

[16] 杨江主,陶大云,胡凤益,等.非洲栽培稻形态生理及与亚洲栽培稻种间育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2):145-147.

[17] 杜超群.栽培稻/野生稻雜种及杂种多倍体的创造和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06.

[18] 王 建.水稻种间杂种花粉不育的细胞学研究和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19] 胡凤益,陶大云,杨友琼,等.栽培稻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2):146-150.

[20] 杨 莺.长雄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基因S44(t)的精细定位[D].昆明:云南大学,2013.

[21] 傅雪琳,刘向东,卢永根.亚洲栽培稻与短花药野生稻种间杂交障碍观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34(3):287-291.

[22] 黄群策,代西梅,梁 芳.同源四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的后效性研究[J].杂交水稻,2005,20(4):66-68.

[23] 李守涛.栽培稻与长雄蕊野生稻杂种多倍体诱导及其后代育种学特性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09.

[24] 张 琦.稻属基因组间异源多倍体(AACCDD,AACD)的创建和鉴定[D].武汉:湖北大学,2008.

[25] 刘如亮.基于SSR技术的稻属不同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

[26] 祝剑峰.异源多倍体水稻(AACCDD)的胚胎学与生殖不育性的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糯稻多倍体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肝细胞多倍体发生机制及其与肝细胞癌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多倍体巨细胞产生新的肿瘤细胞:肿瘤化疗拮抗及复发的关键因素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不同施N量对杂交糯稻嘉糯1优6号产量的影响
生物模拟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