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芳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主要桥梁。因此,对待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慎重,切不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不讲求实效。要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将从层次性、导向性、评价性这三个方面去探讨。
关键词:艺术性;巧妙提问;精问;深思
新课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应当说,巧妙的提问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方式,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恰当,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学生的思路也得不到发展,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如沐春风呢?在这里,我想从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这方面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如沐春风呢?
一、提问要有层次性
新课标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时指出,没有问题的课不算是成功的课。以前,教师认为做练习就是解决问题。新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首先问题设计要考虑难度适宜。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设计的问题难易度要恰当。太难会使学生过于紧张,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削弱渴求知识的热情。太容易的问题没有启发性,学生回答时不动大脑,思维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这样的问题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问题难易程度的原则是稍难,但不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即既非唾手可得,也非渴望而不可即,应该是跳起来摘果子最合适。其次,所谓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情况合理地安排问题。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高低,如果教师的提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不分对象地一刀切,势必违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有悖于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义。例如,在执教《军神》时,当我提问:刘伯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刘伯承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并且我愿意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聽了,马上引导:文中有哪句话同样说明刘伯承这种品质?学生很快找到句子: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有多少。接着,我乘胜追击地问: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这两方面的表现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总之,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适合全体学生,又要顾及部分学困生。
二、提问要有导向性
提问的最好效果是将质疑引入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形成问题意识,即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研究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后,为确保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教师要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收集并组织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最后形成有条理的答案。学生在对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往往闪现出一些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独到见解,让学生充满自信去表述自己的见解。新课标提倡教师少讲,学生多问。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对教师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不能激发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的提问。如果是一个小节学生一读就懂,教师就没必要去提问。如果这段课文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读、想、议去自由发挥,就不必用某个固定的问题去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应该让学生多问,特别要鼓励他们提出疑难问题。学生既要多问,又要善问。学生开始有疑问,一般都是文章的字、词、内容等方面的问题。经过反复实践,学生的提问质量会提高。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的境界,最终一无所获。学离不开思,思离不开学,学与思是人之两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三、对学生回答要正确地评价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独到见解,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持批评的态度,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和蔼、友好和轻松的。有多少个学生就会有多少种想法,多少种欢乐。教师必须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他们思维的灵光,并小心翼翼去呵护和扶持课堂上的这些意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艺术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恰当地提问能引导学生探索达到目的的途径,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智慧。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提问艺术,更好地掌握课堂提问艺术。
参考文献:
[1]龙华.课堂提问方法浅谈[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04.
[2]余林生.精心设计提问 激发学习兴趣[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04.
[3]覃汉彭.让学生拥有发言的空间[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04.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