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偏题现象分析及对策

2018-01-04 07:25李睿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傅园慧审题作文

李睿

近年材料作文在高考中颇为流行,但对材料的审读立意却是难点。审题立意是写作的关键环节,也是第一步。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试题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文章的观点、看法等。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审题立意方面的一些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完全抛开材料,随意而为;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现象而忽视本质。如下面这两则材料: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6年8月7日,在巴西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发挥出色,以58秒95的成绩排名半决赛第三名,晋级决赛。

“58秒957。”赛后听到自己成绩的傅园慧难掩惊讶,“我以为是59秒!我有这么快?我很满意!”被问到这次半决赛的表现是否有所保留时,她说:“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已经是历史最好成绩了,我用了三个月做了这样的恢复,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真的太辛苦了,有的时候都感觉我已经要死了。但是,今天的比赛,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8月8日的决赛中,傅园慧又一次超越自己,以58秒76的成绩获得铜牌。

傅园慧的成功给我们不少启发,请选取其中最有感悟的一点写一篇作文。

作文时,有少数学生就凭经验谈傅园慧“走红”的原因,立意为傅园慧形象可爱、心态乐观等。只注意评价题目材料中的个人,而忽视了材料最后一段中的“傅园慧的成功给我们不少启发”一句。

实际上这则材料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如洪荒之力(比赛尽全力、训练尽全力)、目标(不一定要拿冠军,只求发挥水平,超越自己)、行动和坚持(三个月的集训就足以证明努力的程度)。写作时能注意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可以准确立意。参考立意如下:奋力拼搏,力求超越自己;必须切合实际制定目标;能吃苦,尽全力,方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务实,目标并不遥远;为目标不懈努力,可以无悔……同时,学生如果从“知足常乐”角度立意,需要结合原材料内容:傅园慧的满足是拼尽全力、达到预定目标之后的 “知足”,不是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的“知足”。如果忽视这一点也可视为偏离题意。

材料二:去年冬天,北方多地飘雪,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雪景刷爆了朋友圈。不过有媒体转发的一张照片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雪景”:某地,四名環卫工人正在清理积雪。一位环卫工人的脸上沾满了清扫车喷出的污渍,他身上的橙色环卫工作服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据了解,他们凌晨2点多就到街头清理积雪,一直持续到上午8点,连口水都没喝。这样的“雪景”也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理解这则材料的关键是两种不同的景致:一幅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雪景,一幅是环卫工人清扫积雪的劳动场景。对这两幅画面,既可以辩证思考,也可以重点分析后一幅画面。可立意的角度有:①如何看待美,谈美的形式、美的角度、美的价值;②如何对待劳动者,或认可或关爱或赞美等,如可以写《雪中的你叫我如何不动情》;③透过现象看本质,写普通劳动者的爱岗敬业、有责任心等。而实际作文中有脱离材料天马行空去议论的,如写成善举、感恩、环保等主旨的;也有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的。开篇谈美或环卫工人的敬业,之后把“美”泛化,写成人性美的、淡泊名利的、工匠精神的,这些都是打了个擦边球,也属于偏题。

在作文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审读材料:

审题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是60分,文章不少于800字。

审材料。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四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漫画等材料表达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名言、诗句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人物类(包括真人真事、传说故事类文字)、时事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丰富的材料使材料作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给学生一定的迁移、发挥的自由空间,有效避免了宿构和套作,真实体现了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审导思。材料作文在材料之后常常会有命题人对材料的说明或评述,这些文字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是明确题目或话题,引导我们思考的方向。如“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你对材料的理解,阐述你的观点”“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傅园慧的成功给我们不少启发,请选取其中最有感悟的一点写一篇作文。”“对‘文学与娱乐节目的结合这种形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这些评述或对材料的话题有所限制,或体现命题者的命题倾向,或对学生思维角度和方向有所启发和暗示,或对材料进行归纳和概括,看到这种类型就应该对这些评述性文字仔细揣摩,从而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写作范围,做到快速准确地审准题。

审要求。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它体现了材料作文的开放性,又要求学生能戴着镣铐舞蹈。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但紧张的考场中如何才能够读懂材料,抓住材料的写作生发点,在材料中才能提取出合适的观点进而准确立意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一些课例实践来进行具体方法的解说。

一、寓言类材料,由果溯因

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常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寓意,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寓言所表达的主题,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其步骤是:抓主人公/主要素——明确其变化或成败原因——类推至人生、社会现实,得出经验或教训。如材料三:endprint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擅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處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哪些联想和感悟?

审题时由“屠龙之技”的本义出发,朱平曼学了一身技能却无用武之地,其原因是他背离了社会需求,不实用。可立意一:盲目空想者将一事无成;做事不能脱离现实。其次,朱平曼起初学艺虽然方向偏离了现实,但及时调整,切合实际,为“屠龙之技”找到用武之地,譬如惩恶扬善等角度,可立意二:理想要扎根现实;与其独特,不如实用”。还可以从朱平曼三年潜心学习,可能参透剑术之精华,甚至达到修行自身的逍遥之境的角度立意:享受追求梦想的过程;追求人生真谛,不能用“有用”“无用”来衡量。

二、人物事迹类材料,找准关键句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或是高尚人格,或有人格缺陷。而这种看法在材料中往往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语句(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反复出现的词句,对话的词句都可能是材料的关键句),找寻到关键句,分析其内涵,就能把握材料的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材料四:

冯小刚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讲述了历时18年拍摄《一九四二》的故事。特别是自己和编剧刘震云沿着当年灾民逃难的路线行走的那几个月的经历,特别是演员们抛开演技,在片场生生冻着饿着自己的情景。记者感慨道:“冯小刚、刘震云都是少见的聪明人,可他们用最笨的办法拼出了一部戏。这世上的好东西常常是聪明人用笨办法做出来的。”

审读材料,很容易发现记者的感慨“这世上的好东西常常是聪明人用笨办法做出来的”就是要找的结论性句子,即作文审题的关键句,其关键词有“好东西”“笨办法”。从而进一步理解“好东西”的内涵应该是:用工匠精神制造出来的产品,如优秀的文学著作、画作、影视作品等,技能提升等;“笨办法”的含义较丰富,分析论证时不能泛称之为“笨办法”,必须指明其内涵,如费时费力的手工制作,点滴的积累,亲身实践考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坚守等。

三、名言警句类材料,求同求异

名言诗句的诗意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其中蕴含的哲理易于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此类材料较其它材料更能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备受出题者的青睐。审读这类材料关键是先找出关键词,从词句含意入手理解其隐含喻义,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名句,若是多则材料,要理清材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因果等),还要从不同的名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我们称之为“异中求同”,或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多角度立意。 如材料五:

你需要一点点的疯狂,好使你不变得愚蠢!

——美国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没有回忆怎么祭奠呢?

——歌曲《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疯狂”到底是什么呢?是梦想?是自我?还是……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材料中罗宾·威廉姆斯的话中,“一点点”是对“疯狂”的限定,暗示“疯狂”是需要有限度的,是需要用理智来约束的,离开了限定,“疯狂”可能就会变得忘乎所以,走入极端,但是,没有一点点的疯狂,人又会变得愚蠢。歌曲《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也是在暗示人们,人生需要一定的张扬,不然的话,会留有遗憾,会不圆满。整体上,两则材料都是在阐述“疯狂”,而“理智”作为隐性信息,虽不是主要的,立意时也需考虑到。故而,我们重点是理解“疯狂”的内涵,可将其定位为张扬个性,活出真正的自我等。

四、时事评论类材料,析现象明褒贬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时事类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时评也是议论文,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但它在对事件作出理性判断和分析时并不排斥情感的作用,即要亦理亦情。

评论的写法上要求开篇引用、解析材料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事件,或褒扬,或鞭挞,还可以分析某一社会问题,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或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再联系社会现实做拓展议论;最后也可以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如材料六:

2017年1月29日下午2点半左右,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一起老虎咬人事件,被咬游客经抢救无效死亡,伤人的其中一只老虎被击毙。据悉,死者张某为了逃票,翻越了动物园3米高的外围墙,又无视园区警示标识钻过铁丝网,再爬上3米高的内围墙,穿过围墙顶部的铁栅栏进入老虎散放区的。该事件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有人谴责死者而为老虎喊冤,也有人认为死者值得同情,还有人认为动物园也有责任……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该材料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评论:1.从张某的角度,可立意为:(1)信守规则。漠视规则者,处处是“老虎”。敬畏规则,往往也是种自我保护。(2)生命堪悯,但规则更当守。尽管张某离世令人悲痛,但其命丧虎口的直接原因就是不守规则、逃票入园,是非曲直必须厘清。2.从网友角度看立意为:力挺规则,但不可崇拜暴力。张某违反规则固然有错,但错不至死,骂其“活该报应”者崇拜的并不是规则,而是暴力。3.从动物园角度立意为:管理责任大于天,切不可掉以轻心。这是一则就事论事的评论型作文,能体现辩证思维的立意应从优。

又如,针对地铁“凤爪女”“瓜子男”事件,我们除了从事件发生的根源提炼出“文明常识”“文明习惯”等话题之外,还可进一步拓展,提炼出“道德自觉”“违规成本”“法律成本”等话题。据此,可做如下论述:纵观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不文明现象,我们发现,如果只停留在道德说教或谴责上,而没有相应的违规处罚措施,是很难见效的。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能自觉遵守公约和守则的。可是,因为违规成本过低,不少人依旧我行我素,置公约和守则于不顾,屡屡挑战道德文明。须知,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道德自觉和法律的共同维护。

当然,应对措施不可一概而论,以上所说四种情况并不是孤立运用的,而是互相交叉融合,相辅相成的。作文的审题立意要从把握材料全局开始, 不能局限于只言片语;要深入理解材料,不停留于表面现象;综合运用方法,不孤立于一种类型。唯有将各种审题立意方法融会贯通,练就一双慧眼,面对纷繁的材料时,我们才不会雾里看花,才能准确抓住写作生发点,确定正确的写作方向,稳定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在作文写作中体现出自己的才气情采。endprint

猜你喜欢
傅园慧审题作文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