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如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强我们的人文底蕴,健全我们的人格。青春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没有读过几本有价值的书籍,对于生命来说,确实是一种浪费。刚进初中的学生对于书本的选择是没有任何标准的,阅读选择难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都热衷于一些情节比较跌宕,能满足自我心理暗示的读本,久而久之便沉迷其中,最终不能让读书成为利于自己写作提高的途径。要让阅读成就学生的写作,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读书的意义,如何让学生的阅读指向性瞄准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阅读能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理性认识
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学生获取写作材料无非两条途径,一是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取,二是从自己的阅读材料中获取。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经历尚浅,能从家长朋友那儿得来的有效信息也是微乎其微,他们在写作中涉及的材料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课本和他们课外阅读的书本。这样看来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不丰富、写作思想深不深刻与阅读内容就有莫大的关系了。很多学生写作之所以空洞,没有分量,原因就在于对作品、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彻底。一叶蔽目的文章也层出不穷,无病呻吟的文章更是不可枚举。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正确选择阅读材料,缺乏对一些经典著作的阅读,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就不能深刻地审题,正确看待题目的深意。
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的时候务必要从认识文章的深度入手,让学生从理解文章、理解经典的角度出发,学会探究作品的社会价值,分析作者的思想,让学生在其中寻找到读经典的乐趣所在,这样就能避免阅读指向的空白。
二、阅读兴趣能形成学生独特的写作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写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其他作品进行模仿。学生在小学里的写作,往往是教师读一篇范文,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模仿写作。到了中学虽然学生对于范文的依赖性有所降低,但是他们的写作还是无法避开对一些类似作品的模仿。学生在写作上的创新是缓慢增长的,但是其基础也是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上,因此学生阅读什么样的书对于学生能写出什么风格的文章,其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喜欢读散文的学生,其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自然就会运用熟练;喜欢读微型小说的学生其文章多以编故事为主;喜欢读杂文论文的学生其文章的语言逻辑性会很强,这种观点恐怕很多老师会赞同,当然前提是这些学生会读书。
因此阅读兴趣对于形成学生的写作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将阅读与写作直接挂钩,从作品中汲取有效的因素服务于写作。但是要避免全盘模仿,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是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将自己独到的感悟和认识融入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的,全盘模仿就失去了自我。同时还要符合当代的实际,引导学生阅读积极向上的作品,避免一些非主流色彩浓厚的颓废文学影响学生的写作。对于一些思想深刻的、批判性较强的作品,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定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思想去认识他们,防止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犯一些“硬伤”。
三、写作的形成也能促进学生对作品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是有主动意识的,他们在读书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复加工,每次加工都会迸发出新的认识。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较为稳定的写作风格,也在不经意间加深了自己已经形成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赏析时务必要认真,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要像对待语文教材的内容一样,仔细地和学生探讨,从正确的新颖的角度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加深对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思想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回归阅读,在阅读中寻找自我。
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对于其写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将阅讀和写作联系到一起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经验,在写作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彼此激发,最终发挥阅读的正确功能。endprint